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開辦的廣州性文化節,在經歷各種質疑聲中悄然走過十年,期間性文化節概念也逐漸被市民所接受。昨日上午,記者獲悉,第十一屆全國(廣州)性文化節將于11月8日至10日在琶洲舉辦。本屆性文化節和往屆大致相同,共安排活動項目23個,其中大膽引入變性模特秀表演等項目,旨在傳播更多元化的性文化知識。據主辦方介紹,今年的票價仍為30元,原則上不允許未成年人入場觀展。
共安排23個活動項目
據本屆組委會副主任、廣東性學會副會長邱鴻鐘介紹,本屆性文化節延續了歷屆傳統,以“弘揚性科學、倡導性文明、樹立性道德、普及性教育、促進性健康”為指導思想,與往屆不同的是,本屆主題為“健康的性、幸福的家”。“我們更強調性在家庭中的地位。”邱鴻鐘解釋。
據介紹,本屆性文化節共安排活動項目23個,包括四大性健康論壇、七組性文化展示、三大性健康惠民項目、四場“性美”藝術表演和兩場“性科技產品”博覽,其中館內18個,館外5個。在具體活動內容上,邱鴻鐘介紹,性健康知識進校園邀請了國家計生所的專家到高校進行主題為“科學避孕、安全留長”的講座。同時,還將舉辦題為“自慰的心理與衛生”的論壇,與臺上臺下觀眾互動,正確解釋自慰行為。
此外,活動還包括有性科學圖片展、性文化書法展、古代風情褻衣展、高科技仿真娃娃展等。除傳統保留項目外,今年組委會還結合近期頻頻出現的兒童性侵事件,開辦了“防止兒童性侵害,我能做什么”的專題講座。
亮點
首次引入變性模特走秀
據悉,今年最大的亮點在于新增了“變性模特秀表演”,通過引入“變性模特”穿著各種異國風情的服飾進行表演,讓觀眾了解世界上多元化的性文化現象。不過,邀請“變性人”會否突破文化底線?
對此,本屆組委會秘書長、廣東省性學會副秘書長李繼紅表示,本屆參演嘉賓是通過嚴格篩選,“變性人”和“人妖”有所不同,“變性人是因性認識不同及教育因素等促成,兩種性別可同時存在,而人妖是為了換取生活來源,經商業操作,帶有濃厚的色情和消遣成分。”她解釋,本項活動是讓社會對不同性趣取向的人有更多的容納。
變化
因錦漢拆除場館搬到琶洲
據介紹,之前歷屆性文化節都是在錦漢展覽中心及周邊場館舉辦,而隨著錦漢整體拆除,本屆性文化節也第一次走出越秀,移師到琶洲南豐國際會展中心舉辦,“這個會展中心是第一次承辦活動,場館有八千多平方米,和之前在錦漢的展館基本相同。”李繼紅介紹,本次展覽票價仍是30元,原則上不允許未成年人入場觀展。
“我們考慮到未成年人還沒有足夠的性判斷,假如父母一定要帶入場,在協商一致的情況下我們也不反對。”李繼紅介紹,之前便有類似的情況發生,場館會明確標識注明“禁止未成年人進入”。
回應質疑
“有性無文化”評價不公允
歷屆性文化節中,都不斷出現“有性無文化”的質疑。昨日,邱鴻鐘回應,這種評價是不公允的,文化是與自然相對的,“動物不穿內褲,人穿了就是文化。老人身體退化了,使用藥物輔助保健,也是一種文化。”他介紹,文化的背后是科學,不能把新事物就歸咎為“有性而無文化”,赤裸裸的性是不穿褲子的,無排他的,那是自然的性。而人類的性是有美化的,借助科學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