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澤炎:中歐會展業新合作開啟,需重視十個問題
發布時間:2018-10-08 更新時間:2018-10-08 作者:中國會展經濟研究會學術指導委員會常務副主任 陳澤炎 點擊次數:6167
中歐國際會展業合作圓桌會9月19日在成都舉辦。會上,中國會展經濟研究會學術指導委員會常務副主任陳澤炎分析了中歐雙邊區域會展業發展現狀、成都會展產業建設情況,并提出了當前中歐會展業交流與合作面臨的十個問題。
陳澤炎表示,改革開放40年來,中歐會展業的發展對于中國的整個改革開放的進程都起到了促進作用。同時中國的改革開放也是中歐會展合作的基礎。在改革開放初期,歐洲國家的會展業界就積極進入中國市場,他們在中國舉辦展覽會,和中國的一些主辦單位合作,把歐洲國家的一些品牌的會展項目移植到中國市場。
同時,隨著市場經濟的逐步發展,中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他們也在中國的會展市場積極地進行并購、兼并、合資舉辦一些會展項目,使得中歐兩方面的會展業合作不斷的深入發展。在中國會展業界走出去的過程中,也得到了歐洲一些會展業界的支持,包括中國有關方面在歐洲舉辦展覽會,參加歐洲的著名的展覽會,成為中國參加歐洲展覽會的主賓國以及合作在第三方舉辦一些展覽會等等。
陳澤炎認為,中國只有深入了解歐洲的會展業,才能更好的學習、借鑒歐洲的會展業。中國已經成為UFI認證項目最多、加入UFI會員最多的國家,同時UFI也在中國開展了積極的活動,和中國的會展業積極的合作,取得了很好的成果。盡管如此,中國的會展業對歐洲好的做法和看法還是缺少深入的認知。他提出我國會展業當前還存在十個需要與歐洲合作學習的問題:
第一,我國現在除了對德國的一些大的展覽城市,如漢諾威、慕尼黑等這五個大的城市有所了解之外,對德國的一些中小會展城市的情況了解、知道得還很少。
第二,在德國除了那些知名的、大型的國際會展項目之外,我國會展業對其他類型的展覽會了解也不多,缺乏對小型企業展覽的深入了解。
第三,我國會展業缺乏對于歐洲國家中小會展企業的了解。
第四,我國需學習德國政府或者是歐洲的其它國家的政府是如何充分發揮展覽會的供銷作用。
第五,中國對像法國、西班牙一些歐洲國家的展覽的情況了解較少。
第六,需要學習歐洲國家的會展立法情況,現在的會展在一些城市也在開展會展的立法,包括會展的地方的促進條例等等,但相較于歐洲國家還較低。
第七,歐洲的一些城市成立了會議局,主要是促進會議目的地的推介,我國需要深層次了解。
第八,我國非常強調綠色會展,強調展具的重復使用。歐洲的展會都非常綠色和環保,但是歐洲在使用可重復使用的綠色展具方面展臺的比例的相關政策我們了解比較少。
第九,參加這次圓桌會議的會展人士有來自歐洲的、還有其他的許多國家的,他們這些國家的會展業也很發達,像這樣的一些歐洲國家、歐洲的展會、展覽公司的情況我國會展業也需要更多的了解。
第十,現在除了會議和展覽以外,我國會展業也正在向活動方面拓展。在這個趨勢中,歐洲的情況和經驗如何,特別是有一些宏觀的數據和管理的規定還需要深入了解、借鑒。
陳澤炎指出,成都在對歐洲會展合作方面有許多先天的有利條件,包括有歐洲的產業園、在西博會連續設立歐洲的主賓國,還有在成都的很多相關合作項目。所以在這個基礎上充分利用成都向西開放的地域優勢和會展業已經取得的成果,把中歐雙方的會展業推向前進,應該說是非常有基礎、有條件,也有很好的前景。成都在天府新區將要開辟一個叫做成都的國際會展功能區,有30多平方公里,有這樣的一個實體的支撐,中歐雙方的會展業界的合作一定能夠更好的借助成都的優勢。成都現在的會展在中國的整個會展業界已經成為西部領先,從會展發展的綜合條件來說,北上廣以外第四個就是成都,所以成都政策、經濟、場館、服務等基礎一定會為中歐帶來合作的新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