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是展館利用率在提升,各類會展接踵而至,另一方面與之配套的大型會議中心等在空間和布局上仍不能滿足需求。如何補齊青島會展業的短板,是當下全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大型會議中心“缺位”
“會展產業包括會議產業和展覽產業,但目前,青島還沒有一個專業的大型會議中心。”《會議》雜志總編輯王青道說,專業會議中心是城市吸引重要國際國內會議、傳播城市良好形象不可或缺的重要舞臺。
記者發現,在一份名為“2011年中國城市國際會議舉辦數量排名”的榜單上,杭州、成都、深圳、南京等副省級城市赫然在列,青島沒有上榜。
青島國際會展中心主任鞠正球表示,就會展中心布局形態來說,目前還是傳統的多層結構,受樓板承重有限且不便于大型車輛進出限制,一大批重型設備展會我們都無法承接。另外,展館功能有待擴展,目前尚不能提供配套的餐飲、住宿、娛樂、購物等會議展覽必備和延伸功能,使得與會客戶、觀眾參會參展成本大增,從而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競爭力。
青島國際會展中心遭遇的“尷尬”,只是青島會展業的一個縮影。
“經過多年發展,青島會展產業得到了快速發展,但與青島的區位優勢、產業基礎等整體實力還不相匹配,尤其是會議產業規模偏弱,缺乏本土會議品牌,會議產業在同類城市中競爭力有待繼續提升。”青島市會展辦主任張世斌坦言。
有分析人士認為,青島會議會展產業發展需要從戰略高度破題,需要設定總體思路與規劃,旅游業、展覽業有效聯動,打造有影響力的自主會議品牌項目,出臺相關產業激勵政策等,繼續加大對產業優勢資源的有效整合與整體宣傳推廣。
產業配套水平亟待提升
走在“十字路口”的青島會展業何去何從?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要將“有形的手”與“無形的手”相結合,由政府與市場“雙輪驅動”。
“近期,成都、深圳等城市都加大了對會展業的政策與資金扶持,國內會展業競爭正不斷加劇,青島將直面同類城市的挑戰。”鞠正球說,根據業內普遍的測算,會展業1元錢的收入會拉動相關產業9元錢的收入,而政府每投入1元錢,就有可能換來城市經濟增長最高數十元錢的回報。
王青道表示,應盡快編制適合城市實際、且適度超前的產業發展規劃,加大對專業會議、會展中心的硬件設施的建設支持力度,形成青島獨具特色的會展形象,以增強在業界的競爭力與號召力。
博鰲亞洲論壇高級執行總監姚望表示,除了硬件外,青島會展業更應加強軟件建設。“產業的配套尤為重要,交通、住宿、餐飲、購物、休閑娛樂等產業鏈條要及時跟進,形成協同效應,增強產業核心競爭力,同時也能放大會展業在拉動城市經濟中的作用。”
國家會議中心總經理劉海瑩認為,青島會展產業要充分發揮自身資源稟賦,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會展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