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展中心or商業中心? AB航站樓“退役”后轉型猜想
深圳機場T3航站樓即將啟用,陪伴深圳人民走過22年的機場A、B航站樓將逐漸退出歷史舞臺。關于原A、B航站樓的后續使用問題,機場方面稱,將暫時保留其民航運輸功能,未來作何使用還有待研究。
AB航站樓“退役”后將如何轉型?
深圳機場:暫時關閉整修,未來用途仍在研究中
深圳機場T3航站樓即將啟用,陪伴深圳人民走過22年的機場A、B航站樓將逐漸退出歷史舞臺。關于原A、B航站樓的后續使用問題,機場方面稱,將暫時保留其民航運輸功能,未來作何使用還有待研究。
T3航站樓啟用之后,舊的A、B航站樓怎么安排?外界傳出多種聲音。此前,深圳機場商業開發公司方面曾透露,現有A、B候機樓加辦公區、地面的配套設施將可能轉作商用,極有可能建成集購物、餐飲、休閑于一體的大型商業中心。但也有人大代表建議建設深圳第二會展中心。
同時還有研究人士建議,應充分發揮深圳航空、南方航空的積極性,把A候機樓給南航公司使用,B候機樓給深航公司使用,T3航站樓由深圳機場集團使用,分別承擔相應的航空公司辦理登機手續等業務。亦或是A或B樓開展公務機、商務機、貨機,其余的搬遷到T3航站樓。
在上周召開的深圳機場轉場新聞發布會上,深圳機場轉場運行指揮部副指揮長、機場股份公司總經理陳繁華對媒體表示,“從當前研究的結果看,A、B號航站樓會在新的航站樓啟用之后暫時關閉整修一段時間,但仍然保留航站樓民航業務功能。今后一段時間里,兩大航站樓將作何使用目前正在進一步研究中。”
就在上月29日,深圳機場官方網站掛出《深圳寶安國際機場A號航站樓商業化改造項目公開邀請函》,確定了機場A航站樓的商業化改造目標。
猜想1
第二會展中心
據悉,深圳市國土規劃委在回復今年深圳兩會期間李真、侯克鵬兩名政協委員提交的相關提案時透露,深圳機場AB航站樓或在2015年年底前改造成臨時性的第二會展中心,而在2020年左右將在深圳大空港地區建成約60萬平方米占地的永久性第二會展中心。而目前已經會同寶安區政府基本完成了《深圳大空港地區綜合發展規劃》的編制,規劃成果已報市政府審定中,相關部門正開展投融資模式研究。
據了解,去年深圳會展中心全年展覽總面積已突破250萬平方米,展覽數量超過100個。根據深圳市政協委員們調研,展館使用率幾乎達到極限,僅去年12月展會數量就達到20個,多個展覽首尾相接連夜翻場,展館服務超負荷運轉,展館使用率突破極限。鄧耀慶認為,深圳一些中小展覽和專業展覽缺少場地,不利于辦好特色會展,若A、B樓能建設成第二會展中心,與深圳會展中心形成互補,就可以使三個航站樓的效益最大化。
然而,對于建設成為深圳第二會展中心,美聯物業全國研究中心高級主任徐楓認為,A、B樓有優勢也有劣勢。其優勢在于與地鐵、公交站、航空站和高速線路緊鄰,具備了建設會展中心的條件。其二是臨近機場,國際友人比較多,而且深圳作為一線大城市,具備較高的市場開放性,對國際參展商也會具有比較大的吸引力。但是由于A、B樓離市區較遠,酒店、餐飲、商業等配套不完善以及周邊居住人群較少,不利于尋找廉價勞動力,成為了發展第二會展中心的劣勢。
從機場的規模和面積來看,戴德梁行華南及華西區商業地產服務主管黃偉倫則認為,深圳機場A、B樓的規模不夠大,而且兩棟樓相對獨立,結構分散,不利于成為會展中心。
猜想2
大型商業中心
今年10月29日,深圳機場發布A號航站樓商業化改造項目的公開邀請函,為現有A號航站樓及配套輔助設施將轉作商業用途邀請合作伙伴。邀請函中表明,深圳機場A號航站樓商業化改造項目是航空新城開發建設的重要一環,是現有A/B/D航站樓區域由航空功能轉為商業功能的啟動項目。這似乎意味著,A號航站樓由民航業務功能轉為商業用途已箭在弦上。
據了解,2012年上半年深圳機場非航業務收入占比達到45%,與廣州白云機場持平,略低于上海機場。深圳市泛珠三角創新技術發展研究院院長鄧耀慶認為,深圳機場應加大非航業務的發展,促進機場非航收入跨越式增加,而商業便是非航業務的“大頭”。
雖然機場的投入使用能帶來國內外眾多高端商務人士及游客,可徐楓認為,在A、B樓發展商業中心仍有許多不利因素。“從建筑結構來看,機場的設計很多都是鋼筋結構的,不符合民用商業的建筑結構標準,要是改造成商業中心的話,成本將會很大。”此外,機場位置偏遠,周邊人煙稀少,商場雇傭員工也會比較困難。
而深圳機場商業開發公司方面則表示,機場現有的空間構造比較符合容納多商業形態的Mall。比如兒童娛樂中心就可以建在機場的地面設施上,一些邊角地可建小便利店或小倉庫,機場現有的指揮塔就可建以景觀著稱的主題餐廳等,這種場地的有效利用,會使后期的二次開發成本大大降低。另據記者了解,機場目前已獲取A、B兩個候機樓的產權。相比而言,機場建商場真可謂輕裝上陣。
無論是新T3航站樓的投入使用還是現有A、B樓的改造,都對深圳城市形象的提升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徐楓認為,無論是改造還是建設,都取決于城市與城市間的競爭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