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
第十一屆中國會展經濟國際合作論壇
在1月15日開幕的第十一屆中國會展經濟國際合作論壇上,《中國展覽經濟發展報告2014》正式發布。報告顯示,2014年全國共舉辦2423個經貿類展覽會,雖然總量增長的勢頭有所放緩,但地區差異也在逐步縮小。
報告匯集了全國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123個城市舉辦的展覽會信息。報告指出,2014年,中國展覽市場總量延續了近幾年的上升趨勢,但相比前幾年超過10%的年增速有所放緩。據不完全統計,2014年全國共舉辦2423個經貿類展覽會,較2013年增加了4.2%。
增長放緩的同時,中國展覽市場正在經歷區域性調整。統計顯示,2014年共有15個省區市實現展覽會數量增長,11個地方出現下降。其中,湖北、廣東、山東等地增長較多,江蘇、浙江、北京等地略有下降。增長的地區差異化導致中部、西部與東部地區展覽市場的差距逐步縮小。
展覽業持續發酵的同時,場館建設也是熱度不減。2014年全國室內可租用面積大于等于5000平方米、且舉辦過2個以上經貿類展覽會的展覽館共有128個,室內可租用總面積約585萬平方米,比2013年增加了13萬平方米。
“展覽經濟飛速增長的時代已經過去,中國展覽市場將在新常態中進行結構性優化和整合。”中國貿促會相關負責人表示,2015年,中西部地區的展覽業將得到更多關注和發展空間,新興產業、高附加值行業展覽會的比例將進一步提高。
鏈接
未來展館競爭將更加激烈
報告指出,我國的場館建設自2010年進入新一輪的投資周期后,始終熱度不減。不但京滬穗等核心展覽城市的大型展館正在加快改擴建的步伐,一些二、三線城市更是紛紛將興建展覽中心作為推動當地會展業發展、拉動社會經濟和城市建設的核心項目。
中國貿促會副會長王錦珍表示,展館作為舉辦會展活動的核心場所,毋庸置疑,在會展業發展中發揮著巨大作用。但是,特別值得關注的是,展館并非越多越好,展館建設必須與會展業發展水平相適應。特別是近年來,在我國的展館競爭已經十分激烈的情況下,如果場館供給得不到有效控制,低出租率甚至空置現象將難以避免。伴隨著越來越多的新展館的建成,中國展覽業必將面臨更加嚴峻的競爭態勢,如何有效解決展館相對過剩、出租率低下的問題,有可能成為2015年政府以及業界人士共同關注的焦點。
現場
昆明重點推介6個展會
1月15日的第十一屆中國會展經濟國際合作論壇現場,昆明市博覽事務局組織昆明泛亞國際農業博覽會等6個展會項目進行集中推介,出席論壇的部分國內外行業組織、會展企業到場參加了推介會。
參加此次推介的有中國(昆明)泛亞家居家具博覽會、中國昆明泛亞石博覽會、云南(昆明)二手車博覽會、云南昆明國際珠寶展、昆明泛亞國際農業博覽會和泛亞休閑產業博覽會,均與昆明本土資源優勢及產業優勢有較高的契合度。
以昆明泛亞國際農業博覽會為例,自2005年舉辦首屆以來,現已成功舉辦了十屆。第十屆吸引了馬來西亞、泰國、韓國等12個國家、港澳臺地區、廣州、遼寧、成都、南昌等城市、省內16個州市共1680家參展企業,簽約項目871個,協議金額3.7億元,現場交易突破4000萬元,與會客商和入場人數達35.8 萬人次。
“一方面,我們希望把國內的農產品吸引到昆明來,通過昆明的‘橋頭堡平臺’打開東南亞、南亞市場;另一方面,也希望可以把東南亞、南亞甚至全球的農產品吸引到昆明展銷,然后再銷往國內其他地方。”市農業局副局長胡鳳益說。
觀點
中國會展經濟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儲祥銀:
專業人才不妨“拿來主義”
云南會展經濟接下來可以怎么走?記者在中國會展經濟國際合作論壇現場采訪了中國會展經濟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博導儲祥銀。
在他看來,一個地方的會展業、市場可以培育,政策可以出臺,場館可以建設,但專業的人才隊伍培養的周期卻很長。昆明可以考慮“拿來主義”,盡快構建起自己的人才體系。
儲祥銀說,昆明的會展業應注重和資源、市場的結合,著重培育旅交會、石博會這樣優勢突出的展會。應該把旅游這樣的展會做得更大、更有影響、更國際化,打破會展就是展覽會的傳統定式思維,從會議、展覽、活動、節慶等諸多方面加以拓展,而不是盲目跟風,看到什么展會好就辦什么展會。
“近幾年,昆明會展的發展勢頭不錯,已經有200多家會展公司,雖然規模不大,但基礎性的東西已經具備。”儲祥銀說,建設中的滇池國際會展中心提供了很好的硬件設施,政府的重視又給予了昆明會展業很好的軟環境。未來,會展經濟有很大的潛力。記者殷雷報道
相關新聞
中韓展覽業論壇在昆開幕
1月15日,由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和韓國展覽業協會共同主辦的中韓展覽業論壇在昆明開幕,雙方就政策制定、信息共享等簽署了合作備忘錄。中韓展覽業的行政機構、展覽服務機構等約150人出席了本次論壇。
中國貿促會副會長王錦珍在致辭中說,韓國是中國第六大貿易伙伴,第三大貿易伙伴國家,雙邊貿易額已從建交時1992年的50億美元增加至2013年的2700多億美元。中韓自貿協定的達成對兩國經貿合作將帶來美好前景,在此背景下,中韓展覽業可以在政策制定、信息共享、資源合作等方面展開對話和合作。
韓國貿易協會執行董事張豪根在致辭中表示,韓中建交22年以來,中國已成為韓國最大的貿易伙伴、最大出口市場和進口來源國。雖然雙方經貿往來頻繁,但在技術、文化、服務產業等領域仍有很大的合作潛力,而展覽業就是最具代表性的服務產業,雙方可以考慮在對方國家舉辦更多的展會,進一步加強交流協作。
“云南和韓國在展覽業方面有著長期的合作,近年來,韓國一直都是昆交會和南博會主要的參展國之一,韓國展商的數量也越來越多。”云南省國際博覽事務局常務副局長施明輝表示,昆交會、南博會正從“貨物貿易”向“服務貿易”延伸、由“進出口貿易”向“走出去投資”延伸、由“線下交易”向“線上交易”延伸,未來,會對韓國等經濟發達的國家有更大的吸引力。
論壇上,雙方還就政策制定、信息共享、人員交流、區域合作方面簽署了合作諒解備忘錄。此外,雙方還就中韓展覽業優勢、存在問題以及自貿區背景下的中韓展覽業交流與合作等展開了深入交流。
會展文化節8月海口舉辦
1月15日獲悉,第十一屆中國國際會展文化節將于8月在海口市舉辦,這是海口市連續第二年舉辦該文化節。
借助第十一屆中國會展經濟國際合作論壇舉辦的東風,第十一屆中國國際會展文化節的新聞發布會也移師到了昆明。組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和前十屆不同,本次文化節將公開征集主題,并將在內容上加以創新。
此前的十屆中國國際會展文化節在鄭州、長春、長沙、武漢、成都不同城市舉辦過。共吸引了7000多人次的會展行業從業者到會。每屆文化節期間都推出了論壇、會議、演出、比賽、文化等各種類型的特色活動,推動了會展業向前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