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展覽業高度重視,國務院對展覽業的改革發展做出全面部署,我國展覽業不僅規模持續擴大,而且結構明顯優化,專業化、信息化、品牌化、國際化水平都有大幅提高。商務部服務貿易和商貿服務業司司長冼國義近日在做客中國經濟網“中經在線訪談”時做出如上表示。
為總結十八大以來中國會展業發展成果,以創新精神迎接黨的十九大召開,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會展中國頻道特別策劃“轉型升級,創新發展,中國會展業再創輝煌”專題系列訪談。
冼國義司長在訪談時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展覽業高度重視,從頂層設計方面出臺了一系列重大舉措,比如2015年國務院出臺的國發〔2015〕15號文《關于進一步促進展覽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冼國義認為,15號文是我國第一個以國務院名義對展覽業的改革發展做出全面部署的文件,提出了未來展覽業的發展目標。15號文指出,要堅持專業化、國際化、品牌化、信息化方向,倡導低碳、環保、綠色理念,培育壯大市場主體,加快展覽業轉型升級,努力推動我國從展覽業大國向展覽業強國轉變,更好地服務于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全局。同時文件在改革管理體制,推進創新發展,優化發展環境,強化政策引導等方面對促進展覽業發展做出了一系列具體部署。
冼國義介紹了十八大以來,我國展覽業在以下幾個方面取得的重大成績:
一是展覽業進一步做強做大。首先是規模持續擴大。據商務部統計,2016年全國在專業展覽場館內舉辦的展覽會有5558個,展覽面積接近1億平方米。冼國義強調,這兩個數據在全球排名均為第一。與十八大之前相比,展覽的場次翻了一倍,展覽面積提升了35%。其次,在競爭力方面,從做強展覽業的角度來看,目前我國入圍全球商展一百強的展會已有20個,這20強的展覽面積達300多萬平方米,居全球第二位。
二是展覽業結構在優化。首先是專業性增強。我國以前的展覽會以綜合性展會居多。伴隨著全球展會的專業化發展趨勢,近年來我國展會的專業化水平大幅提升。從國家級層面的展會來看,初步測算,新建、新辦展會中85%以上是專業性展會。即使一些綜合性展會,展覽題材、組織運營、觀眾等方面的專業化程度也在提高。同時,展會的信息化水平不斷提升,很多展會的布展、組展、招展都運用了現代信息技術。展會形式也有了很大創新,不僅在展館內,在網上也可以了解展會實況。展覽業的產業結構也在逐步優化。“中國制造2025”的實施,推動了制造業領域展覽會比重的增加,特別是智能制造、智能消費、智能服務等方面的展會所占比重大幅度提升。比如貴州的國際大數據博覽會、天津的世界智能大會,都是近年來我們重推的一些與產業發展方向和時代進步契合度較高的展覽會。
三是展覽業的區域布局在優化。冼國義認為,區域布局和經濟布局密切相關。現在以上海為中心的長三角,以廣州、深圳為中心的珠三角和以北京為中心的京津冀三個地區展會的展覽面積占全國的60%以上。我國行業區域結構正在逐步優化。
四是展覽業的國際化程度在提升。冼國義表示,我國在展覽業國際化程度提升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比如擴大開放。現在國際上一些大的展覽公司在中國均設有機構,他們在中國設立的機構享受國民待遇,而且我們也歡迎他們到中國來舉辦展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