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高端旅游發展藍圖中,會展業是重要的組成部分。隨著會展業的不斷發展,會展企業的生存難題也逐漸被業內所關注。日前,針對國內會展業“結賬期”、“會展公司惡性競爭”等話題,北京商報記者對話會展業資深人士、北京神舟方舟國際會議展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神舟會展”)副總經理宋銳,后者參考國外會展業規則,針對上述問題提出改良建議。
“結賬期”造成企業資金壓力
北京商報:從國內大型會展公司來看,會展業是如何發展起來的?
宋銳:目前,做會展的大型公司都有專業旅行社的背景,所謂“會展”是近年才有的概念。這個行業的從業者的主營業務,從上世紀80年代入境到90年代出境為主,2000年以后延伸到接待領導出訪、學生研修、企業大客戶等商務活動,到目前衍生出來的會議、展覽服務。其實這個行業是在向別人學習的過程中慢慢成形的。
從盈利來看,會展公司一開始只負責接待,即餐飲、住宿、交通的安排,到后來發現這些環節的附加值、利潤很低,就要將服務移向“前端”,增加策劃的服務。
北京商報:服務環節升級后,有業內人士表示,因為客戶和下游供應商的直接對接,會展公司壓力越來越大,請問神舟會展是否有類似的壓力?
宋銳:有??蛻舻闹苯硬少弶旱屠麧欀皇且粋€問題;國內的資金拖欠讓會展公司壓力更大,國外會展業,是客戶在簽訂合同后就向會展公司付款。而國內會展業有個行規,活動結束后“結賬期”為三個月,實際上長達120天,甚至還有150天。這就給會展公司造成了資金周轉上的壓力
低價帶來的惡性競爭
北京商報:這種資金上的壓力會給會展企業帶來哪些影響?
宋銳:尤其是小型會展企業,資金上的壓力更讓其陷入兩難境地,如果墊付資金、延長“結賬期”吸引客戶,難免力不從心。以某跨國公司為例,一年的會展活動預算可達數億元甚至數十億元,一兩家的會展企業一般沒有能力墊付這么大數額的資金,如果會展公司選擇貸款的話,需要支付給銀行的利息遠沒有所得利潤高,會展公司吃不消后,客戶第二年往往選擇更換供應商。
北京商報:新的供應商如何獲得大公司的項目?
宋銳:依靠惡性競爭帶來的價格優勢,目前國內會展業還存在“零服務費”的情況。針對跨國公司等大型客戶時,更在一開始將服務費減半這一方面說明中國會展企業缺乏品牌優勢,如果沒有價格優勢,就得不到項目;另一方面說明目前國內會展業缺乏行業標準。在國外,會展行業制定行業服務費標準,甲乙雙方遵守規則,作為乙方的會展公司同樣也遵守規則。
會展業需要客觀的評價體系
北京商報:請參考國外會展企業和客戶關系,為國內會展企業提一些建議。
宋銳:會展業發展成熟的市場,實現了“會展公司跟隨跨國公司布局”的模式。大公司和會展策劃公司通過簽訂全球供應商服務協議,達成穩定合作關系,和頻繁更換合作伙伴相比,穩定的合作關系讓會展公司對企業文化了解更深,提升活動質量的同時,節約時間成本和經濟成本。另一方面減少“三角債”(甲方拖欠乙方資金,乙方也就沒錢給產業鏈下游服務商),所以我建議客戶付款環節前置,減少乙方采購時的資金周轉壓力,這樣既有利于會展公司的發展,同時利于主辦方活動質量的提高。
北京商報:對于會展業來講,如何改善價格惡性競爭的現狀?
宋銳:要想改善,就要先明白原因,會展公司更愿意通過服務大公司積累履歷,比如國內企業服務跨國公司等大客戶的經歷,對下一個買家有重要參考意義。這也體現了甲方挑選供應商的不成熟單純看你做過什么項目;我認為業內應該建立起一套更加客觀的評價體系,除了做過什么項目,還要增加對公司規模、資金周轉情況、項目效果等評價,幫助甲方系統了解、客觀選擇,也讓乙方的會展公司能夠減少資金壓力,專注提升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