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屆中國國際會展業發展大會于5月29日上午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行。商務部服貿司邱麗新司長出席大會,并發表了“促進展覽業改革發展深化對外貿易交流合作”的主旨演講。
邱麗新指出,作為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展覽業具有集聚性、輻射性和帶動性,影響面廣,關聯度高,發展潛力大,對于推動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在帶動經濟增長、擴大市場消費、促進經貿合作、增加社會就業、推動城市建設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會上,邱麗新闡述了2015年我國展覽業的主要特點。一是境內展覽規模再創新高,2015年舉辦展覽會接近9300場,總面積接近1.2億平方米,均比2014年增長15%左右。二是產業集聚效應不斷增強,已經形成了環渤海、長三角和珠三角三大核心會展產業群。三是展會市場結構逐步優化,辦展專業化勢頭顯著,對國民經濟發展起到了顯著的促進作用。四是境外辦展穩中有升,參展辦展項目1508項,展覽總面積73萬平方米。五是展會質量水平持續提升,截至2015年底,UFI中國大陸會員95個,中國經UFI認證的展會共81個(含4個海外自辦展)。六是展會場館建設方興未艾,我國已建、在建和待建的專業展館室內總面積超過1100萬平方米。
據邱麗新分析,“十三五”時期我國展覽業發展具有四大特點。一是市場化進程明顯加快,行業協會和企業作為辦展主體的地位繼續增強,展館投資建設及管理運營的市場化程度將逐步提高;二是專業化展會蓬勃發展,將繼續涌現出一批具有行業影響力和競爭力的知名品牌展會;三是國際化程度顯著提升,“引進來”和“走出去”并舉,我國有望成為除歐、美之外的世界展覽業第三極;四是現代信息技術得到進一步應用,信息化水平大幅提高,催生新業態、新模式。
邱麗新強調,中國政府高度重視展覽業發展,《國務院關于進一步促進展覽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15〕15號,以下簡稱《若干意見》)全面系統地提出展覽業發展的戰略目標、主要任務和工作要求。商務部把《若干意見》視為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的重要著力點和推動展覽業健康有序發展的根本立足點,會同各部門、各地區深入推進各項工作。主要包括六個方面:一是加強宏觀指導,充分發揮促進展覽業改革發展部際聯席會議制度的作用,站在全局和戰略高度,做好前瞻性研究,創新思路、精心謀劃,積極破題。二是健全法規標準,營造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適時出臺《境內舉辦展覽會管理辦法》,加快修訂《展會知識產權保護辦法》,完善展覽業標準體系。三是創新管理方式,大幅減少了展覽會審批事項,建設運行了“展覽業管理信息系統”,推行網上預審批,加強事中事后監管,推動適時由審批制調整為備案制。四是優化市場環境,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和誠信體系建設,建立全國統一的展覽業統計監測體系。五是加大政策扶持,推動落實財稅、金融等政策措施,支持行業組織幫助企業成長,力爭培育一批品牌展會,打造一批龍頭展覽企業。六是加強國際合作交流,深入學習借鑒國際先進經驗,提升我國展覽業競爭力。
邱麗新建議,在當前世界經濟仍處于深度調整期、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的背景下,各方力量應該共同促進展覽業發展,為國際經貿交流合作搭建平臺,實現互利共贏,帶動全球經濟復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