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終盤點:十大活力會展城市
發布時間:2018-03-13 更新時間:2018-03-13 作者: 點擊次數:9019
國務院《關于進一步促進展覽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發布后,地方性會展業促進政策也紛紛出臺,推動著我國從會展業大國向展覽業強國轉變。在眾多城市中,涌現了一批積極活躍的會展城市,為拉動地方產業及經濟增長作出突出貢獻。
天下展商記者經過對今年發布的各大會展城市綜合競爭力排名,以及國內外會展城市實力排行榜進行梳理,將公認的一線會展城市劃出盤點范圍,對其他省會城市、二線城市及直轄市今年的會展活動及場館、城市經濟、政府重視程度及場館面積進行綜合對比,得出以下2017年度十大活力會展城市名單。
1.海口
海南省作為獨立于大陸的孤島,發展會展業在交通上有著天然的地理局限,但在發展會展業的決心和活力上,海南省在眾多城市中可圈可點。海南省省長沈曉明帶領的政府班子堅定發展海南會展業,將會展業視為十二大重點產業中的重中之重,今年為會展業出臺的一系列政策更是充分表明政府的重視。
9月28日,沈曉明確定以旅游資源作為海南發展會展業的優勢,與旅游業的緊密結合保護和提升已有的成熟展會,并政策上為引入國際展會和地方自辦品牌展設立專項扶持基金。展會可申請海口市與海南省的雙重補貼,但今后可能會調整、取消雙補政策。
在人才培養上,海南有4所設立會展經濟與管理專業的本科院校,每年招生145人左右,其中以海南大學旅游學院作為集中培訓基地。
今年1到10月份,海口市共舉辦上規模會議和展覽活動230場,同比增長27%。引進的有分量的國際會議包括國際分析科學大會、2017亞太經濟領袖論壇等共10個。
海口市會展局局長蔡俏表示,海口市明年計劃在國際會議引進方面數量增加50%,展覽面積也將從今年的80萬平方米增加到100萬平方米。值得一提的是,海口市的兩大會展中心海南國際會議展覽中心和海口會展中心分別僅有7.7萬㎡和3.25萬㎡。
2.長沙
長沙市展館不少,其中包括湖南國際會展中心、長沙國際會展中心、湖南省展覽館和長沙紅星國際會展中心等等,2017年舉辦的展覽超過210個,成交額逾550億元,在2017中國會展業年會中獲評“中國十佳品牌展會城市”。
長沙的會展業扶持政策目前還施行2016年發的《長沙市會展業發展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辦法》,對單個重點展覽項目補貼最高150萬元。
在人才培養上,長沙共有5所院校設立會展經濟與管理專業,向長沙會展企業輸出人才。
長沙市委市政府提出要打造中部會展高地,建設國家會展名城的發展目標,將會展經濟納入現代服務業十三五規劃,在未來加大長沙國際會展中心配套建設力度,出臺一系列政策措施優化會展環境。
3.昆明
今年上半年昆明市會展業總收入達8.17億元,同比增長19.87%;拉動相關產業71.48億元,同比增長16.53%。其中,展覽活動總營業收入5.17億元,較2016年上半年展覽活動總營業收入4.09億元增長26.41%;會議活動總營業收入3.0億元,較2016年上半年會議總營業收入2.73億元增長9.89%。
7月18日,云南省人民政府公開了《云南省會展產業“十三五”發展規劃綱要》文件,其中講述到“會展場館年均利用率較低,昆明國際會展中心為32%,遠遠低于國內重點會展城市50%以上的場館利用率”這一問題,將“研究制定促進和支持會展產業發展有關財政資金的管理辦法,規范使用省級財政預算資金,專項用于扶持全省會展產業發展”列入日程。
在11月召開的商務部、中國會展經濟研究會主辦“2017中國城市會展業競爭力指數發布會暨高端論壇”上,昆明入選2017年最具競爭力會展城市。
市博覽局局長周燕今年發布工作計劃稱,到2020年,昆明的展覽面積達500萬平方米,產值達41億元,年均增長率達到18%;拉動效應達400億元, 2017年會展業總產值達25億元以上,拉動收入達250億元以上。
4.成都
今年1至10月,成都共舉辦重大會展活動525個,展覽面積達320.4萬平方米,直接收入79.9億元,同比增長13%;會展業總收入802.6億元,同比增長11.9%;拉動收入722.7億元,同比增長11.8%。展示了成都近來在會展業發展方面的實績。
成都是中國起步較早的會展城市之一,會展業運作模式也較為成熟。2017年成都開始進入一城兩館新時期,西部展覽中心和新會展中心齊頭并進。西部展覽中心側重于國際國內特大型展會、綜合性展會;成都新會展中心側重于舉辦消費類中小型特色展會及部分國際性會展活動。
除了場館和配套設施的建設之外,成都市政府還將為會展業開通政務服務“綠色通道”,建立標準化的服務流程,提高舉辦展會的便利性,頒布了成都市會展業“136”行動計劃——“一個目標、三大路徑、六大行動”。
到2025年,成都國際性會展比例將達到30%,會展業成"新經濟"加速器。
5.深圳
2017年的深圳會展業機遇主要來自“一帶一路”和“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戰略兩大方面,除了地理、經濟優勢之外,科技創新成為了深圳未來會展業與產業融合的新方向。
據深圳市會展中心公開的展覽排期顯示,深圳市今年已舉辦的展會為115場,類似“高交會”、“禮品展”、“安博會”等一批品牌展會帶動了會展高度活躍發展,但在國際性會議的舉辦上深圳表現略遜一籌,在創新實力和科技產業不斷進步的沃土,深圳的展會整體呈現高質保量的態勢,參展面積全國首屈一指。
2018年9月,深圳新國際會展中心預計投入使用,展開一城雙館新格局。據天下展商記者從深圳經濟貿易和信息化委員會會展管理辦公室了解信息,深圳正在積極探索合適的會展城市定位和商業模式,著重培養挖掘本地自辦品牌展會和引入國際性峰會。
6.杭州
在政策上,杭州市今年8月通過了《杭州市會展業促進條例》,西博辦5月19日發布的《杭州市會展業發展“十三五”規劃》。
在環保、經濟產業和配套設施上,杭州市發展會展業擁有較好條件,設有白馬湖國際會展中心、蕭山機器人博展中心、杭州和平國際會展中心、杭州國際博覽中心、新農都會展中心、浙江世貿國際展覽中心及杭州海外海賓館國際會議展覽中心七大展館。
杭州擁有西博會、休博會、G20、云棲大會和電子商務博覽會等優質品牌展會項目,今年上半年即舉辦會議3500多場,會展業直接營收超4億元,會獎產業告訴增長,已成功打響“要開會到杭州”的城市品牌。
7.南京
今年南京為完成200億元會展經濟目標,一口氣出臺了6項會展業配套政策,市財政將每年在原有補貼原則基礎上追加500萬~800萬元設立會展專項資金,重點用于南京會展環境宣傳、品牌展會的培育、大中型展會的招徠及展位補貼。
作為長三角區域中心城市,南京的會展發展模式有上海做標本模范,商務部第一批展覽業重點企業中南京有8個。
整體而言,南京的氛圍環境尚有缺點和不足,但從2017年開始南京貿促會開始頻繁推介并與多地會展辦交流合作,正在制定南京會展業新一輪發展戰略規劃和全面實施意見,在2017年入選“中國最具競爭力會展城市”且獲得“會展名城”榮譽。
8.廈門
廈門會展模式呈現“以會帶展”的特點,從1998年投洽會開始發展,會展政策以及配套設施建設相對名單上其他城市都較為成熟,只是在經濟發展水平來說離一線城市還有些距離。
2017年的廈門會展格局有兩大變化,一是成功辦好了金磚國家峰會,打響了五國乃至世界的會議城市知名度,二來是充分發揮了后金磚效應舉辦廈門國際會展周活動。
抓住金磚機遇做強廈門會展業,廈門的會展補貼政策在天下展商之前的推文中已有介紹,2017年廈門會展經濟產值數據尚未公布,但從2016年的數據——1180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31%)來看,今年的數據不出意外應只增不減。
9.重慶
在上海會展研究院發布的《中外會展業動態評估研究報告2016》中,重慶與北京、上海、廣州并列為我國四大會展一線城市,在展館數量和室內展覽面積等評估指數上,重慶處于第二梯隊。
總體而言,重慶的會展發展空間較大,與成都共為西南經濟帶的中心城市。2017年,重慶的會展產業隨著經濟增長而快速爬升,然而在展館和供求比上并不理想。
從產業拉動效應來看,2017年重慶會展總面積達到850萬平方米,直接收入150億元以上,拉動消費1000億元以上,全市會展活動市場化率在90%以上。但在公認的會展經濟拉動效應上,重慶當前只達到1:7.8,重慶會展經濟發展還有很大潛力。
10.青島
去年青島發布的《青島市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促進會展業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到2020年,打造10個以上特色國際品牌會展活動,年度展覽面積達到400萬平方米,會展業直接收入和會展經濟增加值分別達到50億元和400億元。
今年青島貿促會發布了100項重點展覽項目,上合峰會將在明年6月落地青島,預計將給青島18.5%的會展業經濟年均增速再度加速。
世博城明年開業,從政策和硬件條件來講,青島發展會展業的決心不容小覷,即將成為北部又一顆會展明珠。
我國已成為展覽面積世界第一的展覽大國,但在整體實力提升為展覽強國之前,還需各地區積極探索本地會會展優勢,打造特色品牌展會項目增強城市吸引力。除了名單上這些城市外,義烏、蘇州、沈陽、武漢等地也在大力改善會展業的發展環境,為“會議目的地城市”、“會展名城”而努力。
展酷研究院目前正在進行關于全國城市及展館的數據統計工作,計劃在明年年1月左右形成報告并公布TOP30排行榜。除此之外,展酷網“會展名城”服務正在項目對接中,為城市提供項目評估、線上展廳打造、宣傳策劃和事件營銷等服務。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