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一批批發市場正轉型為會展型市場,不再只是簡單的買賣,而是成了品牌推廣的窗口。這正是廣州批發市場升級改造的一個方向。記者從市經貿委了解到,以后市區將不再批建現貨交易的市場,而廣州將爭取用5年左右的時間,將33個大型傳統批發市場升級改造為現代展貿交易市場;今后,原有符合條件的傳統批發市場都要改造成現代展貿交易市場。
“會展”市場不再是做簡單買賣
記者發現,除了在硬件上更新提升外,廣州一些批發市場的經營者不再滿足于出租檔口,而是探索新的發展路子。如白馬服裝市場、廣州國際輕紡城、廣東音像城、白云皮具、步云天地、繽繽廣場等,都正轉型做展貿市場,不再是做簡單買賣的批發市場,而是搭建一個營銷平臺,引導商戶做大品牌,市場現場交易減少了,展示功能得到加強,在市場下訂單,發貨在別處,并拓展網上交易渠道,做永不落幕的市場。
記者在廣州老牌市場白馬服裝市場看到,現在大多商鋪都是獨立品牌,而且都是以品牌風格裝修出現,而一樓的中心位置也被騰出來做T臺。白馬副總經理陳慧青告訴記者,白馬不再只是扮演物業出租和商場管理的角色,而是要成為品牌展示的地方,為此市場也不斷幫助企業培育和做大服裝品牌,如組織各地的采購商到商場采購等,做品牌的服務運營商。
現貨交易減少緩解交通壓力
另外,批發市場轉為展貿型市場, 除了市場形象和交易額的提升,還改善了廣州的城市環境。其中最大的效果是緩解了市區的交通壓力。“我市近千家批發市場,以前都采用傳統的現貨、現金、現場交易方式,使得周邊馬路車水馬龍,卸貨的貨車、運貨的手推車使得道路非常擁擠,給廣州的交通帶來很大的壓力。而展貿型市場,更多是展示功能,貨物從其他倉儲地或工廠直接發貨,大大地緩解了市區的交通壓力,提升城市形象。”
據了解,加快批發市場升級改造是廣州“十一五”的重要任務之一。目前有關部門正在為批發市場升級改造制定相關的標準。市經貿委負責人表示,今后,市區內不再批建臨時市場,不再批建現貨、現金、現場交易的傳統批發市場,同一地域不再批準其他投資者建同類小型市場,但鼓勵建設水平更高的大型現代展貿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