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個會展中心將拔地而起!古遺址+現代化能帶來什么?
發布時間:2018-03-08 更新時間:2018-03-08 作者: 點擊次數:4512
落戶航空港實驗區,航空、高鐵、城鐵、公路等交通條件得天獨厚,波浪形屋頂和“服務盒”構成會展中心的基本元素,給人很強的視覺沖擊力……昨日,鄭報融媒記者對這個新國際會展中心進行了探訪。
交通優勢得天獨厚
鄭州新國際會展中心(下稱“會展中心”)位于航空港實驗區,東臨鄭州高鐵南站,西臨鄭州國際機場,南邊和北邊為規劃居住區。
“鄭州國際機場連通國內外各大城市,距會展中心只有6公里距離,鄭州高鐵南站以后聯通各大城市,會展中心周圍的交通接駁條件非常優越。除了京港澳高速、機場高速外,還有南部的商登高速和北部的鄭民高速。”會展中心項目負責人李先生說,地處航空、高鐵、城鐵、高速公路及多條快速路等交通樞紐交叉聚集點,會展中心的交通極為便利。
據悉,會展中心(一期)項目建筑面積約40萬平方米。建設內容主要包括配套酒店、16個展館、一個登錄大廳、兩個服務大廳及能源中心、庫房。
項目一期分兩個標段開發建設。一標段主要包括8個展館、登錄廳、能源中心及庫房,于2015年12月26日開始動土施工。二標段主要包括8個展館,目前尚未開工。
15日,記者從航空港實驗區了解到,該項目今年建設目標為完成部分主體建設,完成部分幕墻、屋面、裝飾裝修及安裝工程的施工。截至目前,2號展館鋼筋砼屋面處于收尾階段,3號展館鋼筋砼結構全部完成,4號展館鋼筋砼結構全部完成,鋼結構吊裝完成,金屬屋面即將開始施工,8號展館鋼筋砼結構施工完成。
商代村落遺址公園成為特色
河南是華夏文化的發源地,擁有眾多的文物古跡和遺址,會展中心項目在建設前進行文物勘探時,意外發現了距今4000年的商代村落遺址。
15日,記者了解到,會展中心的設計延承了河南的悠久歷史文化傳統,并對這處距今4000年的商代村落遺址進行保護。“這一遺址不僅在空間上與會展中心相融合,并且賦予了該項目設計的標志性特色。”李先生說,作為會展中心項目的一部分,遺址公園建好后將對公眾開放。
此外,會展中心中展覽中心的設計秉承了商代古村落結構,祠堂位于村落中心,是全村聚集、議事、交易的場所,其他建筑散落在祠堂周圍。會展中心采用了相似的布局,具有鮮明外形的入口大廳是全區的焦點,單體展廳環繞入口大廳設置,相互間通過通廊相連,如同古村落中的阡陌小道。
波浪形屋頂設計節能環保
會展中心不僅在布局上模仿了商代古村落,屋頂造型也借鑒了傳統的建筑形式,獨特的波浪形屋頂,在外觀上可稱得上是一大特色。
![](/Uploads/Editor/2018-03-08/5aa0c607089ca.png)
獨特的波浪形屋頂
中國傳統斜屋頂經過現代演繹,采用小型屋面元素組成入口大廳的屋頂。錯落層疊的屋面元素使人聯想起中國古村落的層檐疊瓦,從高處俯視,建筑整體特色鮮明,令人過目不忘。訪客可從室內觀賞波浪形的屋頂結構。出于使用方便和節能的考慮,所有展廳和通廊的屋頂主體結構與首層間均為玻璃墻,實現了天然照明。
項目的東西兩側有兩座單體建筑。西側建筑內設有中央廚房、倉庫和儲藏室。東側建筑為動力中心,內有鍋爐、冷卻塔,重型貨運卡車可通過一旁的大門方便出入。貨運卡車可直接停靠在展廳入口處。除了東南側展廳,其他展廳均有室外展區,出入便捷。這些室外區域如不布展,則可用于訪客、貨運停車。
南北通廊內設置“服務盒”高效便捷
展覽中心的空間、功能核心是入口大廳,造型雄偉壯麗,是地標性建筑。主入口位于南側,北側還設有一個輔助入口。訪客可從入口大廳抵達北部、西南和東南的所有展廳。入口大廳的東西兩側設有輔廳,內設服務功能,如訪客簽到處、衣帽間、洗手間和大型餐飲區。
通廊不但是交通要道,也是交流、休息的場所。由于空間布局的差異,南北通廊迥然不同。南通廊設有一單排展廳,另一側則向中庭的遺址公園敞開,為休息和交流場所。北通廊的兩側均有展廳,不能像南通廊一樣與室外景觀相融合。為了實現相似的效果,通廊與展廳間設有狹長的小型園林,為訪客提供舒適的觀展環境,訪客可以在此休憩、閑談。
在南北通廊內設置的“服務盒”,是簡潔而高效的北部通廊的基本構造。“服務盒”和屋頂間的玻璃部分及屋頂構件的天窗使室內光線充足。橫向的“服務盒”內安置著暖通空調設備,并可作為儲藏間、后勤間使用。設備間、后勤和儲藏間這些“服務盒”嵌入大型玻璃幕墻,展廳盡頭設有洗手間和會議室。里面的會議室,可直接俯視展區。兩個會議室之間是展廳的中央入口。
展廳是會展中心的主要功能單元,設計時著重考慮了參展者和運營商對高效便捷的功能要求,同時也為訪客提供難忘的觀展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