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展業發展程度是衡量一個城市國際化水平的重要標志。加快建設國際會展名城,對推動成都打造西部經濟核心增長極、加快建設現代化國際化大都市具有重大戰略意義。而隨著“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深入實施,近年來,國內外知名組展商和會議組織者開始將目光轉向西部地區。成都更是憑借在市場輻射能力、航空條件、會展環境、旅游資源、城市魅力等方面的比較優勢,在西部城市承接國內外重大會展向西部轉移中取得了領先發展的態勢。從去年成功舉辦的財富全球論壇、世界華商大會,到今年即將登場的第12屆米其林必比登挑戰賽、2014世界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產業大會暨博覽會,在國際會展活動在中國西移趨勢日漸形成的過程中,成都正逐步成為國際重大會展活動布局中西部的首選城市。
一個故事
全球五大展覽公司之一科隆展覽首進成都
管中窺豹,可見一斑。
4月23日—25日,首次亮相的中國國際西部五金展在世紀城新國際會展中心舉行,本屆五金展展出面積15000平方米,共吸引海內外260家展商參展,3天內接待專業觀眾約10000人。雖然規模不大,時間不長,但這個小展會卻頗有代表性—它是全球五大展覽公司之一的德國科隆展覽公司繼在上海舉辦全球知名的中國國際五金展之后,在國內培育的第二個五金展,也是科隆展覽進入成都的首個項目。成都吸引科隆的原因是什么?為什么這家頂級國際展覽公司會在此時選擇來蓉發展?今后他們還會在成都開展怎樣的合作?帶著這些問題,記者進行了采訪。
據悉,德國科隆展覽公司位居全球五大展覽公司之列。每年定期主辦的國際性專業博覽會68個。2013年,科隆公司辦展面積420萬平方米,展會吸引參展商42000家和175個國家的200萬名專業觀眾。科隆公司舉辦的展會國際化水平很高,展會近一半的展商和三分之一的觀眾來自德國以外的國家和地區。
科隆展覽(中國)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馮向軍表示,國際西部五金展落戶成都,是公司充分市場調研的結果,這緣于西部地域優勢、政策優勢和地方政府強有力的支持,得益于成都在五金制品行業的市場輻射能力,以及去年財富全球論壇、世界華商大會在成都成功舉辦的城市形象提升等綜合效應。
創辦于2001年的中國國際五金展,是亞洲第一、全球第二的五金專業展覽會,現已發展為海外五金企業登陸中國市場的首選平臺,體現了“中國制造”五金產品的最高水平。2014年的中國國際五金展展覽面積達103500平方米,展商達2400家,其中90%以上展商為一線制造商,幾乎涵蓋了所有的行業著名企業。立足于成都的西部國際五金展則將主要輻射整個四川、重慶、貴州等地,擁有很大的發展和提升空間,“我們對在西部打造這樣一個平臺很有信心。”本屆展會的規模“基本達到期望標準”,今后將著力往專業化、國際化、權威化方向發展。
故事背后
三方合力 國際性會展相繼落戶成都
“從德國科隆在成都舉辦五金展的這個案例我們可以看到,目前國際性會展組展商選擇成都,甚至說搶占成都的原因,歸根結底在于成都城市綜合實力的提升,西部在中國經濟版圖上的提升,以及成都在中國西部經濟極核地位的提升這三方面的共同作用。”市博覽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隨著“西部大開發”政策深入推進,國際展覽開拓西部市場,展會向西部進行品牌輸出的內生性需求明顯提高;同時,成都作為中國西部的經濟重要極核,不論在航空港的建設、72小時過境免簽、國際企業的入駐、以及領事館的設立等方面也為國際會展業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使成都在西部城市中具有明顯的承接國際性展會的比較優勢。
因此,不僅是德國科隆,近年來一批重大國際會展項目相繼落戶成都。國內外知名組展商開始在北京、上海、廣州等會展一線城市之外進行展會布局,成都已成為其進軍西部的首選城市。全球最大的展覽公司—勵展博覽集團、中國最大的禮品行業組織商—勵展華博展覽公司、中國最大電子產品行業組展商—中電會展信息傳播公司、國內珠寶行業最大的組展商—中國珠寶行業協會等分別在成都布局,定點舉辦中國西部國際五金展、成都國際電子生產設備及技術展覽會、中國(成都)禮品及家居用品展覽會、中國(成都)電子展、成都珠寶展等。
今年以來,“財富后效應”更是不斷顯現:3月,法國米其林集團宣布,全球交通可持續發展峰會—第12屆米其林必比登挑戰賽將于今年11月在蓉舉行。這是這一全球性盛會第三次來到中國,成都也將成為中國首個舉辦該活動的中西部城市。4月,全球展覽業巨頭英國博聞集團宣布,素有“民航奧運會”之稱的第12屆世界航線發展大會將于2016年落址成都舉辦。下半年,第15屆中國西部國際博覽會、第9屆中國—歐盟投資貿易科技合作洽談會、2014世界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產業大會暨博覽會、2014中國材料大會、2014成都創意設計周、第17屆成都國際汽車展等多場國際性會展活動也將陸續登場。
增強全球知名度和美譽度
建設國際旅游目的地 打造國際美食之都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的“美食之都”、獲批國家首批旅游綜合改革試點城市、中國最佳休閑城市……近年來,成都作為國際旅游目的地和國際美食之都的魅力正更耀眼綻放。
據了解,2014年上半年成都市累計接待游客總人數8010.6萬人次,同比增長18.7%,其中接待入境游客人數達到77.1萬人次,同比增長21.2%,實現旅游總收入698.9億元,同比增長21.54%,其中旅游外匯收入達到了2.9億美元。
去年9月1日起,成都開始實施72小時過境免簽政策,目前,市旅游局正圍繞這一契機著手制定新的優惠政策,同時加強了人才特別是小語種導游隊伍的建設 。此外,針對境外游客的增加,市旅游局也推出了一些有針對性的旅游產品。同時成都市還加強成都境外旅游市場的營銷力度,開展了成都—舊金山直飛航線成都旅游宣傳推廣活動,舉辦了希斯羅機場“魅力成都,熊貓故鄉”圖片展,開展72小時過境免簽政策宣傳。并與世界上最大旅游出版商之一的米其林合作,制作《成都必游MUST Sees》旅游指南等境外營銷,加大了成都在全球的知名度和美譽度。為更好完善旅游公共服務,市旅游局今年加快了智慧旅游建設,將完成旅游應急救援指揮中心、散客綜合服務平臺建設。建成全市旅游投訴統一受理機制。積極發展旅游客運班線及包車客運,優化“景區直通車”線路,構建“快旅慢游、便捷安全、無縫換乘”的旅游立體交通體系。
作為國際美食之都,成都各種美味正吸引著全球的味蕾。開設在聯合國大廈附近的川菜館,很多國家元首都去吃過飯。放眼全球,川菜館比比皆是:在新加坡的譚魚頭、在美國的巴國布衣、在澳大利亞的水井坊、在法國的川外川……川菜正以它的美味,向全球展示著成都的美好。今年,我市餐飲龍頭企業—大蓉和第三次代表中國餐飲企業亮相瑞士“中國文化節”,為那里的國際友人和遠在異鄉的游子帶去具有濃濃川味的中國美食。在成功代表成都參加了兩次“中國文化節”以后,今年大蓉和在瑞士“中國文化節”全面體現“成都特色”,不僅為成都發出了美食之都的名片,也向國際展現了地道的成都文化。瑞士方面表示,希望今后能更多地與成都加強合作,共同推動西餐與川菜、西方與東方的文化交流。
構建城市國際營銷網絡
“零距離”展現成都之美 讓世界都知道
2014年5月,“2014倫敦成都周”使成都這座“財富之城、成功之都”成為英國民眾熱議的話題。在這個5月的倫敦“繽紛成都”體驗夜上,穿在英國模特兒身上的時裝,不僅選材源于蜀錦,而且是由倫敦中央圣馬丁藝術與設計學院畢業的成都學生設計制作,更有成都茶藝、變臉和木偶藝術穿插其間,每一處細節都體現成都元素;“成都72小時快線”用成都特色標識的列車車廂、車廂內的變臉表演和循環播放的成都宣傳片、裝扮成大熊貓的列車工作人員無處不體現出濃郁的成都氣息;更有原汁原味的“成都茶館”在考文特花園露天廣場開門迎客,讓倫敦“零距離”體驗成都之美……
成都開展的國際營銷,不再是“借臺唱戲”,而是“搭臺唱戲”將成都“搬到”國外,讓“成都 都成”的城市形象深入人心。活動精彩紛呈,媒體熱議報道更是錦上添花。中國中央電視臺、新華社等中國主流媒體以及《泰晤士報》《每日電訊報》等英國最具影響力的媒體都對“倫敦成都周”進行連續報道,讓這場“成都秀”影響力更大。
成都在城市國際營銷上不斷推陳出新,創新的思路、審慎的態度、精致的細節讓成都一次又一次地取得城市營銷佳績。抓住“2014成都(春季)•泰國風情周”“中國•澳大利亞周”(成都站)、駐蓉領館“2014友好之春•走進金沙”、“2014外國友人蒲江采春茶”“中韓茶文化交流會”等活動成功舉辦的契機,成都加快構建國際營銷網絡,讓越來越多的人了解這座城市經濟發展潛力、旅游文化資源和城市特色魅力。
推進領館設置和友城建設
23個國際友城與成都結好
超10個總領事館落地蓉城
2014年7月30日,成都外事工作再傳佳訊:中新(西蘭)兩國政府已就新西蘭在成都設立總領事館達成協議!繼美國、德國、韓國、泰國、澳大利亞等國家之后,新西蘭將再為成都添一個總領事館。至今,成都的總領事館數量已經超過10個。
諸多國家選擇設領成都,既是成都發展潛力和人居環境極具吸引力的證明,也是成都大力推進設領工作、加強與潛在設領國交流的表現。記者了解到,今年成都投資旅游推介會在新西蘭首都惠靈頓和第四大城市漢密爾頓市成功舉行,讓新西蘭更加了解成都,參會代表也對成都的良好人居條件和投資環境大為贊賞,無疑推動了設領的進程。此外,成都今年成功舉辦了“2014成都•中印友好交流年”—“印度掠影”成都站系列活動和“2014成都•印尼農機產業專題研討會”,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交流,對深化成都與印度的友好關系、拓展兩地合作具有重大意義。
記者了解到,成都也不斷推進國際友城建設,今年4月,成都與愛爾蘭芬戈郡締結為國際友城。今年5月,成都再與匈牙利佩奇市簽署友好合作關系備忘錄,結為友好合作關系城市。至今,成都已經有23個國際友好城市、33個國際友好合作關系城市,成都和友好城市的往來將進一步推進,經貿、科技、教育等多領域的交流合作必將不斷深化。
此外,成都在多方面推進外事工作轉型升級,助推成都搶抓機遇,與世界多領域、多層次接軌。交通物流方面,在成都的大力爭取下,蓉歐快鐵納入了中國中東歐國家戰略合作框架,促成成都作為唯一受邀中國城市參加拉脫維亞里加“歐亞鏈接”高級別交通物流會議,并在“第二屆中波地方政府合作論壇”榮獲“中波友好合作獎”,促進了成都市與中東歐16國開展各項友好合作;國際組織合作方面,成都與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世界城市和地區電子政府組織(WeGO)開展“全球性別和經濟政策管理新倡議”、“2014成都WeGO電子政務”等培訓項目。成都建設國際交往中心、全面推進國際化進程,由此可見一斑。
開展多領域國際交流合作
“走出去”加“引進來”
教育文化交流精彩紛呈
今年6月,又有10名成都學子獲得免費赴澳大利亞珀斯市訪問游學的機會。記者了解到,成都和珀斯于2011年就啟動成都—珀斯中學生互訪游學項目,至今已經有30名成都獲獎中學生應邀前往珀斯交流學習,20名珀斯中學生回訪成都,為推進成都和珀斯兩市教育交流與合作發揮了積極的作用。澳大利亞西澳洲教育推廣署署長麥克•雷恩也說:“年輕人的互相交流,成為成都和珀斯交流的出發點。通過這個活動,兩座城市的關系變得更加緊密了。”
“成都—澳大利亞珀斯中學生互訪游學”活動的開展,使得珀斯聯袂成都榮膺“2013澳大利亞友城聯盟新成員獎”,而這只是成都開展多樣化對外交流合作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成都在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等多個領域開展了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交流合作。實施了成都—菲尼克斯“國際友城青年學生使者”交流互訪項目,同時組織思索學校44名師生參加中國、新加坡教育部合作開展的2014中新人文交流活動。文化交流上,今年舉辦的“2014成都國際友城青年音樂周”讓世界各種音樂潮流在成都融匯,與之配套進行的中日韓青少年書畫展和美國人物攝影展等活動,更融入多樣藝術元素,讓成都與世界用共同的語言融匯在一起。
不僅“走出去”,成都還將世界各地的文化“引進來”。記者了解到,成都也多次力邀外國文化團體來蓉進行展出,比如韓國首爾市文化交流團就曾來蓉參加“金沙太陽節”。此外,不管是在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舉辦的“我們的土地,我們的身體”—澳大利亞土著藝術展,還是在成都博物館舉辦的2014中國文化遺產日公益活動,都讓成都特色和世界文化精彩互動,擊撞出別樣的火花。本報記者 余書婷
數說會展
對于會展經濟,業內存在著普遍受到認可的1:9理論,即會展業直接收入1元錢,在其他相關產業收入9元錢。會展這個行業它的鏈條比較長,涉及廣告印刷、搭建制作、酒店餐飲、旅游、航空、物流、通信等等,這些行業均不同受益于會展業的快速發展,因為會展活動比其他活動能在較短的時間聚集更多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
據成都市統計局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6月,全市共舉辦重大會展節慶活動227個,其中國際會議34個、展覽92個(其中國際性展覽20個)、節慶賽事活動101個;展覽總面積達148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9.1%;會議面積210.4萬平方米,同比增長3.5%;直接收入31.9億元,同比增長19.3%;拉動旅游、交通、餐飲、住宿、運輸消費285.2億元,同比增長18.1%;提供長期就業崗位超過2235個。
記者手記
國際影響力和知名度實現大幅躍升
會展國際化是推動城市國際化的重要抓手,有助于城市在全球范圍內整合資源,推動產業、知識、資金等要素在國際平臺上開展合作,促進城市成為全球城市網絡體系的重要節點。據統計,世界城市排名前50位中,有30個為國際會展名城。會展名城的發展歷程表明,重大會展和賽事的影響力就是生產力,主辦權就是發展權。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分別抓住2008奧運會、2010世博會、2010亞運會、2011大運會等盛會舉辦的重大機遇,大大加速了城市國際化進程。去年我市通過成功舉辦財富論壇和華商大會,國際影響力和知名度實現大幅躍升,成為國際舞臺上令人驚艷的“新星”。
而在目前成都打造西部經濟核心增長極、建設現代化國際化大都市的過程中,加快推進會展國際化建設,舉辦更多國際會展活動,不僅將大大縮短我市與世界的時空距離,也將有效拉動消費、助推產業發展、加快對外開放,從而夯實成都自身實力,令這顆“新星”不斷閃耀,成為人們期望中光芒熠熠的“巨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