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慶“老”會展人的記憶里,重慶會展經濟的發展曾先后經歷過3大時代—“工貿時代”、“展覽中心時代”和“國際會展中心時代”。從這些以展館命名的時代不難看出,核心展館的變遷對整個行業影響甚重。
據業內資料顯示,2014年,重慶會展場館展覽總面積70余萬平方米,居中西部地區首位。市內主要會展場館有6個,除了重慶國際會議展覽中心、重慶展覽中心,還有重慶農業展覽中心、重慶規劃展覽館、三峽博物館,和三年前新建、建筑面積60萬㎡世界前十、展覽面積20萬㎡西部第一全國第二大的重慶國際博覽中心。
“國博的崛起帶來的或將是一個新的時代。它的建成成功解決了重慶無法承接大型展覽的瓶頸,推動重慶市會展業實現跨越式的發展。”有業內人士稱。
新的時代、新的中心,重慶的會展展館將面臨怎樣的機遇與挑戰?又將作何調整呢?本期的會展讀本就帶大家回顧歷史,探路未來。
“孵化辦展”—重慶展覽中心
1988年10月,重慶工業品貿易中心的落成是重慶會展業的開始。21層高的工貿大廈,是當時重慶的第一幢高層建筑,也是重慶市當時最大的會展場所。
1998年,展場總面積2.5萬平方米、可搭建1250個國際標準展位的重慶展覽中心投入使用,進入重慶會展的成型期。
17年的建館歷史,重慶展覽中心經歷過“一館獨大”的榮耀,如今在場館面積的局限下,卻另辟蹊徑,開始著力推進展會的孵化功能。
“展覽中心現在每年承接25—32個展會及活動,規模在120—400個標準展位,類型包括專業展會、消費類展會、人才招聘會、訂貨會等。”重慶展覽中心總經辦主任李健在接受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由于場館面積偏小,接不了大展,該館就利用“小”的特點多舉辦各類活動。“主要是發揮孵化展會的功能,展會辦大了也就遷移到南坪或悅來去。”
李健回憶,2003年7月,重慶展覽中心就在高新區管委會召開的《會展經濟研討會》上,就重慶國際會展中心即將建成提出了“面對危機,加快轉型”的目標,把中心單純的展館服務轉變為集展覽組織、展覽工程、展覽服務為一體的綜合性展覽企業。2012年,國博中心落成后,重慶展覽中心也提出要擴大公司經營的戰略空間,抓新項目開發。
“但近幾年場館的利用率還是大大降低了。目前在29%左右,比前幾年降低20%。”李健認為,其發展瓶頸還是在于“小”。
“展館1998年12月建成時只有圓館,展覽最大面積12000平方米,2001年4月方館建成,展覽面積增加至30000平方米。不過還是不夠用。”李健介紹,為了提高利用率,他們也開始嘗試自辦展會。“目前我們除了有重慶春季、秋季房交會的主場服務項目外,還自辦了中國重慶國際車展、中國國際摩托車博覽會、重慶汽車消費節、重慶家居、文化藝術消費節等多種展會。”
“多元經營”—重慶國際會展中心
2005年,重慶國際會展中心正式亮相成為重慶會展經濟的標志性事件。重慶國際會展中心擁有3個展廳,室內展場4.5萬平方米,室外廣場兩萬平方米,室內有可容納2500個9平方米標準展位的3個展廳。其地處江南大道和南坪核心商圈,區位優勢得天獨厚,給發展多元業務提供了基礎。
“我們自2007年以來,一直堅持走以展覽、會議、自辦展為核心的多元經營模式,展覽特裝搭建、廣告發布、物業租賃、羽毛球館、餐飲等均是我們的業務范圍。”會展中心負責人向記者介紹,2010年以來,展館3公里半徑內集成了凱賓斯基、艾美、喜來登等14家五星級酒店等食、住、行、游、購、娛的城市配套,中心自身的設施設備、服務等也在不斷完善。“已開發場館WiFi、APP等信息化工具,重慶國際會展中心的注冊商標也獲得知名商標稱號,目前正申辦著名商標。”
該負責人告訴記者,重慶的7—9月份天氣比較悶熱,外地客商大多不能適應,所以在傳統上是重慶會展行業的淡季。但根據2014年數據看,該館通過對檔期的優化安排及大力發展自辦展等系統舉措,讓全年無明顯淡季。“去年我們承辦了共計90個展覽和400多個會議,平均到每周就有兩場展覽在開展或準備階段,展覽使用率為30%左右。近幾年我們的場館使用率一直穩定在28%-30%,據了解,和國內同規模展館相比,算是很高了。”
“助推器”—重慶國際博覽中心
2012年10月,在兩江新區悅來新建的重慶國際博覽中心建成,項目總建筑面積60萬平方米,建筑面積為西部第一,全國第二,是集展覽中心、會議中心、商業、娛樂、酒店、住宅等多種功能于一體的國際大型綜合性會展中心。
國博中心的投入使用,將重慶會展推上新的高度。重慶國際博覽中心相關負責人在接受商報記者采訪時介紹,2013年3月28日,重慶國際博覽中心投入運營。
投入運營的兩年多來,重慶國際博覽中心已成功承接了第91屆全國糖酒會、第72屆全國醫療器械博覽會、第48屆全國制藥機械展等大型展會。
記者了解到,國博中心有20萬平方米的室內展館,5.8萬平方米的室外展場,其中,位于南北展區中間的中央大廳使用面積為2萬平方米,凈高約20米,可搭建1010個室內展位或容納1.5萬個座位,可舉辦演出、體育賽事、超大會議等多種大型室內活動。
在配套服務方面,兩江國際會議中心擁有3個1000平方米以上的超大會議廳、5200平方米的超級宴會大廳和28個50-350平方米的精致會議室,可為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士提供完美的會議體驗;悅來溫德姆酒店總建筑面積約5.5萬平方米,共有客房390間,圍繞整個場館配套有1.1萬個停車位。
未來
打造會展產業集群
會展展館正努力在各自的時期尋找適合自己的定位,大有大的優勢,小有小的美法。在采訪中,多位業內人士對重慶目前現有場館的規模和功能較為滿意,認為其已基本能滿足市場需求,無需再建新館。業內人士認為,重慶會展行業包括目前的幾個綜合性展覽館,現階段的工作應更多關注如何提高城際競爭能力,更合理地統籌全市會展項目向市場化、集群化發展。
重慶市會展協會秘書長牟震也表示,目前,重慶會展業已基本上形成了圍繞會議、展覽活動的微觀“會展企業”到中觀的“會展行業”和“會展產業”,再到宏觀的“會展經濟”的多層次的系統和彼此相連的產業結構。“從場館方面來看,現有的空間布局也趨于合理,未來集群效應可待。”
他介紹,未來重慶會展將形成“一核心、三中心、六特色”的空間產業布局:加快建設位于重慶兩江新區的核心—悅來國際會展城,面積達到60萬平方米的重慶國際博覽中心項目,完善公共服務配套基礎設施,發揮現代制造業、現代服務業、保稅港區建設等集聚優勢,集中培育集餐飲、娛樂、住宿、購物等于一體的會展產業集群;以南岸重慶國際會議展覽中心、陳家坪重慶展覽中心、白市驛重慶農業展覽中心為依托,進一步完善三大中心周邊的道路、賓館、餐飲等會展配套設施,重點舉辦跟展覽中心周圍的產業集群能產生輻射與共鳴的會展,建成大中型會展活動中心區;在主城區之外,還將結合當地的區位優勢和產業優勢,陸續在萬州區、黔江區、涪陵區、大足區、榮昌縣、璧山區興建六大特色展覽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