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多位國內會展業的大咖來川。對于已經進入倒計時階段的中國西部(四川)進口展暨國際投資大會(以下簡稱“進口展暨國際投資大會”),他們是如何看待的?主動融入“一帶一路”戰略中,四川會展如何發力?
帶著這些問題,記者采訪了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所長任興洲和中國會展經濟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儲祥銀。
緊扣經濟轉型發展順勢推出“切題”之作
記者:今年是西博會的輪空年,四川將舉辦以“擴大投資合作,促進貿易發展”為主題的進口展暨國際投資大會。我國改革開放以來,涌現出一些頗具影響力的出口型展會,但外界對進口展并不熟悉,在這樣一個時間節點,在四川舉辦這樣一個展會,怎么看?
任興洲:過去30年,我們進出口總額快速增長,其中出口額的增長又大大快于進口額,對外保持順差。這跟我們的經濟結構有關,過去30年我們承接了大量國際產業轉移,很多以加工為主的制造業成為經濟發展的主角,“世界工廠”的地位讓出口大幅增長。但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提出經濟要轉型升級,經濟結構變化了,進出口的結構也必將發生變化。
儲祥銀:改革開放已經進入第三階段,我們不再單純扮演“世界工廠”的角色,對外貿易也逐漸從注重出口,轉變為追求進出口平衡。產業轉型升級,也意味著促進進口代表未來的發展方向,要更好地發揮進口對經濟社會發展的促進作用,怎么發揮?通過展會,向廠家展示國外的先進技術,促進合作,推動轉型升級,向老百姓展示外國的商品,促進消費,提升國民生活質量。
任興洲:在這個背景下看四川舉辦進口展,我們不難看出進口展對于四川乃至于整個西南地區產業轉型升級、促進消費的意義,時間節點把握得很好,選擇的主題切中發展脈搏。
突出“一帶一路”元素打造展示、投資、交往平臺
記者:辦好進口展暨國際投資大會的關鍵是什么?
任興洲:進口展辦得好不好,引進參展商的層次和水平是最關鍵的。第一次辦,要辦出特色和規模,就需要把國外最受大家歡迎的引進來。而在展會定位上,不一定要定位全國,做區域的核心展會,服務好西南地區就已經很好了。立足本地特色需求,在本區域內把輻射半徑做到最大。
記者:說到引進參展商,本次進口展將設“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館,怎么看?
儲祥銀:對于四川來說,“一帶一路”是要著力抓住的契機。“一帶一路”建設,除了政府之間的對接之外,還需要通過展會、論壇,進行全方位地了解與接洽。這也就是進口展設置“一帶一路”館的意義所在。
任興洲:“一帶一路”的一個重要內容,是互聯互通。這意味著未來不只是我們的產品要出去,沿線國家的產品也一定要進來。但是到底什么產品適合進口,通過這次展覽我們向國內企業進行展示,讓雙方直接對接,而且指向明確,就是“一帶一路”國家的產品。在這個過程中還可能形成其他方面的合作,比如可能帶來投資上的合作,我可以去你那里投資設廠,結合你當地資源特色生產,再銷往中國。所以將進口展和投資大會結合在一起辦,可以激發很多想像力。“一帶一路”的元素拓展了我們今年舉辦進口展的意義和功能,使它成為展示的窗口、投資的平臺,以及國際交往的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