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國家會議中心副總經理趙鵬在“北京奧林匹克公園2015-2016大型活動與旅游產品商務推介會”上向與會的各行業嘉賓們詳細介紹了國會的資源配置與經營現狀。國家會議中心開創了將單純的場館提供方上升為會議、展覽的主、承辦方的涵蓋整條產業鏈的商業模式,成為眾多大型高端國際會議、展覽的首選之地。而且他們還率先“走出去”,已成功簽約的輸出項目有珠海國際會展中心、北京雁棲湖國際會展中心、南昌國際會展中心、銀川寧夏國際會堂和杭州奧體博覽中心等。在推介演講結束后,趙總做客媒體間,針對新常態、互聯網+模式下的會展行業發展,以及國內外會展業的差異與距離等問題與記者開懷暢談。
記者:最近新常態是一個高頻詞匯,在新常態下會展業將會有哪些不同?哪些行業將會成為會展業的新增長點?對國家會議中心有何影響?
趙鵬:從會展中心的運營上來講,這些年我們面臨不少新的情況。我們一直在不斷學習,不斷跟進這種新的變化。從目前看,現在的一些展會跟以前有不少的不同,不管是軟件還是硬件。從硬件上,過去相對比較簡單,比如說周邊的環境、配套的設備、配套的功能,只要人流、貨流都能夠通順,基本上運營就算做好了。但是現在要復雜一些,比如說現場的Wifi,人流聚集的時候,很多人都有上網需求,你的Wifi是不是能夠迅速地幫他們達到他們的愿望,這其實是一個挺大的挑戰。另外,主辦對參會人員以前追求的是來了多少人。但現在是這些人到底都是誰?他們懷著什么目的來的?他們的目的達成了沒有?后來滿意了沒有?這些信息都要通過門禁系統收集。我們作為場地的提供方要給他們提供這些基本設施設備,這樣他們才能夠收集到這些信息。我認為這也算是一個新的常態。
記者:和新常態一樣,最近互聯網+也是一個非?;鸬脑~匯,咱們會展業在互聯網方面有哪些新的做法?國家會議中心的互聯網有哪些舉措?
趙鵬:從會展行業來講,各種軟件、APP,還有微信的營銷跟展覽的結合非常緊密。很多展會已經開使用微信做宣傳片,非常漂亮。從場館上來講,主要是APP。場館要讓一個從外面來的人知道我們是怎么布局的,我們都提供什么服務,你現在在哪,有什么需求,下一步該怎么辦,所以APP更方便提供幫助。以前我們可能都是靠現場的導覽圖,各種指示牌、標識牌,這些現在都還在做。但是現在年輕人對手機的依賴特別強,手機確實可以幫助場館做很多工作,所以現在也在開發手機APP的各種功能。
記者:就會展業而言,和國外領先的會展服務比,我們有何差距?差距在哪?
趙鵬:其實現在我們很多的展會服務理念并不差,只是實現的時候環境會有些不一樣。主辦方有很多想法,他們每年都會去國外參觀一些同行業的展會,也都有要把好的服務理念學過來的愿望。之所以落地不了,我覺得有兩大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硬件上有一些限制,另一方面在于理念上的差異。比如在國外,展會都是登記制度,所有的人要么買票,要么就是互聯網訂票,提前登陸。但是在國內,很多專業展會買票就不太容易,因為大家從理念上不太接受預先登記制度,多數還是要到門口才想起這件事,所以每次專業展會門口總是排很長的隊,現場顯得很亂。但這些不是主辦方想改變就能改變,可能還需要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