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12月到翌年1月,都是市民前往“工展會”掃貨的時間。這個辦了47屆的香港國際工業出品展銷會,不僅是香港市民購物的好去處,更吸引了不少佛山人涌入搶購。今年,佛山市民可以在家門口逛“工展會”。這個與香港工展會同期的展銷會,同樣在12月15日到明年1月7日舉行,雖然展會在時間、舉辦形式都與香港工展會一致,但記者在現場發現,會場場地簡陋,人流多以老人為主,實際掏錢買單的顧客并不多,有展銷企業表示,每天僅幾百元銷售額。對此,相關負責人坦言,雖然本次展銷會借鑒了香港的經驗,但是在人氣、硬件等方面的確存在很大的差距。相關專家建議,本地展銷會應以本地特色消費品為主,引入相關產品。
首秀:借鑒香港工展會遇冷
主辦方透露,此次工展會為佛山首屆,從舉辦時間到形式,都借鑒了香港的做法。佛山會議展覽業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說,香港工展會舉辦的初衷是當地商會為了幫助本地企業開拓市場,就組織企業集中展銷,而這一形式被延續下來,成為現在廣受熱捧的工展會。“今年我們的企業也遇到很大困難”,該負責人表示,出于幫本地企業打開銷路,為市民提供便宜的商品的目的才組織了首屆佛山工展會。
當天,記者來到了設在南堤市場的佛山工展會。會場內,攤位布置相當簡陋,支架搭起的棚子內,貨物隨意地堆在里面?,F場,平時喜歡逛展銷會淘便宜貨的80后李艷,什么都沒買到,“這類展銷會沒什么特色,東西在其他地方都能買到,也并不便宜”。
展銷企業:每天僅幾百元銷售額
白色雨棚內,大概有三分之一的攤位還沒有展商進入,有的攤位甚至晾起了衣服。由于最近氣溫下降,銷售毛毯的攤位前詢問的人比較多,但店主告訴記者,其中真正掏錢“買單”的僅為少數。一個賣保暖品的攤主李蘭慶告訴記者,這幾天生意并不好,每天只有幾百元的銷售額。
常年在廣東一帶參加展銷會的李姐透露,相比珠海,佛山工展會的生意明顯差了很多,“這邊逛的人以老人為主,他們一般都是問,買的少”。在她看來,佛山客戶中年輕一族數量少,不能形成強大的購買力,“我打算過兩天就回去了,擺攤太累,也賺不了錢。”
主辦方:本地企業參與性不高
本次活動的承辦方佛山會議展覽業協會常務副秘書長鄭少明坦言,相比香港的工展會,佛山在人氣、硬件等方面不存在可比性。另外,由于很多本地企業的市場不在佛山,因此一些知名企業不愿意參加展銷,這為工展會招商帶來了一定的困難。但他表示,香港工展會也是經過了幾十年的發展,才慢慢有了影響力。“不僅局限于本地,還要將產品推廣到其他地區”,在他看來,這將是佛山工展會未來發展的方向,“但現在還有很大的差距”。
專家:應以本地特色消費品為主
談及佛山與香港工展會的差距,市委黨校教授陳宏雄認為,“佛山以制造業為主”,在他看來,佛山的家電、陶瓷、內衣業發展比較成熟,如果是綜合性的展會,對本地、外地的客戶都不能形成很強的吸引力。
陳宏雄認為,佛山會展還應該以專業展會為主,不能照搬香港模式。在他看來,以某一種本地特色消費品為主,如電器、內衣等為主題,引入其他相關的產品同時展銷,這一途徑在佛山本地來說可能更為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