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會展業如何實現持續快速發展?北京、上海的會展業發展有哪些特色,現狀如何?中國會展業出現哪些新的發展趨勢?我們來聽聽國家會議中心總經理劉海瑩是怎么說的。
問:中國會展業近年經歷了高速發展,請您點評一下北京、上海這兩個主要區域市場會展業發展的現狀和特色。
答:作為國家首都,北京具有得天獨厚的政治經濟地理位置,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具有較高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具有極強的集聚吸引擴散能力,具有實力極為強大的科技、智力、人才資源,這些能力吸引眾多國內外重要會展活動落戶北京。北京會議業蓬勃發展,舉辦國際會議的數量在全國各城市中一直處于領先地位。展覽業也呈現出規模化、品牌化、國際化、市場化發展態勢。但目前北京會展業也面臨著新的挑戰,諸如展覽館面積不足,一些大型展覽外流等。
上海這座城市的國際化程度較高,其明顯的區位優勢、優越的金融環境有利于引進世界知名國際性展會、吸引外資展覽企業投資發展。隨著上海自貿區的啟動,長三角產業集群的效應更加顯現。近幾年,上海的硬件日臻完善,會展業發展迅速。據統計,2012年上海的展覽數量和規模全國領先,國際會議論壇僅次于北京。上海會展業的規模與影響力雖然已達到國際水準,但是與德國等發達展覽國家相比,仍然有一些短板存在。上海在經營模式、組織管理、新技術的運用上等方面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問:近年,珠海會展業軟硬件雙重升級,讓人看到了珠海會展業高起點再次騰飛的希望。為了走國際化、專業化、品牌化的道路,珠海引進國內一流的北辰集團國家會議中心的專業團隊負責珠海國際會展中心的全面運營管理。您如何看待珠海會展業的現狀和發展?
答:珠海作為最早的經濟特區之一,經過三十年的發展,現已成為初具規模的現代化花園式海濱城市,在發展會展業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珠海酒店、餐飲、旅游等服務業發達,具有一定的會展接待能力;成功舉辦了九屆中國航展,使珠海積累了豐富的辦展經驗。但在相關配套設施和配套產業上還有一定程度的不足,存在會議多、展覽少,會展人才和場館明顯不足等問題。不過,這一局面有望很快打破,國內罕有的集展覽、會議、酒店、劇院、音樂廳及自營餐飲于一體的大型綜合型場館——珠海國際會展中心在昨天迎來了首展,預計今年10月正式開業,將終結珠海城區無專業會展場所的歷史,亞洲通航展、國際海洋高新科技展、國際游艇展三大全新品牌展會紛紛簽約落戶珠海,珠海會展業有望迎來新爆發。
問:跟風興建會展中心的熱潮導致了一些區域市場“消化不良”,造成場館資源浪費,對于這些會展中心的運營管理您有何建議?
答:數據顯示,2010年中國會展場館的總體使用率偏低,部分超過30%,而多數在20%左右。在個別城市,不少場館甚至每年只舉辦一個展覽會,會展場館淪為一種形象工程和擺設,造成了資源的極度浪費。近兩年,中國會展場館建設力度雖略微下降,但大型會展場館的建設力度加大。這些場館的建成對展會主辦機構來說有了更多的選擇余地,但也會進一步加劇會展城市、會展場館之間的競爭,一些不具競爭力場館的空置率也會越來越高。
針對這些場館,我認為一要明確市場定位,充分利用電視、報紙、雜志、網站以及微博、微信等平臺多形式、多維度進行宣傳,加大營銷力度,改變背靠政府“等食吃”的習慣;二要鞏固現有展會、吸引巡回展會、拓展自辦展會,特別是自辦展對于彌補場館淡季業務的不足,提高場館利用率能起到重要作用。建議場館在自辦展初期嘗試消費類展會,因為這類展會不需要專業的行業資源,也不需要具有專業背景的操作人員,相對而言比較容易操作。
問:全球經濟一體化對于中國的展館業發展有何推動?幾年前開始的全球金融下滑對于展館的盈利有何影響?
答:全球經濟一體化將對中國會展場館的建設起到積極推動作用。一方面,全球經濟一體化打破了之前的貿易壁壘,各個國家之間的貿易、交流活動逐漸增多。隨著世界經濟中心的逐漸東移,中國已經成為世界關注的焦點,會展業快速發展,需要強大、完善、符合經濟發展趨勢的會展場館。
另一方面,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背景下,發達國家較為成熟的會展場館建設、運營以及服務理念也為越來越多的從業人士熟悉并了解,為中國會展場館的建設和運營提供了借鑒,并在此基礎上探索出一條適合中國展館發展的路徑,實現軟件升級。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背景下,全球金融下滑勢必會給場館盈利帶來一定影響,但由于中國穩定的經濟發展形勢,使得國際金融危機給中國展館帶來的更多是提示和警醒作用,要求我們居安思危,找準定位,摸索出一條更加良性和可持續發展的路徑。
問:電子商務的興起,對展館的管理和運營有何沖擊?您對這個行業的前景持何看法?
答:一方面,電子商務的興起為會展場館提供了新的選擇,在內部管理方面,電子商務的應用可以簡化事務處理流程,使員工工作更為便捷和高效,可以創造更多的價值。再從展館運營看,電子商務的應用可以使外界公眾通過更多的平臺和途徑對場館進行了解,使信息更加對稱,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由于信息獲取不全面而導致的各種弊端。
另一方面,電子商務的興起也使得一部門面對面溝通被虛擬溝通的方式所取代。這就需要會展場館迎合市場,探索新的運營方式,將傳統會展項目和新形式的會展項目進行有效結合,互為補充。
電子商務擁有非常廣闊的市場前景,但無論何種電子商務手段,都需要遵循便捷、高效的原則,用電子商務為展會更好地服務,而不是被其束縛。
問:中國會展業出現了哪些新的發展趨勢?(新科技、新工具、新的運營策略等)
答:中國會展業的發展日新月異。其中,新技術應用將對中國會展業的發展帶來巨大的沖擊。會展業作為展示新技術的平臺,對新技術自然也擁有較高的敏感度。
從微博到APP應用,再到微信,在目前的展會中屢屢能看到這些新元素,但如何使這些新技術應用切實發揮功效是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
同時,大數據在會展業的應用、O2O的商業模式對會展業借鑒意義等,這些也是我們需要關注的話題,影響著行業發展方向。
總之,我們面臨著全新的商業模式,在信息更廣泛、言論更自由、交流更開放、共享更便捷的互聯網時代,我們需要應用這些新技術、新工具,采取新的運營策略為公眾打造高效、高質的互動和交流平臺。
問:在您看來,中國會展業和西方會展業的現狀和發展最大的不同有哪些?
答:首先,發展速度不同。西方發達國家的會展業經過了數十年的發展,產業成熟,進入了相對穩定的發展階段。而中國會展業起步晚、發展快,雖然近一年多以來,受政策、國際經濟形勢等大環境影響,中國會展業進入了市場化轉型的重要時期,但從整體上看仍處于快速發展階段,增速較快。
其次,軟件服務不同。西方發達國家經過長時間發展,累積了豐富的經驗,擁有完整的會展服務體系,從會議組織、策劃到會議服務都相對更加專業和完善。而中國在專業化提升方面都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再次,人才積累不同。會展發展成熟的國家通常擁有充足的會展人才積累,專注專業人才培養。在中國,很多院校越來越重視會展人才的培養,設置了相應專業,但從目前看,人才缺乏依舊是阻礙會展業發展的重要問題。此外,會展教育與會展實踐在某種程度上也存在脫節。
最后,國際化程度不同。雖然中國逐漸為世界所聚焦,但同國際成熟會展城市相比,中國會展業的目的地營銷做得還不夠,停留在硬件設施介紹的階段,沒能很好地向國際展示中國辦會、辦展的軟實力。此外,在語言應用、服務意識等方面仍需要進一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