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北方國際展覽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連北展”)近日在新三板掛牌,這是首家在新三板掛牌的會展企業。目前多家會展公司亦在沖擊上市,然而對于資產結構單一的會展企業而言,獲得融資后如何獲得持續的盈利增長點,是困擾產業發展的難題。
會展企業上市后面臨的難題
業務結構單一,難以持續穩定盈利
缺乏國際買家資源,難敵海外同行
會展企業上市后的機遇
接手政府主辦的優秀展會
利用展會開展跨領域經營
會展業首家企業掛牌新三板
大連北展證券簡稱北展股份(證券代碼831023),掛牌后的大連北展將加強在全國一二線城市的布局力度。計劃未來三年內在北京、廣州、成都等地設立分支機構,并將整合國際會展資源,與外國知名展覽集團進行股份合作,獲得國際參展商和賣方的資源。
大連北展負責人表示,大連北展將深化展會收購模式,通過全資收購、入股主導等形式,加快公司規模化發展,探索混合所有制參股模式。對現有的國內、國際展會通過跨地域整合和展會形式創新,搭建中心城市會展平臺,考察并收購一批發展型展會,提升展會品質、擴大展會規模,并探索以展會為核心衍生新業務向上下游產業鏈條延伸。
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到,多家會展企業都有上市融資的計劃或者打算。振威展覽公司負責人表示,會展企業掛牌新三板說明行業和市場都還有很大發展前景。“我們未來也有可能沖擊主板、創業板。”而米奧蘭特國際會展集團董事長潘建軍表示,米奧蘭特正處于上市前的靜默期。
借力資本市場仍面臨多重挑戰
中國會展經濟研究會副會長儲祥銀表示,會展企業沖擊上市,讓社會資本參與會展業發展,對于會展業而言是一個突破性的發展。中國會展門戶創始人黃勇認為,企業獲得融資后,最有可能的業務拓展方式就是收購成熟或是具有潛力的展會項目。但是如果進行展會項目并購,將面臨來自外資展覽巨頭的抗衡與挑戰。
自2011年中國加入WTO后,外國展覽企業開始大舉進入中國市場,國際展覽巨頭開始收購國內一些品牌展會。“目前的市場情況是,一些成熟的展會項目已經被外資展覽巨頭收購,而一些存在潛力的會展項目,外資企業也早已搶先一步進行接洽。此時國內本土會展企業進入收購,市場機會還有多少這是一個未知數。”黃勇稱。除了收購機會減少,黃勇認為,在與國際展覽巨頭的競爭中,本土會展企業面臨的另一短板就是缺乏資源支撐。“外資企業擁有全球買家資源這個談判籌碼,使其在收購展會項目時更具有競爭力,而本土企業在買家資源聚合方面處于明顯劣勢。”
黃勇分析,資本市場對于會展企業仍主要持觀望態度。上市門檻很高,需要有一定的資產儲備。此外,會展企業的資產結構單一,在上市后很難保持持續的盈利能力,并且投資獲得回報的周期較長,這也是目前會展企業上市所面臨的主要問題。
政府主導型展會項目是機遇
黃勇表示,盡管成熟或具有潛力的市場化展會項目收購機會不多,但目前政府主導型展會是一個機遇。政府主導型展會向市場轉移是行業趨勢,這類展會發展勢頭好,具有一定市場潛力,更為重要的是,政府更傾向將這類展會轉給本土會展企業運營操作。
對于會展企業而言,如果上市后業務構成仍是單一的會展業務,恐怕收益難以達到投資者的收益預期,如何開拓新的盈利增長點也是企業面臨的難題。黃勇建議,本土會展企業可以從外資展覽巨頭的經營中學習經驗。“環球資源是一家上市企業,旗下擁有香港電子展、深圳電子展。利用展會這個平臺以及積累的電子行業資源,其成功跨界傳媒領域,利用展會反哺其他業務線。因此,會展企業獲得融資后,可以再開拓與產業鏈緊密相連的其他業務領域,這是一個可行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