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展業是21世紀的朝陽產業,具有顯著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是建設國際化城市,不斷增強城市輻射功能的戰略選擇,越來越多地被世界各國及各地區所重視。日前,珠海市工商聯對珠海會展業進行專題調研,最終形成以《珠海會展業現狀及發展前景初探》為題的調研報告。報告結合國內外會展業發展現狀,對珠海會展業現狀和前景進行了深入分析,并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系列對策建議。
現狀:會展經濟尚在低層次徘徊
報告指出,廣東是華南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是國內會展業發展最早、會展經濟最活躍的地區之一。上世紀90年代以來,廣東會展業迅猛發展,每年以20%-30%的速度增長,已經成為中國三個重要區域展覽中心之一,會展經濟已成為廣東經濟發展的一個新亮點。
具體到珠海,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珠海已經承辦了不少國際、國內知名的會議、賽事,包括1994年的“中國珠海海峽兩岸暨香港電影節”,每兩年舉辦一次的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工業博覽會,2001年12月舉辦首屆中國(珠海)國際酒類貿易博覽會暨啤酒節,2003年3月成功舉辦的首屆珠海車展,2004年承辦的“《世界經濟發展宣言》系列活動”,每年舉辦一次的全球第三大賽車活動——國際汽聯GT錦標賽定居珠海國際賽車場以及中國(珠海)國際打印耗材展覽會,等等。
報告認為,珠海已初步展現出國際會議會展城的魅力,但由于國際化、市場化程度尚低,投資營運機制尚不完善,珠海會展業主要以小中型會議、單純的商品交易為主,辦展主題和參展主體定位不明確,只重形式,不重效益。總體而言,珠海會展經濟還在低層次上徘徊。
問題:六大瓶頸制約會展業發展
調研報告指出,場館配套不足、規劃與政策不完善、品牌競爭力弱、市場化機制不健全、產業基礎薄弱、專業人才匱乏等是當前制約珠海會展業的6個主要瓶頸。
其中,會展場館配套不足問題表現最為明顯。報告中稱,目前珠海全市除了遠離城區的航展展館外,還沒有一個具規模、標準化的展館,市區沒有1.5萬平方米以上的專業展館。即便現有的小場館,其建設與管理檔次也較低,缺乏類似廣州的錦漢、琶洲這類綜合性的高檔次場館,導致許多國內外大型會議無法在珠海舉行。
在發展規劃和政策扶持方面,珠海市至今未出臺會展業發展的專項規劃,沒有相關的法律法規和產業優惠政策扶持。這致使珠海會展業角色定位模糊,在政策、資金、人力、配套設施和公共服務等方面支持不足,并容易出現多頭辦展、重復辦展情況。
報告指出,珠海成功舉辦過的多個會戰項目中,只有航展和打印耗材展具有一定的國際影響力,其他會展規模和影響力有限,缺乏核心競爭力。
與此同時,珠海大部分會展活動至今還是政府部門主辦,實施計劃經濟制度下的會議和展覽主辦單位資格認定制以及國際會議與展覽立項的政府審批制,無法體現公開、公正、優勝劣汰的市場競爭原則,管理手段和方法無法適應市場經濟發展需要。
在產業基礎方面,珠海市多年來重點培育電子信息、家電電氣、石油化工、電力能源、生物醫藥、精密機械制造等產業,但是一直沒有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沒有形成產業聚集效應,導致無法舉辦相應的會展項目。
報告還指出,目前珠海缺乏專業的會展組織人員隊伍,從業人員大多是轉行而來, 缺乏專業培訓。會展專業人才及相關培訓教育機構大部分集中在北京、上海、廣州和杭州等會展業發達城市,本地會展教育培訓業發展滯后,會展人才缺口較大。
對策:借力橫琴開發打造國際會展城
針對上述問題,報告從產業定位、專業指導、招商引資、運行機制等多個方面提出對策建議。報告認為,要以橫琴新區開發為契機,將國際會展業納入到珠海市整體經濟發展戰略,將其作為珠海市未來新的經濟增長點。
“窮鄉僻壤的博鰲建成國際會議中心后,因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龍永圖的名人效應,加上良好的生態、人文、治安環境,吸引了眾多海內外會展組織者、參與者和旅游者。”報告以海南博鰲為例,建議成立珠海市會展業專家委員會,邀請世界或國內著名的會展企業家、會展知名專家擔任顧問,利用其影響力、號召力,促進會展業發展。
報告還以金沙集團建成威尼斯人度假村對澳門會展業的帶動作用為例,建議珠海市引進一些國際著名的會展專業公司來營運珠海市會展業,打造具有強吸附力、高附加值的世界級的會展平臺。“目前僅僅依靠珠海市現有的會展資源,走國內其它省市發展會展業的老路子,恐怕會步履維艱。”
報告認為,會展場館建設投入大、回報周期長,市場投資者不愿投入。因此,建議珠海市十字門會展商務中心場館建設以政府投入為主,會展中心配套的所有高端軟件建設交給國際市場來運作,并放寬市場準入,制定優惠政策,鼓勵民營資本進入會展產業相關的一系列行業。
報告還提出要積極探索研究開展網絡展覽,充分發揮珠澳跨境工業區“展示銷售”的功能優勢,建立自由貿易網絡會展平臺,通過開展網絡會展來贏得珠海市的后發優勢。
報告同時建議,發揮會議展覽業協會的作用,為政府會展主管機構和會展企業獻計獻策,促進珠海會展業的規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