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十一屆中國蘇州電子信息博覽會(簡稱電博會),在蘇州國際博覽中心隆重舉行,云集來自全球各地的知名IT制造商、采購商、研發機構。憑借十年的耕耘,該展會已成為目前國內規模最大、層次最高的IT專業展會之一,帶動著企業與國際市場全面接軌,展示蘇州電子制造業在全球的地位和科技新城的嶄新形象,也為百姓生活帶來了巨大影響。
細心的市民會發現,如今主要街道的LED屏上,出租車、公交車以及戶外的顯示屏上,不斷更新著蘇州婚博會、蘇州國際旅游節、世遺大會等諸如此類活動的宣傳標語。金秋十月,除了熟悉的電博會,各類住宅博覽會、汽車博覽會、精密加工業會展等一系列規模大、影響力強的會展活動接踵而至。作為蘇州會展活動主要載體的文化博覽中心,以較高的頻率出現在普通人的生活中。
不到十年間,會展經濟微笑著走近蘇城百姓身邊,“以一業帶百業”的效應逐漸凸現。作為經濟發展的“晴雨表”和城市發展的“助推器”,蘇州會展業從最初四處招展辦展,到如今多元業務的全面展開,表現出后來居上、快速發展的勃勃雄心,并有力帶動了旅游、交通、運輸、餐飲、住宿、廣告等相關服務業的全面發展。
已然帶來巨大的經濟效應和社會效益讓人不禁心花怒放,那么如何整合資源、如何術業專攻、如何發展新的商業契機,借勢而為,這些又是值得會展業內外都思考的問題。
“強行起飛”后,會展勃勃生機
十年前,蘇州整體的會展業都處于剛剛起步的階段,占地面積共18.86萬平方米,總設計建筑面積25.5萬平方米的博覽中心橫空出世,不少人有懷疑有觀望。那時,他們迎來了第一個重大會展“電博會”,老員工還會用“強行起飛”來形容電博會開幕前的準備:展館是全新的,所有的工作人員同樣是全新的,沒有多少經驗。邊摸索邊工作的過程中,工作人員創下了三天三夜不眠不休的記錄。
而結果是,形如巨扇的博覽中心捧出了穩當當成績:當年參與展會的很多參展商就對博覽中心的軟件服務打出了三顆星的分數。這個室內展廳面積12萬平方米的星級會展中心,在以硬件水準贏得展會的同時也以星級服務留住了展會,進而吸引了更多展會。這以后中國旅游商品交易會、旅游服飾賽博會、醫藥展等國內外著名展會紛紛前來,這些會展活動大大提高了蘇州城市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也為蘇州進一步發展會展經濟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蘇州會展業與其他經濟產業一樣,步入快速發展的機遇期。隨后成功舉辦了一些大型著名的國際國內會展活動,如太湖文化論壇首屆年會、蘇州國際旅游節、第28屆世界遺產大會、APEC 財長會議、第28屆國際科聯大會(ICSU)、中國蘇州電子信息博覽會等。
應對完今年八月的蘇州婚慶文化產業博覽會的洶涌人潮,博覽中心的工作團隊就開始了9月上旬的“第6屆中國太陽能節暨國際新能源展”的布展,同時9月中下旬的“第二屆中國東方國際戶外休閑用品博覽會”則由他們展覽服務公司國華承辦。“忙,很忙。”負責宣傳的小謝說,現在似乎全年都是這個狀態。
這話不虛,翻開博覽中心2012年的展覽日程,48項活動把每個月都排得滿滿當當。
統計顯示,過去,蘇州每年舉辦的展會只有10多個,而且規模不大、檔次不高。2004年10月,博覽中心正式投入運營,當年就舉辦展會7個;2005年,該中心一年舉辦了21個展會;2006年,排在博覽中心展覽計劃表上的展會數量是32個,而且展會規模不斷擴大……從2004年博覽中心“開張”以來,一直保持了30%到40%的增長速度,會展業發展是迅速的且上檔次的。
多重優勢下,助推會展經濟飆升
機遇總是給有準備的人,蘇州會展業迅速發展不是一蹴而就。這幾年,會展業低碳、環保并能帶動巨大的經濟效應,于是,不少政府紛紛出臺相關的會展業扶持政策,大力支持該地會展經濟的發展。而蘇州已走在了前端。
蘇州市委、市政府將會展業列為全市重點扶持發展產業,相繼出臺《關于加快蘇州會展業發展的若干意見》、《蘇州市會展業跨越發展三年計劃》、《蘇州市鼓勵會展業發展獎勵實施意見》等系列文件。《三年計劃》明確提出:“推進現代化會展場館建設。按照科學規劃、布局合理、功能先進的原則,加大國有資本投入,高標準建設會展場館,確保重要會展場館作為城市公共基礎設施,長期、穩定發揮作用。”
目前,全市有國際博覽中心、蘇州市會議中心、蘇州太湖國際會議中心、昆山國際會展中心、蘇州文化藝術中心等一大批商務會展活動載體,為蘇州舉辦大型會展提供了平臺。我市擁有較大規模的專業展館5個,已建室內展館面積21萬平方米,可提供約11000個國際標準展位。眾多會展設施建設,滿足了高端會展業發展和高端商務消費者需求。
大手筆建設是有深厚的底氣。業內人士認為,蘇州擁有雄厚的產業基礎和良好的區域優勢條件,具備發展會展產業的良好經濟基礎,“蘇州儲備豐富的參展客戶、專業買家資源,為很多專業展會的成功創造了優越條件。”蘇州市貿易局的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作為世界制造業中心之一,蘇州已經形成了電子信息、精密機械、輕工業、食品制藥等較為完整的產業鏈。以電博會、IC-China、華東線路板展、潔凈技術展、亞太電子展等為主體已形成具有蘇州特色的IT行業展覽群體,精密機床、醫藥、物流、投融資等項目專業會展日漸形成規模,促進了相關產業的技術交流、產品貿易和資本合作。住宅、家裝、汽車、婚紗攝影等會展則成為溝通商家與蘇州百姓消費休閑的重要橋梁。
此外,會展講究的是一個綜合服務,包括環境、交通、設施、賓館、餐飲、旅游,蘇州臨近上海,物流、交通都比較便利,而舉辦會展成本相比擁擠的大城市顯得更加合理。具備一流硬件同時,以博覽中心為代表的蘇州會展業提出了與上海展覽業形成錯位發展的經營思路,除場館運營外,自辦展、展覽工程、會展服務已成重要業務領域。
組合拳發展本地品牌借勢而為
會展業蘊藏著巨大的商機,有人笑說“如果在一個城市開上大型國際展會活動,就好比一架飛機在城市上空撒錢。”不知不覺中,蘇城 密集辦展,給相關行業帶來的經濟杠桿效應逐漸顯現。據統計,一個會展商人的消費額要比一個度假游客的消費額高2~3倍,還能帶動承展地的廣告印刷業、住宿餐飲業、旅游業等的快速發展。
高級酒店算是受惠于會展業最大的群體,從前兩屆電博會我市酒店的入住率就可知一二。當時,僅由有關方面負責預定客房的嘉賓,就已將市區設施較好的賓館飯店消耗得差不多了,多數參展商只能求助于市區周邊和各縣市的賓館飯店了。如今湖東、湖西的餐飲業也是緊抓商機早做準備,分得電博會等大型國際會展的一塊蛋糕。“現在,博覽中心周邊就有鄰里假日、建屋新羅、洲際等多家酒店,月光碼頭、環球188等高檔餐飲聚集。一座座高檔寫字樓也拔地而起。”由此要求交通配套愈加完善,與市區相連的公交線路也越來越多。
參展商參加展覽,為取得更好的效果,必然想方設法地吸引參展觀眾,制作各種宣傳資料、手冊,進而促進印刷產業發展。電博會前,數百輛貨車進出,運輸著大量的布展物料,承接了五家資料印刷的丁先生稍稍緩口氣,“以前沒單子心累,現在是單子多,人累,累得高興,大有所為。”他認為近幾年隨著業內利潤的不斷壓縮,很多人都在尋找印刷包裝業未來的發展之路,而蘇州會展經濟的高速發展成為行業發展的重要推動力。
如今,會展作為展示地方和企業形象的宣傳櫥窗,已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而由此派生出來的會展經濟,也愈來愈成為拉動蘇州經濟發展的一大支撐點。與此同時,城市之間、場館之間對于品牌展會的爭奪也非常激烈,省內的南京、臨近的寧波等地,無不增加大型會展基地的規模。來自政府部門一份調查報告顯示,蘇州市會展業在近幾年獲得了快速發展,但與發達城市相比還有很大差距。在園區從事會展服務八九年的周女士告訴記者,會展業的發展還需政府引導,同類型的會展不宜多,而貴在精、專、大,保證會展的規格和規模,做出特色,做響品牌。
業內人士則認為,蘇州會展業應該進一步加快發展步伐,形成必要的制度保障、科學的產業規劃、有力的資金支持和有效的人力資源開發,建設起更多專業的展覽企業、引進更多重要展會和品牌展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