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會是一個城市的窗口,對一個城市的影響和作用也是潛在的、長遠的”,武漢市領導說。6月25日,武漢召開了首次會展業工作領導小組會議,也標志著武漢會展業邁入發展快車道。截止6月份,武漢已敲定五金展、藥機展、醫藥展等10個大型展會。
5月18日-20日,國家領導人在武漢考察時明確表示,大力支持武漢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全面提升服務、管理和創新中心功能。而作為武漢商貿物流的重要支撐點,城市服務、要素聚集的重要組成部分,建設會展業中心城市,將成為武漢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重要“砝碼”。
10個大型展會扎堆入漢
“來來回回跑了4次,終于把藥機展引到了武漢”,武漢市商務局會展辦負責人告訴記者:“全國藥品交易會和中國國際醫藥原料藥、中間體、包裝、設備交易會是業內最有影響的專業展會,落戶武漢,非常不容易,對武漢的醫藥行業和會展行業都有巨大的積極影響。”
事實上,在去年成功引進了全國汽配展、中國國際五金博覽會、全國制藥機械博覽會暨中國(武漢)國際制藥機械博覽會后,今年,武漢商務局會展辦已先后赴北京、長春、成都等地進行了招展引展工作。今年下半年至2014年,武漢將迎來一個會展爆發期,10個會展“扎堆”入漢。
引進承辦展會項目10個:2012年9月第二十二屆中國國際五金博覽會,2012年秋季第44屆全國制藥機械博覽會,2012年10月國際制藥機械博覽會,2012年11月中國國際物流節,2013年秋季全國糖酒商品交易會,2013年春季全國藥品交易會和中國國際醫藥原料藥、中間體、包裝、設備交易會,2014年中國國際醫療器械博覽會,2014年全國圖書交易博覽會,2014第34屆中國國際體育用品博覽會,第九屆中國國際會展文化節,2014年第十屆中國會展經濟國際合作論壇。
未來,武漢還擬引進中國國際紡織機械展覽會暨ITMA亞洲展覽會等15個展會項目。
事實上,隨著武漢國際博覽中心去年落成,武漢會展辦等各部門積極聯動招展,武漢會展業已經步入“爆炸式”增長期。
2011年,在220個展覽中,按展覽規模分,展出面積達10000平方米以上的展覽有51個,占23%,較上年34個增長50%;展出面積在5000-10000平米之間的展覽有30個,占14%;5000平米以下的展覽有139個,占63%。
“軟硬皆施” 武漢進軍“國家會展中心”
“貨到漢口自然活”,自古以來,九省通衢武漢就是一座會展名城。
眼下,武漢在“硬件”上,已經有最佳會展城市的潛力。武漢擁有一大兩小、分布三鎮的展館布局。其中,武漢國際會展中心位于漢口解放大道,可供展覽面積5萬平方米,可搭建國際標準展位2500個;武漢科技會展中心位于武昌東湖新技術開發區,可供展覽面積3萬平方米,可搭建國際標準展位1300個;武漢國際博覽中心位于漢陽新區,可供展覽面積約19萬平米,可搭建國際標準展位6880個。從全國范圍來看,武漢市硬件智能設施名列前茅、展館規模全國第三,為武漢市會展業的發展提供了足夠廣闊的平臺和空間。目前,武漢會展業已呈現“三足鼎立”之勢。武漢國際博覽中心以舉辦大型、綜合性品牌會展為主;武漢國際會展中心以舉辦與市民生活較接近的中小型輕工商貿、展銷類展會為主;武漢科技會展中心以舉辦高端會議、高新技術類展會為主。
而在“軟件”方面,武漢正加大力度,創造最好的會展環境。
2012年1月1日,《關于加強武漢市會展業發展專項資金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市地稅局關于促進現代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正式施行。武漢正式設立2000萬元會展業發展專項資金,并將會展業營業稅納入“服務業代理業”稅目,并對各個環節實施差額征稅。大大降低會展業的稅收負擔。
此外,武漢在招展迎展中,還充分運用優惠政策,扶持展會,從交通組織到餐飲安排,都提供全方位服務。
為了加快建設國家會展中心,武漢已形成會展聯動機制,在2000萬元武漢市會展業發展專項資金的基礎上,加大在宣傳推介、招展引展、品牌培育、人才培養引進等方面的投入,對在本市舉辦的規模大、效益好、有發展潛力、輻射帶動作用強的展會進行獎勵,并爭取漢諾威、米蘭、法蘭克福、杜塞爾多夫、科隆、慕尼黑、勵展集團等國內外知名展會企業在武漢成立分公司或者辦事機構。
“會展中心”成武漢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砝碼”
“會展業對城市經濟的拉動作用決不止于眼前”,在全市的第一次會展領導小組會議上,武漢商務局負責人指出:“鄭州因為有汽配展,建成了全國最大的汽車后市場。成都因為引進體博會,誕生了一個溫江國家體育產業基地。武漢現在搞工業倍增,會展興盛,可以帶動一個產業的興盛。”
事實上,按照國際上公認的標準,會展產業拉動效果在1:9左右,也就是說會展業每產生1億元的直接收入,其所拉動的其他產業收入就將達到9億元。據統計,成都光一個糖酒會收入就達38億元。2011年,武漢國博“首秀”汽配展,帶來1900多家參展企業,吸引6.5萬名觀眾,3天展會就拉動消費達2億多元。
不少城市,通過會展,大大提速了招商進程。成都通過舉行“西博會”,引進了英特爾和富士康,在2010中國(成都)新能源國際峰會暨展覽會上,促成30余次商務會談對接,13個項目順利簽約,總協議投資高達139.331億元。
在促進產業升級、招商引資、城市功能與形象提升方面,會展業都發揮著巨大作用。建設國家會展中心,無疑將為武漢建設國家中心城市添加“砝碼”。
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目前全國會展中心城市的“卡位戰”已進入白熱化程度。成都已決定另選新址建設可供展覽面積達30萬平方米的展館;西安決定將曲江會展中心擴建至10萬平方米;鄭州放棄原定擴建方案,規劃建設可供展覽面積達30萬平方米的展館項目;長沙已規劃土地3000畝建設高標準的國際展覽、會議中心。預計至2015年,全國大型城市可供展覽面積超過10萬平方米的大型展覽場館將達20座以上,其中,可供展覽面積在20萬平方米的展覽場館至少有4座。
而反觀武漢會展業,還面臨著會展管理機制尚未理順、全市會展尚未形成有效合力、會展資源尚未形成產業鏈條、會展扶持獎勵政策還需加強、國博中心配套服務尚不完善、會展品牌優勢不夠明顯、會展企業發展不夠強勢等問題。
“不盡快一一破解上述問題,武漢會展業很難實現跨越式發展”,會展辦人士說。目前,武漢已立下“軍令狀”:爭取到2015年,實現會展直接收入超過10億元;到2016年末,全市年辦展會數量突破1000場次,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品牌展會10-15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