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展業是生產性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構建現代市場體系和開放型經濟體系的重要平臺。當前,成都會展業已成為促進城市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到“十三五”末,成都市力爭會展業總收入達到1040億元,形成新的千億產業。據博覽局2016年成都市會展業運行情況顯示,2016年成都市共舉辦國際性會展活動130個,占比重大會展活動比重超過24%,較2015年提升5.1個百分點。與此同時,全年展覽面積344.1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0.8%。
這一數據,也佐證了國際化、擴容增效等已成為會展經濟的發展趨勢。“伴隨成都推進國家中心城市建設,更多國際國內的優質資源向成都聚集,給成都的會展及相關行業帶來了更多的發展空間和機會。”成都新東方展覽有限公司總經理蔣丹分析道,成都正在加快建設國際會展名城,擴容升級、國際化水平、提質增效等主要方向的影響力已愈發明顯,為適應會展經濟發展的大潮,推動公司自辦展會的變革和升級,他們主動對標廣州、上海同類展會,學習他們的企業發展經驗,樹立標桿,加緊追趕超越。
打破空間限制
成都家具展實現“一城雙展”
隨著西部國際會議展覽中心的落成,成都開啟了“一城兩館”新時代。“這改變了成都會展行業的空間格局,打破了大型展會的空間限制,為成都舉辦更大規模、更高規格的展會活動提供了更多機會。”蔣丹肯定地表示。在他看來,會展業屬于“營銷事件”,是促進交通、通訊、住宿、餐飲、旅游、物流、金融、咨詢等現代服務業“全產業鏈發展”的有效途徑,對一個地區的產業發展具有較強的需求拉動和供給推動作用。如果不能打破空間限制,無論是對會展改革升級還是社會經濟發展都將造成極大的影響。
“大型展會對于空間規模、服務硬件的要求是很客觀的。”為此,蔣丹他們對于重慶、杭州、廣州等城市會展發展進行多次研究,“他們在會展規模、會展質量、國際化水平都有我們值得學習的地方。”蔣丹告訴記者,“會展規模也是對于城市經濟體量和接待能力的一種認可。”現在,成都家具展已然升級成為“泛家居”概念的家居全產業鏈展示平臺,通過積極與中國家具協會、全國工商聯建筑裝飾業商會、中國家居品牌聯盟等合作,新引入定制家居、家裝飾品等展示板塊等具體工作的落實,已經實現了規模和展示內容的“雙提升”,展會面積突破26萬平方米,同比增長62.5%,也因此一躍成為西部第一大展,也是西部首個實現“一城雙展”的展會。
強化自身條件
積極引進國際高端資源
在蔣丹看來,“作為會展企業,要對標先進,贏得發展先機,關鍵是自身條件要過硬。”尤其是要在全方位對標先進地區發展模式的同時,完全吸收后推陳出新,形成符合發展規律、契合自身實際、比較優勢突出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舉措。“成都的會展業更需要提升自身發展意識。”蔣丹這樣說。
蔣丹表示,2016年新東方展覽便引進了素有“設計奧斯卡”之稱的德國iF設計獎。目前,公司正積極助推德國iF設計獎在成都設立其中國西部地區的分支機構,使更多的國際高端資源落地成都。為此,蔣丹表示:“我們不僅要加快成為中西部最大、全國一流的會展組展商,更要加快在國際化、專業化、品牌化等方面的發展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