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在中國十大品牌會展企業中獨占兩席?
發布時間:2017-01-19 更新時間:2017-01-19 作者: 點擊次數:5278
2008北京奧運會的舉辦,尤其是國家會議中心和北京新國展的投入使用,極大地改善了北京辦會辦展的條件,對北京會展設施有很大的推動作用。進入“十三五”,在落實北京“四個中心”尤其是國際交往中心戰略定位要求下,對照學習國際會展強國的發展經驗,特就北京會展業的發展提出如下建議。
一是擴大和整合北京會展資源。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做大會展業,擴大展區面積不可或缺。據中國會展經濟研究會數據統計:2015年度我國辦展數量和面積前十的城市中,北京位列第四,辦展415場,展覽面積520.1萬平方米。作為世界第一會展大國的德國雖已擁有全球最大的4個展覽中心,仍計劃在2015年到2019年投入超過8.5億歐元用于場館建設,特別是用于場館現代化和場館容量擴大的建設(據德國展覽業協會AUMA發布數據)。所以發展北京的會展經濟,應從加大和合理布局北京市大型場館規劃建設著手,重點支持規劃建設單體20萬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國際會展場館,同時整合已有會展資源,著力提升大型會展場館周邊交通、接待服務等配套設施,以擴大承接國際大型會展的空間。
二是培育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北京品牌會展。目前北京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品牌會展數量較少,中國(北京)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即京交會)是全球唯一覆蓋服務貿易全部領域的綜合交易會,北京國際車展是全球最受矚目的A級車展之一,這兩個展會目前每2年舉辦一次,還有北京國際電影節、中國國際服裝服飾博覽會等。這里存在的問題:一是數量規模不夠,二是國際影響力尚顯不足。因此,我們應從引導在國內外有影響力的品牌會展在京舉辦為基礎,同時集中挖掘北京文化、科技等優勢資源潛力,以國際視野把握社會和科技發展關注的焦點熱點,自主創立培育出一批會展新品牌,走品牌化發展道路,為首都城市功能建設提供支撐和促進作用。同時借助
“一帶一路”和2022年冬奧會,加大北京會展業“引進來”和“走出去”力度,增加國際化影響,提升北京會展的國際競爭力。
三是發展會展品牌企業。目前國內各城市紛紛將發展會展業作為城市戰略之一,北京在中國十大品牌會展企業中獨占兩席,分別是中國國際展覽中心集團公司和北京北辰實業集團,應借助已有的資源優勢和運行多年的管理經驗,實施集約化和規模化發展戰略,壯大企業實力,提高知名度和美譽度,形成行業龍頭企業,加快北京會展業的高端化發展。同時應進一步發揮會展業協會的“服務、協調、自律”作用,一方面加強對會展行業的協調和監管,成為行業標準規范制定者,另一方面應學習AUMA的經驗做法,真正發揮全國性行業協會促進會展資源的綜合協調利用的功能,在優化布局、避免重復展會和各城市之間的惡性競爭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四是借助新技術創新發展方式。會展活動的發展與科技水平的高低一向是緊密聯系的。隨著移動互聯網發展,通過數字化手段開展的信息收集、產品展示、觀眾互動的比重越來越高,信息技術的導入,特別是借助大數據工具,使得會展活動的效度、精度、廣度和深度得到優化。在目前的體驗經濟環境下,我們應加緊開拓“互聯網+會展”模式的轉型與升級,實現智慧會展,即會展活動組織管理的智慧化、會展公司流程控制與執行的智慧化,以及會展場館及配套設施管理及服務的智慧化,為會展項目提供更好的“一站式”體驗服務,塑造北京會展在互聯網時代的創新引領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