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認識經濟新常態的特征和意義
2014年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圍繞經濟新常態做出了一系列重大判斷和重要要求。2015年年初召開的成都市委經濟工作會議上,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書記黃新初圍繞經濟增速、增長動力、產業結構、發展方式、城市競爭等方面深刻闡述了成都經濟新常態的基本特征,要求認識、適應和引領新常態,與時俱進地抓好新常態下的經濟工作。這為我們做好新常態下的會展工作指明了方向,是做好新形勢下全市會展工作的基本遵循。
近年來成都會展經濟發展迅速,增速一直高于同期GDP增長,處于全國會展第二方陣的領先位置。在經濟新常態的大背景下,加之面臨重慶、武漢等后發城市的強勁追趕,成都會展經濟將從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做好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會展工作,需要我們主動適應和引領會展經濟新常態,不糾結于增長速度,把著力點放在加快轉變發展方式,挖掘新的增長點,調整存量、做優增量,實現從規模速度粗放型增長向質量效率型集約增長轉變,為進一步打造西部經濟核心增長極,建設現代化國際化大都市作出更大貢獻。
緊緊抓住新常態下會展經濟發展的新機遇
城市發展帶來的新機遇
當前,成都多重機遇疊加,正處于發展戰略機遇期。中央對中西部地區支持政策力度將進一步加大,成都作為中國向西開放的樞紐城市,將在新一輪西部大開發中發揮更為重要的作用;成都處于長江經濟帶和絲綢之路經濟帶的交匯點和支撐點,將直接受益于這一國家重大戰略;天府新區獲批為國家級新區將為成都拓展廣闊的發展空間。隨著“改革創新、轉型升級”的總體戰略和“五大興市戰略”的深入實施,成都產業基礎更加雄厚,市場輻射更加廣闊,對外開放更加深入,區域的聚集輻射作用更加明顯。這些都為更多會展資源和要素向成都聚集提供了有利條件和堅實支撐。
國內會展經濟格局變化帶來的新機遇
2001年中國入世后,國際知名會展公司已經完成在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的第一輪展會布局,目前正在開始向西轉移,拓展中西部市場,在中西部城市進行第二輪布局。這為成都會展經濟發展提供了強勁動力。我們正在抓住這一難得的歷史機遇,力爭使成都成為國內外知名會展布局中西部的首選城市。經過努力,目前已有英國勵展、德國科隆、法蘭克福公司在成都定點舉辦電子技術設備展、五金展和汽車配件展。
西部博覽城建設帶來的新機遇
2015年3月,室內展館面積達40萬平方米的國家會展中心(上海)將投入使用,將深刻改變中國會展一線城市的發展格局。北京、廣州等一線城市的部分大型展會將移師上海舉辦。這是會展場館建設引發的產業發展格局變化。當前,成都正在加快建設中國西部國際博覽城,項目已累計完成固定投資約17億元?熏2014年年底已開始主體工程施工,2015年年底封頂,計劃于2016年西博會前投入使用,建成后展覽面積達30萬平方米(含室外展場10萬平方米),加上室內展覽面積達11萬平方米的世紀城新國際會展中心。成都將成為中西部展館總面積最大的城市,將為成都市中長期會展經濟發展提供充足的承載能力,為鞏固成都作為中西部領先、全國一流的會展名城地位打下堅實基礎。
經濟新常態的新特征和新趨勢帶來的新機遇
經濟新常態的一個重要特征是發展方式由規模數量型粗放增長向質量效益型集約增長轉變,解除了我們長期以來對發展速度的糾結,不再片面追求發展速度,而把工作的主要精力用于展會轉型升級、提質增效,這有利于加快品牌展會的培育和打造,有利于展會項目質量和效益提高。在中央八項規定和省市有關規定的新常態下,我們將取消對“轉轉會”、務虛會、研討會等形式大于內容的會議活動的支持,不用在開幕式、歡迎晚宴等形式主義的環節上消耗人力物力,可以集中更多的精力和資金做好打基礎、利長遠的事,著力在主體培育、品牌打造、人才培養、環境優化、統計調研、中介組織、行業標準、制度建設等工作上下工夫,見實效,給我市會展經濟長遠發展增添后勁,增強活力。
同時,我們要關注和重視新常態所帶來的經濟發展新趨勢。一是三次產業融合進一步加深加快,三次產業之間的界限日益模糊,會展作為融合三次產業的平臺經濟可以發揮更大的作用。二是隨著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廣泛應用和發展,人們的消費方式已經發生了深刻變化,要突破“高樓即高端、幕墻即現代”的傳統思維局限,強化互聯網思維,高度重視互聯網和信息技術在會展經濟中的運用,堅持虛實結合、線上線下結合,積極發展網上會展,大力推進電子商務。
力爭新常態下會展經濟新作為
2015年,全市計劃舉辦重大會展活動450個以上,會展業直接收入75億元,綜合收入625億元,同比增長8%;提供長期就業崗位4728個以上,同比增長5%;促成各類商品成交3005億元,同比增長8%。
服務中心,圍繞大局,加快會展經濟提質增效
一是辦好重點會展項目。精心辦好2015年世界機場城市大會、第92屆全國糖酒商品交易會、第六屆亞太天然氣汽車協會國際會議暨展覽會、第三屆世界3D打印技術產業大會暨博覽會、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節、中國服裝大會、中國物流節、中國歐盟投資貿易合作洽談會等一批重大會展活動。二是大力招展引會。圍繞五大高端成長型產業、五大先導新興服務業和六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整合市級部門、行業協會和社會資源,積極申辦國際性、國家級、專業型展會,鼓勵國內外知名會展公司來蓉定點舉辦專業展會。三是提升現有展會品質。按照“五化”要求,積極提升糖酒會、汽車展、家具展等品牌展會品質和效益,擴大廣印展、建博會等自辦展會規模和影響,實現國際展覽業協會(UFI)認證展會在成都零的突破。四是努力提高會展信息化建設水平。在全國中心城市中率先啟動會展大數據平臺建設,建立健全展會的數據采集、存儲、加工、分析和運用。鼓勵專業展會增加信息化建設投入,使用觀眾預登記系統和現場注冊系統,完善展會數據統計。支持條件成熟的展會開通網上展會,實現線上線下同步發展。
轉變發展方式,發揮好市場和政府的不同作用
一是堅持政府引導、市場運作、各方參與,由政府辦展辦會向企業辦展辦會轉變,實現由政府主導向政府引導轉變。發揮政府在政策支持、政務服務、規劃引導等方面作用,進一步完善政策,加強行業監管,規范市場秩序。二是推動產業融合發展。為電子信息、汽車、高端裝備制造、食品飲料、航空航天、電子商務、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3D打印等我市重點優勢產業和新興產業搭建貿易合作和招商引資平臺。三是發揮中介組織作用。做好成都會展聯盟改組工作,成立相關專業委員會,充分發揮好行業中介組織在標準制定、資質評定、行業自律、誠信體系建設等方面的作用。
搶抓會展西移趨勢,鞏固中西部領先優勢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支持電子設備技術展、禮品展、五金展、汽配展等國內外知名會展公司已落戶我市定點展會做大規模,做優品質,做實效果。加緊與亞洲博聞、英國勵展等已簽約的國際會展公司對接,盡早促成展會項目落地。瞄準有展會西移意愿的國際國內會展公司,聚焦北上廣地區,主動出擊,主動招商,將成都作為其在中西部布局展會的首選城市,為成都在中西部會展新一輪競爭中贏得新優勢。
培育市場主體,促進會展市場健康發展
一是大力培育本地會展企業。對本地組展企業和自辦展會項目進行逐個梳理,確立重點培育的企業和項目清單,采取一企一策的方式,支持企業增強實力和市場競爭力。二是著力引進知名企業。制定優惠政策鼓勵和支持國內外會展知名企業在蓉成立分公司和辦事處,壯大成都會展企業隊伍。三是推動本地企業對外合作。支持成都天一展覽公司與亞洲博聞公司合作舉辦健康產業博覽會,與英國塔蘇斯展覽公司合作舉辦醫療器械展,成都德納展覽公司與上海現代展覽公司合作舉辦廣告印刷暨照明展。鼓勵國內外知名展覽公司通過兼并收購、項目合作等方式進入成都會展市場,提高成都會展國際化和專業化水平。
加強法治建設,強化會展市場監管
一是做好展覽活動清理和規范工作。研究展覽活動政府機關退出機制,全面實現展覽市場化運作。二是做好展會活動備案登記管理工作。在總結備案工作運行一年的基礎上,完善《展會活動備案登記管理實施細則》,進一步明確展會活動備案的登記范圍、場所要求、時間間隔、受理原則和監管手段等,加強展會綜合執法,加強市場監管,優化市場環境,在中西部率先實現展會有序規范管理。三是開展展覽展示工程企業資質等級評定工作。依據《成都市展覽展示工程企業資質等級劃分與評定原則》,盡快制定評定細則和成立專家委員會,動員和鼓勵我市展覽展示工程企業參與等級評定,提高成都會展標準化建設水平。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適時推進會展項目、組展企業等標準制定。率先在中西部建立會展標準化建設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