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去會展城,看老外“擺攤攤”
日前,2013中國(貴州)國際民族民間工藝品•文化產品博覽會、多彩貴州旅游商品兩賽一會總決賽在貴陽國際會議展覽中心開幕,來自6大洲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近300名參展商到場。
最貴“多彩貴州玉” 標價98萬
從凱里來參賽的劉忠蘭,為了能趕上今年的旅游商品能工巧匠大賽,比賽前一天晚上還在加班加點趕制參賽作品。提起自己的參賽作品,劉忠蘭一臉驕傲地表示,這是她辛辛苦苦繡了3年的心血之作,前段時間衣服被掛在網上展出時,有人出價50萬元她都沒有賣,就留著在大賽上與其他選手一較高下。當記者詢問比賽后衣服是否會出售時,劉忠蘭馬上回答:“當然不會,太難繡了,舍不得賣”,并稱,她已把這項復雜的繡工傳給了自己11歲的女兒,讓女兒也有一項不用出門就可謀生的技能。
“這次帶來參展的最貴的一件多彩貴州玉名叫‘山路’,獲得過國內玉石最高獎項‘百花獎’金獎,因此賣價也較高,98萬元”,在貴州館內,來自我貴州晴隆的怡豐源貴翠文化產業有限公司工作人員,指著他們帶來參展的一塊少數民族人形玉石告訴記者,多彩貴州玉均是用貴翠雕刻而成,由于材料是稀缺的玉石,不可再生,再加上自然天成的各種顏色,極具收藏價值,所以制作好的成品賣價都不便宜,記者在展臺前觀察了一下,看見每塊玉石的標價均在萬元以上。
不會英語用計算器“搓價格”
作為首次在大會亮相的國際館,因為入駐的國家和國際嘉賓眾多,所以人氣最足,參展的展品也包羅萬象,不僅有帽子、圍巾、香皂、首飾等女性消費者青睞的商品,也有雕塑、水杯、瓷器、手工船等手工藝品,第一次來到中國的荷蘭錫匠羅拉爾德•凡•德爾頓,用家族傳承了300多年的模型,現場制作錫器,向來賓一遍遍的介紹他們的模型,做出一個個印有特殊紋路的錫制湯勺。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國際館內隨時能聽見前來參觀的市民操著不流利的英語向各國參展者詢問價格。面對一點英語也不懂的老年市民,有的外國展商直接拿起計算器,按下數字,和顧客討價還價。一些市民更是“看中了”穿戴國外民族服飾的展商,紛紛舉起相機要求與他們合影,這些海外嘉賓也樂呵呵的來者不拒,一一滿足要求。
據了解,本次博覽會從15日開始持續至17日,將陸續舉行“工藝品發展論壇”、“工藝品交易對接會”等系列活動,對全球民族民間工藝品產業未來發展趨勢、市場走向等進行探討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