收藏者在珠寶展現場看貨
東莞舉辦首屆國際珠寶展,專家現場向媒體踢爆次品太多
面積1萬平方米的東莞首屆國際珠寶展的展品價值高達100億元以上?日前,一名參與珠寶展開幕式剪彩活動的珠寶專家在展會現場向記者抱怨“沒有幾件可以稱得上是"真品和珍品"”,該專家還表示隨處便可指出玉石翡翠等次品。而主辦方負責人回應時也承認展會內的確存在不少“工藝品”,并表示日后舉辦珠寶展“盡量減少偽劣工藝品在珠寶展中的比例”。
專家:珠寶展應叫“工藝品展”
記者了解到,該次珠寶展的宣傳打出“國際性”招牌,稱參展國家與地區多達22個,現場產品價值高達100億以上。
在2月16日珠寶展開幕式當天,受主辦方邀請前來參展的一位不愿具名的珠寶界專家,在看完東莞首屆珠寶展后,他直接告訴記者,“不怕大家拍磚,雖然是首屆展,但我還是敢言,說真話,整個展會現場擺放的珠寶,沒有幾件可以稱得上是"真品和珍品"的。我個人看完這個展會現場后,反倒認為,東莞首屆"國際珠寶展"應改名為"工藝品展"。”該專家還直言,“說實話,連我自己來剪彩,我亦覺得自己有失身份。”還在展會現場向記者指出多家出售次品珠寶的參展商,說完拂袖退場。
探訪:香港珠寶商也賣次品
自專家踢爆展會次品居多后,新快報記者跟隨一名玉石鑒定專業人士再次走訪東莞首屆珠寶展現場。記者還沒走進會展,就在場外被幾名男子攔住,他們爭搶著遞上多款玉石推銷兜售,記者是外行人士,但也看出這些玉石顏色暗淡,像打磨圓滑的鵝卵石而非玉石。記者還看到,這些推銷人員多達20余名。
記者入場看到第一家聲稱來自香港的慧某珠寶,就被身旁的專業人士看穿在出售C貨玉石(即次品玉石)。“所謂的C貨,就是后來加工注色的次品,這些玉石一看就是C貨。”專業人士拿起一塊C貨玉石向記者展示,“你看,后來加工注色的次品通常都會有一條顏色較深的縫,玉石的翠綠色也會漸漸褪了。”
賭石:普通石頭數百元一塊
一塊石頭能賣數百元,記者在展會內看到這種奇怪的事情。只見一家參展商擺出“賭石”的牌子,在鋪內展出一塊塊“石頭”,還聲稱這些“石頭”內含玉石。記者觀察到,每塊石頭上都標明價格,小石頭100余元,大石頭則要價400元甚至過千元。
就當記者在“石頭”前停留觀看時,一對男女走到記者身旁,說:“我們也買一塊試著玩。”說罷挑出一塊小石頭交給賣家切割,經過10分鐘的切割,石頭果然露出“綠色”的晶體,“看,有人挑中玉石了!”賣家興奮地高呼。而附近一名參展商透露:“這對男女今天早上也在這里買過,看來是托。”
主辦方:確實有很多工藝品
針對專家踢爆東莞首屆國際珠寶展多有次品,還諷刺“珠寶展實系工藝品展”的說法,記者采訪了該次珠寶展主辦方東莞市海容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的負責人袁先生,他承認,該屆珠寶展的確存在很多非真品珍品的“工藝品”,他還表示,在獲悉相關投訴后已在會展現場增設珠寶鑒定服務區,在接下來的幾屆珠寶展中,主辦方也將盡力減少“工藝品”參展商在展會中的比例。
來自廣東四會某參展商坦言,他們做翡翠行業多年了,東莞這屆展會的檔次真的很不夠。記者問到他是否還會再來東莞參加珠寶展,他只是搖頭。
收藏者:展會次品有害身體
在一家翡翠展臺前,記者認識了資深玉石收藏者汪先生。他告訴記者,自己對珠寶研究近30年,他花了不到半小時的時間,就轉完了整個展會所有展位。
汪先生告訴記者,除了靠近會場前方的兩三家參展商的翡翠是A貨外,“其余的所有展位上擺放的翡翠等,幾乎可以說,都是B貨和C貨。”他還向記者指出,沿著現場中部的展位走過去,有好幾家展商的翡翠,從外觀看起來,那些翡翠做得都很漂亮,但內行人,一看就是假的。“像那些顏色看起很漂亮的翡翠,其實是通過藥水軟化石料后,注入顏色后,再加工而成的。”汪先生還透露,“這類用藥水浸泡過的東西,事實上對人的身體健康是有害的,因為這類藥水本身有毒。不懂翡翠的人誤買后佩戴身上,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