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展業政策是會展業發展的重要制度基礎,適當的政策可以營造競爭、開放、有序的會展市場環境,扶持、保護會展業的健康發展。制定、完善會展產業政策,可以作如下考慮:
一、會展市場化政策
會展市場化是相對于會展行政化而言的,主要強調會展企業、中介組織等在會展產業發展中的主體地位和作用,擺正政府在發展會展中的角色,理順政府與企業的關系,并在會展經濟政策中予以明確。
從歷史和現狀來看,政府組織主辦會展一直是我國展覽活動的主要形式。在改革開放之初,外商來華展覽是我國會展的最初形式,當時政府部門直接出面組織企業參加展出。后來便以“政府搭臺、企業唱戲”的模式,政府直接組展與招商,成為政治任務,或當作當地的“形象展示會”。經濟體制的轉型,為我國會展業的市場化創造了制度基礎,而加入世貿組織,則直接推動了會展業市場化的進程。
我國會展業從過去政府辦展為主向以專業會展公司或行業協會為主的根本轉變將成為一種重要的發展趨勢,廣西各級地方政府應當轉變職能,逐步退出直接辦展的角色,把各種會展主辦權交給企業、社會,由前臺主角轉為幕后支持。在制定會展經濟政策時,應對政府在會展業發展中的作用作出規定。一是政府出面組織、參與展會的場合。諸如,帶有強烈政治意義、純粹展示社會主義建設成就的展覽會由政府出面主辦;何種性質或場合的展會可以由哪一級別的政府領導人出席開幕式等。二是政府在引導、扶持會展業發展中的權利和義務。也就是在會展市場化運作中,政府應當承擔哪些具體職能,諸如“鋪路搭橋”、“提供公共物品”、“彌補市場失效”等。
二、會展市場準入政策
市場準入制度是一種關于市場主體資格、資質認證的制度,是一種行業約束機制。目前我國會展市場準入制度尚未健全。廣西可根據國家的有關法律法規、本地區的實際情況以及國內外的先進經驗,制定地方性會展市場準入政策。一是建立展覽會組織者資質評定體系,用資質取代資格,形成多層次的市場主體體系,規范市場競爭秩序。二是按照市場經濟的要求,實行政企分開和市場化運作,減少政府直接舉辦會展行為,由市場實現其功能性的商業性會展。三是減少行政審批和收費,放寬市場準入,鼓勵更多的民營企業進入會展業,發展會展業市場主體。
三、會展企業扶持政策
從總的來說,目前,廣西會展企業數量少、規模小、市場競爭力弱,會展產業化程度低。中國加入WTO后,服務貿易壁壘逐步被拆除,近年一批國際知名的會展企業先后進入中國會展市場,面對差距與競爭。為了扶持幼稚的本地會展企業,應盡快出臺相應的政策,“扶上馬,送一程”。
一是財政扶持政策。從財政預算中列出專項財政扶持資金,對新的會展項目投入、會展設施建設等給予一定的財政補貼。二是稅收扶持政策。在確保公平合理、平等競爭的條件下,制定適當的會展業稅收扶持政策,通過稅種、稅目、稅率、附加或減免等稅收杠桿,發揮稅收調節作用,促進會展業的發展。三是信貸扶持政策。鼓勵金融部門放寬信貸條件,以低息、貼息貸款等方式,向會展企業提供信貸資金,保障會展企業業務發展的資金需求。四是其他扶持政策。包括政府對會展企業舉辦的展會進行積極推介、對會展企業舉辦的出國展給予外貿補貼等。
四、會展國際合作政策
中國加入WTO,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立,經濟、金融、科技全球化的深入,使得廣西可以在更大范圍、更廣領域和更高層次上參與國際經濟技術合作與競爭,會展業的國際化就是其中的一個重要方面,中國-東盟博覽會其實就是中國加強與東盟各國合作的結晶。
發展廣西會展業,要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的方針,把利用外部有利條件和發揮自身優勢結合起來,通過引進外資、會展專業人才、國外先進的辦展經驗,整合廣西的會展資源,推動會展業的快速發展。必須加快完善中國-東盟博覽會的政策體系,包括面向東盟10國和其他國家的辦展優惠待遇、建立中國-東盟博覽會海外媒體聯盟的政策框架、中國-東盟博覽會的國際間金融、信息、技術、物流合作政策等,以便為博覽會創造快速、高效、實惠的合作平臺,吸引更多東盟客商、企業的參展。還應制訂來桂辦展辦會的優惠辦法以及來桂投資興辦會展企業的優惠措施,吸引國外會展公司到廣西開拓會展市場與業務,增進廣西與國際會展業的交流與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