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宏觀經濟下行壓力和粵港澳大灣區會展市場的激烈競爭,珠海會展產業如何突出重圍?專家指出,未來珠海應以中國航展為龍頭,以會議業為突破口,以智慧會展建設及內部資源整合為抓手,加強與粵港澳大灣區城市合作,實現港珠澳會展聯動。
目前珠海會展業面臨的挑戰是題材與產業關聯度不高 “成長型”展會缺失。從大環境看,粵港澳大灣區會展業發展極為激烈。目前,粵港澳三地已形成以廣州、香港為第一梯隊,以深圳、澳門、東莞為第二梯隊,以珠海、中山、佛山為第三梯隊,以惠州、江門、肇慶為第四梯隊的金字塔競爭結構。珠海市年舉辦展會數量、總展會面積位于中游,存在展會題材與本市產業結構不平衡等問題。其中,大型展覽場館及可供展覽面積資源限制了珠海市舉辦大規模展會(5萬平方米以上)的機會,制約珠海市會展業進一步發展。
目前珠海市主要有中國航展、打印耗材展兩大品牌展覽會。在珠海市會展旅游業協會相關負責人看來,展會的舉辦周期、展覽規模及參展人數有待提升,須重視發揮已有品牌展覽會的示范、帶動、孵化和擴容能力。而從根源上,要提升珠海市展覽業的品牌效應,還需借助政府和市場力量,利用政策杠桿、區位優勢、地方產業優勢,鼓勵和培育一系列‘成長型’展會。
另一方面,珠海市會展營銷仍停留在會展局單個部門層面,針對會展而營銷會展,尚未從城市整體層面形成目的地營銷體系,會展營銷相對孤立。為此,聯動文體旅游局等其他部門,構建目的地營銷機構,從城市層面塑造珠海的會展旅游城市形象,也是珠海會展營銷的新思路。
推廣“一會兩地”模式 打造“港珠澳橋頭博覽旅游帶”,從市場的角度看,更多的會展企業把眼光瞄準了粵港澳大灣區。即將通車的港珠澳大橋成為促進珠海會展業發展的“關鍵之匙”。
今年7月5日,珠海國際會展中心、亞洲國際博覽館、香港富豪酒店、珠海橫琴長隆灣酒店共同簽署戰略協議,將積極整合兩地會展場館、旅游度假區、酒店資源,通過以館帶會(展),會展、旅游相輔相成,推廣“一會兩地”模式,共同打造“港珠澳橋頭博覽旅游帶”品牌。“‘一會兩地’,不僅僅是將一個會展活動簡單拆分,部分在香港舉辦,部分在珠海舉辦,它可以有多種演繹。”香港亞洲國際博覽館行政總裁哈永安介紹,更深層的合作則是共同在國際市場上參展推廣品牌形象,共同消化展會業務訂單,甚至共同競標國際協會大會,共同進行人才開發培訓等全產業鏈的互補互動。
為推動三地會展業聯動發展,近年來,珠海市會展局積極嘗試和探討珠港澳三地圍繞港珠澳大橋開展會展業合作的可能性,加強與港澳會展管理部門、行業協會及會展企業的交流合作,共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會展中心區域。
在業界看來,珠海市會展業結構的變化是重新定位會議與展覽地位的信號。因此,確立以會議、獎勵旅游、企業活動為主導,以展覽為重要分支的發展方向,是珠海市會展業內部結構調整的方向。根源上,實行方便參展人員與展品運輸的通關政策、實現辦展政策與標準的無縫銜接,能夠為珠海與港澳合作,引入培育優質展覽、會議、活動奠定堅實的制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