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與會展活動進行更好的結合?做好最后1公里的互聯網服務?”近日,在國家會議中心舉行的“移動互聯網+會展”行業高峰論壇上,開開會創始人CEO張堅偉分享了他對傳統會展活動實現互聯網化的一些看法。
會展服務企業應提供可定制服務
張堅偉說:“我們大家可以看到,其實現在技術發展趨勢,我們現在幾乎所有的會展活動,包括我們的會議活動的主辦方,其實都很有意愿來采用一些非常新的應用,我們前面說到用html5頁代碼進行實現。每個參展企業,其實對于自己的應用其實是有不同的需求,但是,不要奢望所有參展的企業或者展會主辦方本身,都有一支強有力的技術團隊來可以跟您的技術團隊溝通好,如果單只是提供單一的技術解決方案的話,我覺得可能對于很多企業來說,在這個過程中間并不一定有效。而我們開開會在這方面的服務,做了另外一個嘗試,就是為企業提供了定制化,讓企業在實現互聯網,把會議實現信息化、實現互聯網方面,我們有團隊給大家實現這方面的例子。”
參展商的微信公眾賬號要提高功能性、互聯網性和體驗感
張堅偉認為,幾乎所有的參展商,都有自己企業的公眾號和服務號,但是這些公眾號和服務號的功能性、互聯網性、體驗感都做的不夠好。企業又有非常強烈的渴望,不要一個公共平臺?或者可以不要其他一些東西,但是都希望能夠讓自己的公眾號增強粉絲,能夠在自己公眾號里更多實現一些互動。在這我們在上海服務,上海展的會議,除了有WIFI需求之外,大量的會展提出定制化的信息傳播需求和定制化的企業公眾號的一些定制性的需求。我們也提供這樣的服務。比如說,可以為公眾號提供從簽到、抽獎包括到調研,包括眾籌包括訂單系統,提供一系列的為企業的微信公眾號提供嵌入式的服務。類似于像這樣嵌入式的服務,可以為企業增加什么?為企業增加了現場的客戶或者用戶的導入。同時,又由于這些服務,使得現場的這種需求可以得到一些滿足。
傳統會展企業需要的是 “+互聯網”
張堅偉說:我想闡述一下什么是“互聯網+”和“+互聯網”,這兩個概念在我們的會展活動里面其實都有非常強的一種需求。“互聯網+”,我自己認為“互聯網+”是什么呢?舉個例子,像剛才說的一個網,他做了一個APP,這個APP提供了幾乎集成了大量的展會信息,為展會做服務,它其實是希望通過自己構建平臺來重構一種務須關系,通過自己的平臺來重構產業里面的生態鏈。通過“互聯網+”的方式,把供需、供給端和需求端都有效地去增加,但是顯然高德地圖不是會展會議行業里面的大型企業,但是它是一個第三方企業,它現在為會展服務的時候,其實是賦予了“互聯網+”的概念。作為我們傳統的會展活動的這些主辦方,或者這些企業化,其實更大的需求在哪里呢?更大的需求在“+互聯網”。會展活動,包括會展企業,需要增加互聯網的元素,包括增加互聯網的手段,來重建企業包括企業管理的效率,我們公司就是方面最后1公里服務的提供者,我們為所有的企業做最后1公里的“+互聯網”的工作,可以讓傳統的會展企業獲得更多的互聯網的手段和方法,而且可以讓這些手段和方法,跟大家配合得更好,提供專業服務。
第三方會展服務企業拼的是服務
張堅偉認為,會展產業的發展,是需要市場更正規化。越來越高的服務要求,其實就意味著互聯網企業在這個市場里面的機會越來越大。如何與會展活動進行更好的結合,我覺得需要做到的,除了技術方面的,更重要的是服務方面的。通過技術的實現,包括通過服務方面的溝通交流, 為會展活動提供技術解決方案,這是更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