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4 年8 月大連北方國際展覽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北展股份)在北京中關村“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又稱新三板)掛牌以來,會展業對于資本市場的關注再次升溫。升溫之所以“再次”,乃因創業板及中小板開閘后,會展業在2012-2013 年期間就熱鬧了好一陣。對于漸趨平靜的“上市”話題,北展股份掛牌新三板好像添加了新的猛料,讓業內輿論再度聚焦。年初在昆明召開的CEFCO論壇,專設分論壇研討此事,猶見主辦者的敏感。此分論壇的標題定為《上市!上市?——會展企業的融資之道》。題目中的驚嘆號與問號并列,與會者認為,恰如其分地概括了會展業者對“上市”的復雜心態。
對于會展企業上市,不少人以為是具有開創意義的事件。但熟悉股市和了解國際會展業發展情況的人,是不會這樣認為的。許多在華的外資展覽企業如勵展、博聞、英富曼、塔蘇斯等,都是倫敦交易所的上市公司。國內上市的北辰實業(SH.601588)、中青旅(SH. 600138)、漢商集團(SH.600774)等,其經營業務都涉及會展業。
要想了解上市的利與弊,首先需要弄清上市的概念。其實,對會展業來說,上市公司并不是什么稀有物種,也不是最近才有。而北展股份之所以受關注,是因為他是國內以主承辦為主營業務的第一家民營的公眾公司。而在北展股份之后,現在行業至少還有米奧會展(浙江米奧蘭特商務會展股份有限公司,證券代碼:831822)和名洋會展(名洋國際會展(北京)股份有限公司,證券代碼:831946)兩家公眾公司。大家應該已經注意到,這里說的是公眾公司,而不是上市公司,那么這兩者之間究竟有何區別呢?首先是“上市”(姑且稱為上市)渠道不同。北展股份是在“新三板”掛牌,而上市公司是在中國股市的主板及創業板上市;其次,兩者對企業資本的要求不同,后者門檻高于前者;再次,兩者募集資金的方式不同,上市企業可以直接在股市上圈資金,集資對象是全體股民;而在“新三板”掛牌的公眾公司必須通過在全國股轉系統公開轉讓股份的形式募集資金。弄清新三板與主板及創業板、掛牌與上市的區別,有利于我們看清會展上市的利弊和必要性。
并非所有企業都有上市的必要,也并非想上就能上的。在行業都對IPO 躍躍欲試的時候,大部分企業在熱切關注之余并沒有付諸實踐,這或是因為條件不具備(國家對主板上市企業的經營規模、銷售額及盈利狀況是有要求的),或是企業發展沒有必要上市。記者就會展企業是否有必要謀求上市以及上市的利弊采訪了博塔蘇斯公司董事、副總經理張凡,他認為企業是否上市關鍵看自身發展的目標和定位,一些企業沒有選擇上市,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考慮:一是主板及創業板上市對企業規模和資本的要求較高,大部分企業達不到這些要求,這也是為什么一些會展企業選擇在新三板(新三板的門檻大大低于主板)掛牌這種“曲線救國”的方式。二是一些企業發展資金充沛,沒有上市的必要。上市的主要目的是募集發展資金,為企業發展壯大做準備,但是并非所有的會展企業都需要通過這種方式獲得發展資金。勵展華博展覽公司董事長蔣承文就認為,經營穩定的展覽公司現金流充沛,并不缺錢,上市融資意義不大。而且,上市也有風險。蔣承文指出,會展業整體規模有限,公司難以做大,二級市場投資興趣不高。他以香港聯交所某展覽公司從上市到退市的股價幾無變化為例說明會展企業沒有必要上市。三是,法律對上市后募集到的資金的用途有明確規定,而且企業必須公布用途。張凡指出,就會展企業而言,企業上市后募集到的資金必須用于發展會展業務,再具體一點來說就是用來購買項目。而購買項目又將面臨三個問題:有沒有項目可買,資金是否足以購買項目以及買了之后能否管理好。
近年來,外資展覽主辦機構加大在華布局力度,不斷收購新的展會項目,使得能夠被收購的項目越來越少,會展項目并購的競爭越來越激烈。“目前的市場情況是,一些成熟的展會項目已經被外資展覽巨頭收購,而一些存在潛力的會展項目,外資企業也早已搶先一步進行接洽。此時國內本土會展企業進入收購,市場機會還有多少這是一個未知數。”中國會展門戶網創始人黃勇說。此外,張凡指出,現在收購一個5 萬平方米的展會需要上億的資金,而正如前面所說,會展是一個小行業,很難引起二級市場的投資興趣,如果募集到的資金有限,能否買到有潛力的項目就很難說了。而且,購買的項目只能是專業展而不能是消費展,因為消費展的生命力和穩定性都比不上專業展,這就更增加了購買項目的難度。
對于有上市打算的企業來說,還必須考慮業務范圍的問題。根據現有經驗,上市企業的業務往往比較多元。比如勵展2012 年會展營收只占公司營收總額的13.96%,會展凈利潤占公司凈利潤的12.26%。中青旅2013 年會議業務營收占公司營收總額的20%,這些都說明上市企業不會單營一種業務。因此,對于會展企業而言,如果上市后業務構成仍是單一的會展業務,恐怕收益難以達到投資者的收益預期。然而會展行業畢竟是小行業,業務鏈有限,以主辦企業為例,只能向主場運營和設計搭建,最多在加上場館管理方面拓展業務。這也限制了會展企業上市后的發展,尋求新的利益增長點也是會展企業面臨的難題。
當然,上市對于企業也有益處。首先,通過上市可以提高企業的知名度,也起到了宣傳推介的作用。其次,上市有利于公司擴大經營規模。據接近米奧會展的業內人士透露,米奧會展希望通過掛牌轉讓積累資本,符合條件后通過綠色通道達到主板(創業板)上市的目的。再次,上市有利于完善企業建制和管理。名洋會展(831946)在其公開轉讓說明書中指出,“有限公司存續期間,公司的法人治理結構不完善,內部控制存在有待改進之處。股份公司設立后,逐步建立健全了法人治理結構,制定了適應企業現階段發展的內部控制體系。”第四,新三板掛牌的成本很小,宏觀政策鼓勵中小企業上市(掛牌),可以獲得政府獎勵。
歸根結底,企業上市有風險,利弊共存,究竟要不要上市,關鍵還要看企業自身的定位是什么。如果企業發展速度極快,前景廣闊,需要大量資本擴大規模,那么上市融資不失為一個不錯的選擇。如果發展資金充沛,那么上市就沒那么必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