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展教育需培養有特色的全才
剛剛送走了2013年史上“最難就業季”,轉眼又進入11月,2014年高校畢業生的“就業戰役”開始打響。
11月17日,廣州市首屆會展達人專場招聘會(以下簡稱會展招聘會)在廣東工業大學舉辦,來自中山大學、廣州大學、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等三四百名應屆畢業生,與82家會展企業進行了面對面溝通,以期找到心儀的工作。
然而,記者通過采訪畢業生、教師和企業負責人發現,不少應屆生眼高手低、知識層面僅僅停留在理論說教上,這與注重實際操作能力和細節的會展企業對人才的需求顯然不相符。事實上,會展企事業單位需要的是會展銷售、溝通服務、平面設計、展臺設計和項目策劃等都能做的全才,并且希望畢業生本身要有自身特長。
眼高手低 畢業生“心氣高”
“怎么都是招聘電話銷售和展臺搭建的?怎么基本上沒有招聘會展策劃的?”轉了一圈,來自廣東工業大學的畢業生小李沒投出幾份簡歷。
小李告訴記者,電話銷售和展臺搭建的工作太累了,且起薪低,一般僅有2000元左右,他實在不想從事這種工作。
事實上,記者從會展招聘會上獲悉,和小李一樣,不少畢業生,尤其是本科學歷的畢業生都有類似想法,他們認為辛辛苦苦4年,學習了經濟學、國際貿易、管理學、統計學、英語等專業課,就應該去辦公室做管理工作,怎么能從電話銷售或展臺搭建做起呢?
一位不愿具名的媒體人曾向記者講述了一個耐人尋味的真實故事:一個剛剛畢業的學生到某展裝公司工作,經常被派到展臺搭建現場。由于時常要和農民工一起吃飯,他無法忍受,不到一個月就辭了職。
“這個畢業生連基本的價值觀都錯了,怎么可能做好工作呢?”上述媒體人向記者感嘆道,其實,目前這種狀況并不是個別現象,而是具有普遍性。
一員難求 企業需要有耐心、能吃苦的人才
“隨著業務的拓展,我們今年將招聘銷售專員、策劃師、展覽設計等若干人才。”廣州市譽博展覽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周俐宏表示,現在最缺乏的是有耐心、能吃苦的人才,比如很多大學生都做不好電話銷售這一最基礎、最辛苦的工作。
周俐宏說:“曾經到我們公司實習的高校學生優點是理論基礎扎實,從前期的設計到后期的施工都比較出色,還能較好地理解客戶的需求。但同時存在著一定的缺點,即動手實踐能力不足,還有待提升。”
一位不愿具名的企業負責人則告訴記者,他們在此次招聘會上發現,不管是會展策劃與管理,還是會展經濟與管理專業,所培養的學生大都不符合企業的要求,需要從頭培養。
“這對于自身也正在摸索、發展節奏極快的企業而言,顯然有些力不從心。”上述負責人說。
近年來,中國會展業發展迅速,短短幾年的時間,已經走過了歐美發達國家幾十年的發展之路,因此會展專業人才缺口極大。
正因如此,進入新世紀以來,不少院校開設了會展教育專業,會展人才培養也如火如荼地展開。
根據《全國會展本科專業統計分析報告》數據顯示,目前全國實際從事會展本科專業教學的高校達52所,主要集中于長三角、珠三角和環渤海灣地區。隨著會展本科專業開設數量的不斷增加,總體招生數量快速擴張。從2004年只有上海師范大學和上海對外貿易學院共招生145人,到2012年全國共54個專業招生2947人,達到2004年的20倍,9年間總計招生1.3365萬人。
一邊是會展業快速發展所帶來的大量人才缺口,一邊是院校所培養的畢業生成倍增長。為什么還會造成企業招聘不到合適的人才呢?
周俐宏分析認為,學校所培養的學生由于眼高手低、實操性不強、綜合運用能力欠缺等,大部分都不符合企業的用人需求。
校企合作 培養有特色的全才
對于當代大學生普遍眼高手低和不能吃苦的問題,周俐宏建議,學校應該提前讓學生了解職位情況,讓其有心理準備,以縮短企業和畢業學生的“磨合期”。
廣州匯博會展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周武行則認為,優秀的畢業生應該具有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和一定的電話銷售技巧,才能在職業發展中更快得到晉升。
事實上,各大高校也正在探索培養符合企事業單位所需人才的道路。
廣東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營銷管理系副教授高南林告訴記者,在會展教育中,為了能夠更好地跟企業要求契合,他希望學生最好是電話銷售、平面設計和展臺設計等都能做。對于學校而言,要多舉辦真實的會展項目,使學生在其中得到鍛煉;而企業則應多提建議,讓學校更好地培養符合要求的人才。
談到校企對接時,廣東工業大學經貿學院的岳鵠老師說,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學校做了很多努力:首先,經常請校外的專家到校舉辦講座;其次,學校為會展專業的學生召開了行業觀摩周,讓學生能在實際展會中學習;最后,學校還經常與企業開展相關的對接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