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上午,中國會展業第一部大型報告——《2006~2007年:中國會展經濟發展報告》在上海舉行了新聞發布會。報告顯示,2006年會展經濟對我國經濟增長的作用日益明顯,我國全年共舉辦各類展覽會4000多個,僅展覽業2006年直接收入就達140億元左右,由此帶動交通、餐飲、通信等10多個相關產業,其收入達1260億元。
報告總監過聚榮在發布會上表示,中國會展經濟在2006年度呈現出十個基本的特征,展會發展質量有所提升。
第一、法制環境進一步的優化,行業規范穩步推進。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宏觀政策鼓勵發展,展會知識產權保護辦法的實施,國內一個專門針對地方性展覽法規的出臺。
第二、企業合作領域多元,展覽經濟繼續一枝獨秀,企業間的合作、城市間的合作、區域間的合作、培養人才合作進一步加強。
第三、節慶、賽事活動初步形成規模;
第四、企業經營品牌化、專業化的步伐在加快;
第五、會展經濟對總體經濟增長的作用逐步明顯;
第六、奧運會、世博會的引領作用在進一步的深化;
第七、政府主導型會展特征沒有改變,場館的溫度也沒有下降;
第八、行業協會作用有所發揮,但地區差距在逐步的縮小。
第九、會展領域正在逐步的向廣度和深度延伸;
第十、會展管理的體制和機制尚在建立之中。
過聚榮博士認為,從我國會展經濟發展的縱向來看,會展經濟發展步伐比較快。但從世界范圍的橫向比較來看,我國會展經濟仍面臨著會展經濟相對滯后,政策供給相對滯后、行業自律組織發展滯后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