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大構想與現實困局
不久前,一場冠以“國際”頭銜的紙業展亮相杭州,然而,讓滿懷期望的參展商大跌眼鏡的是,為期3天的展會現場冷冷清清,前來參觀的客商更是寥寥無幾,其實際效果與宣傳中所說的大相徑庭。
事實上,類似紙業展會這樣的情況并不鮮見?!妒袌鰧蟆酚浾吡私獾剑缃裾憬磕暌e辦數百場展會,其中,不少展會題材重復、質量不高、不具規模,整個會展業可謂魚龍混雜。而究其原因,造成這一問題的關鍵在于,目前會展行業多頭管理,缺乏行業標準和市場監管,相關法律法規也不甚完善。
“方便面包裝上印著那么大一塊牛肉,你真正吃到的牛肉有多大?
一場引發質疑的紙業展會 10月18日,當全杭城媒體的焦點都落在浙江省第二十屆房博會的時候,很少有人留意到,在位于紹興路附近的杭州海外海國際展覽中心,正在進行著一場名為2013中國(杭州)國際紙漿造紙技術設備及造紙化學品展覽會的展會。
隨著展會進入第二天,來自溫州的參展商陳先生心里也愈發焦灼起來。不安的情緒源自展會異常冷清的現場—不但參展商寥寥,前來參觀的客商也非常之少。
“主辦方當時承諾有兩萬多的人流量,攤位有300多個,結果攤位只有幾十個,參觀的人也很少。”陳先生表示。
有著同樣感受的,還包括廣州參展商趙先生。趙先生表示,將近一天下來,展會現場基本上沒有什么客人過來。
現場的冷清和此前大肆宣揚的宣傳效果讓參展商心中產生了極大的落差,他們覺得,主辦方有夸大宣傳的嫌疑。對照主辦方的宣傳材料,參展商們指出,上面寫著去年展會吸引了來自全世界各地的參展商,有兩萬多客商,今年的展會也聲稱發送了十萬封邀請函、五十萬張參觀券直接邀請國內外展商前來……這些到底有沒有兌現?
為此,他們特別找到了展會的主辦方—際華展覽服務(上海)有限公司,公司王經理表示,這些邀請函、參觀券之類他們肯定是發出去過的。
“我們每天要發送5萬條信息出去。”王經理表示,至于展會的冷清,還是和造紙行業目前非常不景氣有關系,“做這行的都知道,今年的行情非常糟糕。”他也承認,這次展會確實是沒達到預期的效果,跟往屆也有較大的差距。
不過,王經理的解釋并沒能得到參展商們的認同,他們堅持認為,主辦方的夸大宣傳是故意而為之。
“這等于是在欺騙我們。”陳先生認為,主辦方對于展會的宣傳過分夸大。王經理卻認為,廣告沒有夸大成分,“方便面包裝上印著那么大一塊牛肉,你真正吃到的牛肉有多大?”他說。
對于這個解釋,參展商表示完全不能接受。“方便面包裝印有很大一塊牛肉,但它明確表明了是廣告宣傳圖示。這兩者怎么能相提并論?”趙先生說,他當下的惟一想法,就是希望主辦方能夠返還一部分費用。
趙先生透露,參加這次展會,一個9平方米的展位三天費用是8800塊。而兩天下來看了下效果,覺得繼續參展下去的意義不大,只想撤展,并提出要主辦方返還一定的費用。
對于參展商的要求,王經理卻認為不太現實。“就像投資做生意以后,誰也不能保證你一定能拿到多少訂單。”他說,而且雙方在簽訂的參展協議中已經寫明,參展商要自己承擔投資風險責任。
就這樣,由于雙方都不肯讓步,一場原本期望多贏的展會生生演變成了糾紛一樁。
“只要有足夠的錢,先注冊公司,再申請資格,找個場地就可以了”
展會市場處于“戰國時代” 記者了解到,像紙業展這樣“熱情展商遭遇冷清展會甚至產生糾紛”的情況并非個案。
江先生是浙江一家機電企業的負責人,今年他曾受邀到參加一個行業展會,沒料到,展會現場一片冷清,來參觀會展的人少得可憐,實際情況和當初主辦方描繪的相差甚遠。江先生認為會展效果欠佳,主辦方存在欺騙嫌疑。
無獨有偶。王亞是杭州一家箱包企業的銷售經理,她告訴導報記者,此前,出于企業拓展國外市場的考慮,他們應邀參加了一個冠以國際頭銜的展會。“結果到了現場之后才發現,不管是參展的還是客商清一色都是國內的,高鼻子藍眼睛的人幾乎沒有看到過。”王亞說,不少展會主辦方動輒宣稱自己是國際化展會,實際上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兒。
事實上,一直以來,浙江企業對于參加展會這件事都保持著較高的熱情。業內人士陳曄告訴導報記者,這是由浙江經濟的特點所決定的。
“一個資源匱乏的制造業大省,對于展會有著迫切需求。”陳曄說,這些企業需要在和經銷商、客戶的不斷交流中進行市場開拓和技術創新。而近兩年來,由于經濟環境不景氣,企業更加需要通過參加展會的方式來增強發展活力。
而旺盛的市場需求,直接導致了會展行業的迅速發展。根據浙江省國際會議展覽業協會的統計,2012年,浙江全省共舉辦展覽711場,總面積806萬平方米,舉辦50人以上的專業會議2.91萬場,萬人以上的節慶活動462場。按照這個統計數據,平均下來,幾乎每天舉行兩場展會。
不過,行業的表面繁榮之下,秩序混亂也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一個現狀是,隨著辦展市場化程度越來越高,辦展會的門檻也變得越來越低。
“只要有足夠的錢,先注冊一個公司,再向有關部門申請取得辦某項展會的資格,找個場地就可以了。”陳曄告訴記者。
那么,目前浙江從事會展行業的企業數量又有多少?據記者了解,僅在工商部門登記的經營范圍包括會展、展覽、展示、展銷的公司已經達到數千家,這其中,還不包括一些打“擦邊球”的辦展企業。用陳曄的話來說,現在的展會市場儼然處于“戰國時代”,“沒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
也正是因為進入門檻太低,才導致了整個行業的無序競爭。
記者在采訪中留意到,在這些進入者中,將展會面積、規模、參展數等夸大宣傳,或者將原本是國內的展會,以國際名義進行招商宣傳等等是屢見不鮮的做法,而由此導致想象與現實產生差距,也往往容易讓參展商們產生各種不滿情緒。
“重復辦展突出,損害參展商、專業觀眾利益,也影響展會聲譽”
亟待醫治“致命傷” 除了進入者魚龍混雜,展會管理體制尚未理順也是一個因素所在。
記者獲悉,目前展會根據類別不同分屬不同的政府部門審批,商務類會展由商務部審批,教育類會展由教育部門審批,體育類會展則到體育部門審批,“齊頭并進”的結果是各種會展一片混戰。
“我們一直在向相關部門反映,也希望能規范管理。”浙江省會展行業協會2009年在杭州成立。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員介紹,浙江是國內會展業發展最快的省份之一。近年來,在“西博會”、“消博會”、“國際動漫節”、“義烏小商品博覽會”、“紹興紡織品博覽會”等龍頭展會的帶動下,浙江會展業的專業化、國際化水平有顯著提高。不過,行業繁榮發展的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
比如,展會規模小,品牌展會少,又比如展會運作不夠規范。
“這是浙江會展業的致命傷。重復辦展問題突出,因此損害了參展商和專業觀眾的利益,影響了展會聲譽。”該工作人員表示,目前省內多數展覽公司辦展水平不高,在展會運作中,由于缺乏專業人才,導致展會的專業化水平低,普遍存在重招展而忽視對專業觀眾的組織,往往使買賣雙方比例失調,大大影響展會的經濟效益。
這一點,也得到陳曄的認同。在她看來,這個行業最根本的問題可能還是在于人才。
記者了解到,此前浙江既沒有專業的培訓場所和培訓機構,大專院校也沒有設立相關專業,非常缺乏既具有現代經營管理知識和策劃、公關、組織展覽能力,又掌握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的人才。直到近幾年來,這個專業才惹來多方關注。
如今,除了早先的一些職業學校,浙江已有浙大城市學院、樹人大學、杭州師范大學、浙江傳媒學院和寧波萬里學院等高校開設了會展這一專業。而從近年來的情況看,會展專業的就業率普遍要高于其他專業。
衢州人小周是“科班”出身的代表之一,目前在杭州一家規模頗大的會展公司工作。他告訴記者,去年畢業設計時,自己和同學一起設計的游戲展臺是全場最大最豪華的,搶盡了風頭,而目前所在企業的老板也正是因為看到他設計的展臺后,才決定聘用自己的。
現在,在公司新招的設計人員眼中,小周算是效率最高的一個,因為他總能在最快的時間內拿出方案。“過兩天,老板又要去參加招聘會了,他說如果有科班出身,并且有工作經驗的會展設計師,有多少要多少。”小周告訴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