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假”曾是產品生產或銷售企業的專利,但近兩年來,展會市場也出現了不少“李鬼”,專門仿冒品牌展會以騙取參展費,展會市場的正常秩序因此遭到嚴重干擾。近日,記者了解到,有著“北方第一大建材展”之稱的中國國際建筑裝飾及材料博覽會(以下簡稱“建博會”)正因遭遇惡意仿冒而展開一場緊急“打假”。
事件:
展商舉報冒牌“建博會”
“近日據展商反映,有家××公司冒用我中裝華港3月建博會的名義進行商業詐騙活動。現提醒參展企業提高自我保護意識,以防被騙。”5月18日,記者接收到這樣一條手機短信,隨即回電詢問詳情。原來是大名鼎鼎的建博會承辦單位——北京中裝華港展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裝華港”)“最近有點煩”,因為一家叫做“北京星京偉業國際展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星京偉業”)的企業盯上了建博會,炮制了一個冒牌建博會招展,妄圖傍著建博會在業內的名氣騙取展位費。
據中裝華港宣傳策劃部負責人牛娜透露,今年3月舉辦的第十四屆建博展相當成功,很多參展商紛紛表示希望能繼續參展明年3月第十五屆建博會。近段時間以來,很多參展商收到了來自星京偉業的“第十五屆建博會招展信函”,但按照慣例,中裝華港下一年建博展的招展計劃基本在每年6月初才啟動,因此一些警覺的參展商感到事有蹊蹺,便給中裝華港“通風報信”。“我們通過參展商提供的星京偉業的招展信函了解到,該公司不僅盜用了建搏展的全稱,還復制了建搏展的整體框架,展覽時間也‘巧合’地只相差一天,分明是惡意仿冒。”牛娜表示,真正的建博會展覽面積達6萬平方米,貿易觀眾超過10萬名,因此多數企業熱衷參展,但如果不是收到招展信函的展商都很了解正牌建博會的情況,面對這樣刻意混淆視聽的騙展信函,上當的恐怕不在少數。
揭秘:
正牌承辦方戳穿騙展謊言
鑒于建博會在建材領域內的巨大號召力,為避免參展商落入圈套蒙受損失,中裝華港作為正牌建博會的承辦單位,不得不通過發布“打假”公開函和手機短信等形式為參展商打“預防針”。
記者在星京偉業發給參展商的招展信函上看到,其基本內容可以說是對正牌建搏會的克隆,除了會名完全一致外,招展資料幾乎如出一轍,包括展品范圍、參展費用、類型等信息。但不同的是,真正的第十五屆建博會舉辦時間為2008年2月29日至3月3日,而冒牌建博會則在2008年2月28日至3月2日。不僅如此,其招展信函中有意模糊了展會地點,這也是蒙騙參展商的一大武器。
牛娜告訴記者,自己在接到參展商的舉報后曾以參展商的身份致電星京偉業,當問及星京偉業是否經過建博會主辦單位授權時,對方稱自己是展會專門負責國內招商的公司,無需授權,當牛娜表示需要考慮是否參展,對方便以“現在交錢可享受9折優惠”為誘餌以促使其訂展,但牛娜表示,真正的建博會展位費是“沒得商量的”。此外,星京偉業的招展信函上沒有寫明展會的確切地點,而正牌建博會則固定在北京國際展覽中心舉行,“因為他們是不可能租到國展作為展會場地的,模糊掉地點無非是放煙幕彈,如果不了解情況就容易上當。”
聲音:
騙子逍遙緣于監管缺位
“這個星京偉業騙展去年就開始蓄意仿冒建博會以騙取展位費了,我們也向有關部門反映了情況,希望有關部門予以處理,但今年騙子繼續橫行,我們不得不自己向參展商和社會發出警示以防人們被騙。”作為建博會真正的“家長”,中國建筑裝飾協會信息咨詢委員會秘書長田萬良認為,之所以有企業開始仿冒建博會,一方面顯示出建材行業日益突出的地位;另一方面也彰顯了建博會多年來形成的品牌效應。
盡管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企業上假冒建博會的當,但卻已經在展會市場造成了不良影響,田萬良對此痛心疾首,他表示,近兩年來這種惡意仿冒不但沒有收斂,反而更加猖獗,“當企業意識到自己上當了,找騙展公司退款,騙子卻很牛氣,概不退還展位費。這種騙展公司往往今年在這個行業行騙,明年又游蕩到另一個行業,哪個展會名氣大他們就仿冒哪個”。田萬良認為,騙展公司之所以如此逍遙,很大程度上緣于相關監管部門的整治力度不夠,起不到威懾作用,而正牌展會的主辦、承辦單位都沒有依法懲處騙展者的權力,因此要有力打擊騙展行為,還需要有關工商執法部門加強監管和處罰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