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會議中心通過“國家級服務業標準化試點項目”考核,成為國內首家完成該標準化試點的會展場館。這不僅標志著其制定的會展場館服務標準化體系成為國內首個國家級會展場館服務標準化體系,使會展場館服務從此有標準可依,同時也意味著全國相關場館競爭升級。
從國家會議中心了解到,2014年初,國家會議中心啟動了為期兩年的“國家級服務業標準化試點”工作,成為國內會展場館的首家試點單位。
對此,有業內人士表示,標準是促進行業規范化發展的依據,也是公平競爭的參照。
歷時兩年
據了解,在會展場館服務體系建立之前,國家會議中心進行了國際會展業發展、國內會展業現狀及會展場館服務三個層面的調研,發現當時國內針對會展場館的標準并不多。
2014年初,國家會議中心啟動了“國家級服務業標準化試點”工作。
為完成這一標準,國家會議中心各部室結合崗位職能,研究和制定各項標準,覆蓋業務范圍的各個方面,涉及場館服務各項細節,最終構建起服務業標準化體系框架。目前,該試點項目已通過預測評。
國家會議中心有關負責人表示,標準化建設不能僅靠模式復制,而是要根據行業發展需求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
按照《服務業標準化試點實施細則》等文件、標準提出的目標和要求,該標準參考了47項國家、行業、地方標準,制定出《場館會議服務規范》、《場館展覽服務規范》、《食品安全管理規范》、《施工安全管理規范》等364項標準,涵蓋環境與能源、安全與應急、信息、財務、會議服務、展覽服務、餐飲服務等20個管理及服務模塊;企業標準化體系共明確了411項標準文件,客戶滿意度測評為95%以上,推進并落實了會展服務標準化試點的建設。
率先實施
2014年8月,由國家會議中心獨家完成的《會議分類和術語》國家標準正式實施。該標準的實施,不僅為會議統計統一了口徑、奠定了基礎,還為會議業政策法規及理論研究的開展提供了依據,更為整個會議行業實現無縫交流提供了權威標準。
自2009年11月1日營業以來,國家會議中心先后完成了《會議分類和術語》和會展場館國家級服務業標準。其中,《會議分類和術語》標準水平位居世界前列。
目前,雖然美國、新加坡等國家也制定了會展業標準化體系,但更多集中在展覽方面,對會議和服務沒有具體標準。
截至目前,國家會議中心已派出5支會展輸出管理團隊,對珠海國際會展中心、北京雁棲湖國際會展中心、杭州奧體博覽中心、南昌國際會展中心、寧夏國際會堂進行輸出管理。
在上述業內人士看來,國家會議中心將重大活動的接待經驗和場館運營經驗復制到管理輸出項目中,極大地促進了當地會展業的發展。
標準建設
標準化建設是一個產業提升產品質量和服務質量的重要方式。
上述業內人士認為,標準化建設將使會展業更專業、更規范發展,從而提升國際競爭力。
2015年7月,上海浦東商務委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發布、推出會展服務標準體系及目前全國唯一的“智慧會展”創新應用平臺——“會生活”手機軟件。
據了解,為加快上海浦東會展業轉型,進一步提升浦東會展業的服務水平,上海浦東曾于2012年推出首個會展服務標準化試點項目,并選取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作為試點企業。
經過兩年建設,浦東形成了一套企業層面的會展服務標準體系,共計123項各類標準和規范,其中包括國家標準17項、行業標準1項、地方標準4項、企業標準101項,內容涉及會展場館的安全、應急服務、運行管理、財務等標準。
據上海市質量技術監督局有關負責人介紹,此次試點項目包含會場安全、應急等123項細則,為中國會展服務規范化起到了示范作用。希望上海會展行業能積極主導國家標準的自修訂,將“上海標準”做成“國家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