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搜房家居網:邱總是怎樣感受重慶家居行業的展會呢?
邱欣林:重慶家裝界變化非常快,會展從數量和形式上比較多。我本人在廣州總部工作過,然后在北京、天津、上海。前幾年,廣州的專業性展會不是很多,往往是我們集團自辦的家居文化節等等,那時候展會會有比較大的收獲。2003年我調到北京,那時候北京在家裝這塊,市場比較規范,由裝協、室內協會、消協共同組織建材行業、家裝行業的一些會展,像春季家博會、秋季家博會。我們感覺北京的展會形成規模,老百姓也愿意去參加這些活動,因為有很多的優惠,愿意在展會上簽單。
2003年的時候,家裝公司拓展業務展會只是一個輔助,不占很大比例。2004年的時候,我們剛剛參加興隆達家博會,我們抱著嘗試的態度參加了一次,我們的反響還不錯,簽了30多個單。
我感覺重慶的客戶比較認可展會這種形式,客戶量非常大,舉辦了幾屆,另外在小區發放宣傳單或者其他的形式,我們聽說有一些知名的家裝公司,他們成交量在70—80單,我覺得這個數字非常驚人,04、05、06年我們陸續參加這些展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有些變化。
重慶搜房家居網:那個時候是每逢展會都會參加嗎?
邱欣林:也不是,我們主要參加一些大型的展會,比如說像房交會、家博會。
我們根據自己的一些業務情況而定,房交會參加過一屆,也參加家博會。從2007年可以看到,舉辦的幾屆家博會都以失敗告終,現場比較混亂,客戶一進展廳,可能就是5—6個業務員爭一個客戶,客戶也非常煩,這樣導致整個展會秩序混亂,檔次不高,以后我們可能就不參加一些小型的展會。
房交會主要是以展示為目的,我們秋季的房交會沒有去,我們要拿到一線位置才會去參加。
剩下一種形式就是步行街,這種形式有一種好處,因為獨特的地理位置作保障,而且避免很多業務員的拉單。
特定的老展會客戶流量下滑、秩序不好,大家不愿意去,然而步行街展覽有自己的優勢,其實這個東西也不是長期的,只是季節性的。重慶在5月份以前就可以做,到了7月份,一直到10月份都不太適合,因為比較熱,大家也知道步行街比較熱,所以是有一些局限,雖然如此,老百姓還是感興趣,可能專業性的展會也有可能慢慢延伸出一些好的東西,以打品牌為主來促銷簽單,我想展會會慢慢呈現疲軟的現象。
重慶搜房家居網:是2006年重慶出現會展疲軟的時候,其他城市的狀況怎么樣呢?
邱欣林:這個是全國的整體趨勢。
重慶搜房家居網:這個是全國性的,而不僅僅是重慶這個城市對嗎?這個會不會是因為我們沒有創新的東西拿出去,這么多年過來都是老一套的東西比較多,或者手法不快或者宣傳不夠。
邱欣林:不是宣傳不夠,因為現在市場變化了,細分了,所有很多公司不單靠展會來促銷,包括家裝這個行業,他追求的一些東西、營銷手段不僅僅靠展會,隨著行業競爭越來越激烈。
家裝公司,在客戶沒有接觸很多公司的時候就是想第一個介入他,認識他,通過很多渠道,比如說電話營銷、小區活動等等。小區收取一些的進場費,業主第一時間交房就直接聯系到,作為家裝公司的終端客戶,家裝公司可以通過這些活動過濾出自己的客戶,再可以通過朋友介紹等等,這個是作為家裝公司的一些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