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會展業走到服務創新的路口
國際大會與會議協會(ICCA)第52屆全球年會(以下簡稱ICCA全球年會)正在中國上海舉辦。這是ICCA成立50多年以來,首次在中國大陸舉辦年會,也是第一次在歐洲地區以外舉辦。
10月31日,在ICCA全球年會召開前夕,全球會展業大咖們聚首京城,召開一場名為“全球會展業高峰對話——ICCA全球年會會前會”(以下簡稱ICCA全球年會會前會)的會議。
此次由國家會議中心舉辦的ICCA全球年會會前會,吸引了來自加拿大溫哥華、澳大利亞墨爾本、美國圣地亞哥、中國香港等全球5大洲10個國家的20余位行業大咖。他們與中國會展業同行展開對話,探討全球會展行業發展新動向。國家會議中心自2009年運營以來,是首次以主辦方身份登上了ICCA舞臺。
盡管各自的境遇不同,但隨著IT技術的不斷更新,會展服務創新成為了全球會展大咖們要面對的現實。
不可否認,第52屆ICCA全球年會在上海舉行,無論對于中國會議業還是ICCA而言,都將會是一個里程碑。
中國會議總產值增加
上海獲得第52屆ICCA全球年會的主辦權表明,中國近年來申辦或舉辦國際大型會議的能力已獲得了國際上的認可。
據國家會議中心總經理劉海瑩介紹,2002年至2011年,中國GDP以平均10.58%的速度增長。特別是2010年,中國GDP總值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根據今年8月商務部會展行業標準宣傳貫徹啟動儀式上透露的信息顯示,中國會展業的直接產值已超3500億元,同比增長近兩成,成為文化創意產業中最具發展潛力的行業之一。
而北京市統計局統計的數據顯示,2012年北京會展業收入達到251億元,其中會議業138億元,展覽113億元。
劉海瑩表示,中國會議數量增加、會議規模擴大、會議會期延長、會議地點多樣化,使得會議總產值和從業人員大幅增加,得益于中國經濟的平穩增長。
劉海瑩指出,過去的10年,中國會議業的發展屬于內生性增長。國際會議在會議中所占的比例,和國際參會者在參會者總人數所占的百分比沒有與整個會議業的發展同步。也就是說,會議的國際化程度,因諸多因素影響并沒有如期提高,絕大部分國際會議仍然只眷顧那些享有多種資源和先天優勢的城市和地區,如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以及以成都為代表的后起之秀。
中國模式可借鑒無法復制
讓國際會展大咖們達成共識的是,在中國舉辦會議項目所吸引的參會者的人數之多將會是其他國家所無法比擬的。
“不可否認,醫藥行業的獎勵旅游仍占整個行業55%的比例,在獎勵旅游業務中排名第一位,排名第二位的則是保險行業。”中青旅國際會議展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青旅)副總裁張軍表示,隨著“國八條”的出臺,政府主導型的會展項目需要進行調整,而企業的會展活動不會受到影響。
近年來,隨著企業會展市場的興起,越來越多的企業年會成為其獎勵旅游的核心部分。據張軍介紹,中青旅每年承接的企業年會項目達上千個,其中,2000-3000人的團體項目每年有30個左右。如此大規模的企業年會,多集中在會展中心和酒店舉辦。與此同時,部分企業的年會希望在海外舉辦,目前相對集中的目的地是美國和歐洲。
但張軍也表示,隨著中國舉辦大型國際會議影響力的提升,會展企業應積極申辦國際性大會到中國舉辦。
對此,圣地亞哥會議中心執行總裁CarolWallace表示,中國已成為全球新的會議目的地國家,很多組織者愿意到中國舉辦大型會議。
ICCA CEO Martin Sirk表示,國家會議中心舉辦本次高峰對話,話題都是當前會展行業的熱門,也是ICCA年會中討論的熱點。相信這次高峰對話是ICCA年會一個很好的預演。
全球面對會展服務升級
當下,全球會展業都面臨著服務創新的競爭和考驗。
“社交媒體為中國會展業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Social@Ogilvy領導人兼奧美公關副總監周愚表示,中國網民超過了5億人,使用微博、微信等社交媒體的人數達50%。
隨著社交新媒體的發展,會展服務升級成為全球會展業面對的一個現實課題。換句話說,傳統的大幅海報宣傳服務因缺少互動已失去了競爭力。隨著新媒體、新技術的不斷升級,新的服務方式成為會展業競爭的核心。
而另一個令全球會展項目主辦方欲迫切改變是,為會展活動贊助商提供的創新服務。國際會議管理服務機構執行總裁Sarah Markey-Hamm坦承,醫藥行業的會展活動對贊助商已經失去了吸引力。與此同時,贊助商更注重投資回報,要求會展項目主辦方需要向其提交相關的報告。也就是說,贊助商的需求發生了變化,獲得贊助機會的難度加大。
Carol Wallace也表示,會議組織者應設計聽眾體驗的環節,無線辦公、手機WIFI,微博墻、品牌標識的動畫等都可以成為與與會者就行現場互動的工具。
此外,移動終端的使用,成為全球與會會展大咖們熱切關注的新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