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屆廣交會的進口展區可以說是在順應需求下開設的,但由于準備倉促,許多國內
采購商都為找不到自己想要的產品感到失望。
原外經貿部常務副部長劉山在坦言,萬事開頭難,但對進口展區的前景依然看好。
進口展區的大多數企業都是國內的合資公司,帶來的產品還是難以脫離“中國制造”的
影子,同時首次參展的產品種類也不是很豐富,許多慕名而來的國內企業都深感失望。一采
購商說:“第一屆設進口展,我們想象當中應該是有很多正宗國外公司來參展,但好象不多
。中國制造的話就不屬于進口的,在中國都可以買到,如果真正進口的,應該是從國外進口
過來,產地就不是中國了。”
一方面,國家商務部在強調中國鼓勵高新技術、節能環保技術和設備的進口,還鼓勵有
競爭力的、適合中國市場需要的、滿足中國消費者多元化需求的產品和企業進入中國市場。
然而另一方面,在廣交會的進口展館里卻難以找到國家鼓勵進口的技術和產品。針對進口展
區第一次亮相的這一尷尬現象,劉山在說:“我們今年第101屆交易會是第一次搞進口館,萬事開頭難,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都搞了100屆啦!從多種因素來看,我相信我們進口展會一屆比一屆好。”
廣交會增加進口功能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要平衡我國貿易順差。劉山在認為,通過鼓勵
進口來平衡中國的貿易順差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要鼓勵出口擁有自己知識產權的品牌
,兩方面一起抓,才能起到好的效果。他說:“我們把進口放開,進口我們所需要的物資、
原料,進口我們的關鍵設備,但是千萬不能壓出口。要鼓勵高附加價值、高技術的產品走出
去,這才是正確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