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北辰實業與沈陽市政府達成組建北辰沈陽會展產業集團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整合發展沈陽市會展業。此次合作可以說是開創了會展企業與城市間合作模式的先河。合作對雙方未來發展的意義不言而喻,筆者就不做贅述了。在此,筆者想談談為什么雙方能夠達成合作?
北辰時代會展有限公司成立不到3個月的時間內,已有五六個城市的政府、企業和場館尋求與其合作,這其中不管合作的立場、需求和方式怎么變化,出發點卻完全相同,就是想通過會展場館來服務城市經濟的發展。筆者認為,這正是會展場館的“魔力”所在,雖然只是會展產業鏈上一個節點,卻具有強大的磁力,能夠將產業鏈上各環節聚攏起來,發揮四兩撥千斤的作用。
也因此,北辰一直堅持“以會展場館為平臺,深化與當地政府、協會和企業的友好合作,共同開發所在城市的會展產業,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的理念,建立場館的“磁場空間”。如珠海國際會展中心自2014年10月投入運營以來,助推珠海市近30家會展公司相繼成立,10余家會展企業提前布局;2015年北京雁棲湖國際會展中心帶動雁棲湖“國際會都”(雁棲湖國際會展中心、日出東方凱賓斯基酒店、雁棲酒店)實現營業收入2.3億元,助推了北京懷柔區域經濟轉型升級。
此次與沈陽市政府的合作,可以說是對北辰理念的一次充分演繹。沈陽市政府多年來對會展業的發展可謂是不遺余力,并希望借助專業化手段,來實現全面整合產業資源、提升場館運營能力、推進市場化進程、建立會展產業生態圈并帶動服務業發展的目標;雙方的理念和發展目標不謀而合,此番合作可謂是“佳偶天成”。
當然,這一合作能夠達成,還應當歸因于沈陽市政府加快推進會展業市場化的利好政策環境,以及沈陽“敢想敢干”的城市性格。會展業在歷經前兩年政策調整的短暫低谷之后,現在爆發出空前的市場活力,“政府退出”成為行業熱詞。在筆者看來,“政府退出”并不是指政府退出會展市場,而是政府職能從臺前主辦轉變為幕后公共服務,由裁判員和運動員的雙重角色回歸于裁判員的角色。因此,筆者個人更愿意將“政府退出機制”理解為“建立政府推進會展業市場化創新機制”。目前,一些地方政府已經開始采用購買服務和委托承辦的方式,例如沈陽市政府在此之前,已嘗試將“制博會”交給民營企業承辦。而北辰沈陽會展產業集團的組建,又是一個打破常規的創新。除沈陽之外,國內尚沒有一個城市如此“敢想敢干”,能夠將會展資源與專業公司全面開放共享。
“敢想敢干、勇往直前”的沈陽性格,遇上“穩扎穩打、專業精進”的北辰精神,在共同發展理念的指引下,雙方的合作將打造出怎樣的會展新天地?為此,筆者邀業界一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