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簡稱中國航展)日前在廣東珠海落幕。依托中國航展,珠海會展業堅持創新驅動,堅定不移從“一展”向“多展”邁進,已初步形成“海、陸、空”齊備的系列品牌會展“矩陣”。在質量和規模上,珠海會展經濟近年來呈現出快速增長的良好態勢,競爭優勢正在形成。
自1996年首屆航展舉辦以來,中國航展已發展成集貿易性、專業性、觀賞性為一體、代表當今國際航空航天業先進科技主流、展示當今世界航空航天業發展水平的盛會。越來越多的企業人士將中國航展視為展出主打產品、展示品牌形象、開拓企業市場的主陣地。珠海會展業從中國航展“一枝獨秀”到多種會展“百花齊放”,珠海也從偏居珠江口西岸的小城躍升為會展名城。
珠海市會議展覽局局長、珠海市航展公司董事長周作德見證了中國航展20多年來的成長。“中國航展的發展可謂‘步步為營’、日益精進,每舉辦一次航展,中國航展的規模及影響力都得到了提升。”周作德說。
從單純的展覽到會展經濟,中國航展顯現強大的輻射帶動作用。中山大學《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綜合影響力評估》報告稱,2016年舉辦的第十一屆中國航展總經濟效益達50.93億元,直接經濟效益為19.22億元,間接經濟效益為31.71億元。
“作為發展潛力巨大的新興服務業,大型會展帶來的經濟效益惠及工業、農業、商貿等諸多產業,形成了特有的‘會展乘數效應’,對于促進餐飲住宿消費、加強合作交流、調整產業結構、增加就業等作用明顯。另外,會展經濟具有很強的城市經濟特色,以其集聚效應、品牌效應及對周邊區域的輻射力,對城市形象的樹立、城市品牌的提升產生積極作用。隨著城市經濟的發展,匯聚信息流、商品流、技術流、人才流的城市又能為會展業的繁榮發展提供有利條件,最終形成雙向驅動的良性發展模式。”中山大學自貿區綜合研究院副院長毛艷華說。
周作德介紹,珠海會展業已初步形成以中國航展為龍頭,國際打印耗材展覽會、綠色創新電力大會暨展覽會、軍民融合展、無人機展、汽車主題展等為補充,“海、陸、空”齊備的系列品牌會展“矩陣”,提升珠海在粵港澳大灣區的會展行業實力和城市競爭力。珠海通過創新發展理念,優化服務管理,升級辦展硬件,旨在提升會展業“可持續發展能力”,加快實現會展業突圍。
一是圍繞“大航展”的核心概念,謀劃更多具有專業性強、關聯性高、成長性好的細分展會,衍生出子母展、系列展,培育和發展新的會展品牌,形成包括軍民融合展、通用航空展、公務機展、無人系統展等在內的航空會展集群;二是向珠海現有的優勢產業靠攏,發展新的展會。依托打印耗材產業和游艇產業,舉辦國際打印耗材展覽會、國際游艇展覽會;三是建設城際軌道交通、會展中心等交通、場地、酒店等硬件設施,提升辦展能力;四是出臺會展業支持政策,以資金支持鼓勵會議舉辦,提高初創展會補助標準,加大會展從業人員的培養力度。
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推進和珠海加快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創新高地、戰略支點和珠江西岸核心城市,珠海會展業正在迎來全新發展機遇。據透露,珠海市會議展覽局正在統籌規劃,在宣傳推介珠海會展發展優勢和城市品牌形象的同時,將引進更多適宜在珠海舉辦的國際知名會展企業和特色會展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