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由杭州國際博覽中心總經理唐雪、道同共創科技CEO周景龍以及浙商總會會展業委員會共同發起的2050大會在杭州云棲小鎮舉行。此次論壇以“科技、活動、未來、創意”為關鍵詞,邀請來自不同領域內的杰出年青人,分享創意活動的衍生靈感和想法。
PART1 分享人:杭州國際博覽中心總經理唐雪
關鍵詞:改變
「活動」改變生活
杭州國際博覽中心總經理唐雪女士結合其三十余年的從業經驗以及由創新活動所引發的思考,圍繞“改變”展開分享。
首先,應該清楚意識到行業已經發生的改變。一是活動的營銷價值越來越被重視,無論是以阿里的系列活動為例還是以魯家村的建設發展為例,活動都被視為品牌塑造與傳播的重要途徑。二是關注到人的變化。在這些創新創新活動背后是一群有趣的人在推動著變化發生。以2050為例,其背后是志愿者的力量,他們讓不可能成為現實。而新生代的年輕活力與創造力更是不容忽視。
其次,通過已經發生的改變觸及更多改變發生。一是從跨界到無界,“跨界合作”是大家常提到的概念,那么藝術展與傳統展會之間是否真的存在“界”,除受眾特點有所差別外,事實上都是在傳播特定的信息與內容。二是從會展人到活動人的改變,行業中“大會展”概念呼吁已久,我們需要跳出傳統會展圈用新思維、新模式、新創意以及新的態度來參與到活動中最終真正實現活動創造未來。
PART2 分享人:商湯集團高級研究經理姜翰青
關鍵詞:技術賦能
真實感虛實融合:增強現實式的三維呈現與交互
商湯集團高級研究經理姜翰青先生首先向會場的觀眾們介紹了什么是增強現實,將其定義為一種真實感的虛實融合的方式,隨后介紹了虛實融合的三種方式,一是特定場景內與虛擬物體互動,二是虛擬對于現實物體如畫、標識的反映,三是現實主體下的虛擬可變背景。
對于AR對于展館,活動賦能,姜翰青先生也提出了自己的思考。首先從對于陌生展館環境的實時導覽,通過我們的手機終端,通過AR技術進行實時識別,并為我們規劃實時路徑,在導覽過程中還可以加入具有場館特色的導覽標識,提供更加生動飽滿的用戶體驗。其次,在展館內,各類活動與信息十分龐雜,AR技術將使各類景點標識以視頻的形式表現出來,有助于減輕解說壓力,帶給用戶更為自主和全面的體驗。在介紹完增強現實的具體應用之后,姜院長又深入講解了實時交互部分,通過商湯現有的技術建立數字化模型,使三維交互更加符合實際,達到真正的虛實合一。
PART3 分享人:2050新生論壇召集人趙新龍
關鍵詞:志愿
2050入“坑”記
2050新生論壇召集人/TGO鯤鵬會總監趙新龍先生從“起、承、轉、合”四個部分全面地分享了他與2050之間發生的故事。
趙新龍先生與大家分享了他的2050日記,更加真實地為聽眾們展現了這樣一個具有影響力的活動如何通過志愿的力量從構想走進現實的過程。這個過程無疑充滿了挑戰,甚至包括質疑,但志愿者們懷揣共同的愿景,頂住一切壓力全力籌備好2050的每一個細節,這完美詮釋了“相信你所相信的,堅持你所堅持的”這句話的深刻內涵。2050的slogan是“年青人因科技而團聚”,那么到底什么是年青人,我們得到的回答是:“相信未來的人就是年青人”。
PART4 分享人:北京今日美術館副館長劉樹慧
關鍵詞:新媒體、藝術
新媒體時代的藝術發展與公眾關系
北京今日美術館副館長劉樹慧女士從藝術的角度,分享了新媒體時代的藝術發展和公眾關系。
在對新媒體時代藝術表現形式對觀眾的體驗影響解讀中,劉館長指出新媒體藝術的價值所在,就是為科技企業找到新的市場,為文化產品找到新的形式。通過科技和藝術的結合,展示未來的生活場景,提升和美化市民社會生活。
除此之外,劉館長在論壇中也為參與者講解了“.zip未來的狂想”展覽的幕后故事。這場展覽起源于今日美術館所構建的“未來館”這個項目,它實際上是一個虛擬的線上的,或者是巡展的新媒體藝術展。通過AR、VR等各種技術的使用,和國內外著名藝術家的參與,以及策展人的共同的一些思想,對社會現象做一些探討,引起公眾共鳴,打破以往傳統美學與公眾理解之間的障礙。
通過藝術家的召集,運用AR/VR等現代科技構建具備吸引力的作品。使得每個參與的人可以在其中抓住自己的獨有的瞬間,對每一件作品都有著自己的理解。而其中劉館長所提到的展覽現場沉浸式體驗的打造,也更有利于促進公眾在展覽中的真實體驗,拉近活動和公眾之間的距離。
PART5 分享人:洛可可洛客合伙人馮旭
關鍵詞:想象力
想象力,打造文創IP爆款
消費者如何與我們的文創設計作品產生共鳴?什么才是現在消費升級時代的原創動力?洛可可洛客合伙人/文創中心、賦能中心總經理/故宮貓IP創始人馮旭女士給出了她自己的答案—想象力。
在拋出了這樣一個觀點之后,洛可可將其觀點繼續深入,通過國家經濟數據的展示,揭示了年青一代消費者偏好的改變,以事實說話,最終回歸到文創品開發所應具有的兩個屬性-精神屬性和功能屬性。
馮旭女士通過一個痛點體驗故事以及故宮貓與敦煌兩個文創品系列開發的案例,來向我們深入展示了文創品兩個屬性的具體體現,并且輔之以現場展示,讓觀眾看到了想象力以及科技與文創品的完美結合,也讓現場氛圍愈加熱烈。在演講的最后,伴隨著文創設計宣傳片的放映,一場輕松而又干貨滿滿的文創IP分享至此拉下帷幕。
PART6 分享人:道同共創科技CEO周景龍
關鍵詞:智慧
生命在于「活動」
道同共創科技CEO周景龍先生闡述人類擁有一個獨有的特點是能夠在陌生的情況下產生協作。
而在互聯網的推動下使得成千上萬的人都能夠在網絡上產生協作,通過協作促使“組織”的出現,而組織的生命力在于活動。活動與會展的關系密不可分,結合多年的行業實踐與觀察,從智能科技、跨界創意以及關懷體驗三個維度分享他所定義的新會展概念。
通過對冊簽到、攝影攝像、來賓服務、展位導航、展位接待、觀展助理、虛擬現實、翻譯速記、數字營銷等方面的技術賦能建立全方位的智慧體系,從而提升會展人的工作效率以及客戶的服務體驗。周景龍先生在分享的最后倡議無論是科技領域的人,還是會展領域的人,我們可以共同打造智能會展、用智能會展推動產業發展,再用產業發展創造美好生活。
PART7 :未來「活動」之辯
關鍵詞:展覽
2050年,展覽行業會消失嗎?
丨正方:許鋒
北京華愷國際展覽有限公司總經理
丨反方:王亦磊
晟薈管理咨詢(上海)有限公司創始人CEO
此次論壇中,最具看點的要數壓軸大戲,即北京華愷國際展覽有限公司總經理,中國會展經濟研究會副秘書長許鋒和晟薈管理咨詢(上海)有限公司創始人CEO王亦磊之間的辯論。
二者均在行業內從業多年,有著豐富的經驗和對行業獨特的看法,針對“2050年,展覽行業會消失嗎?”這一辯題,兩位的闡述吸引了在場諸位行業人士的關注。
二位主要圍繞周景龍先生所提到會展行業的三個關鍵詞“交流、交心、交易”展開闡述。
作為反方辯手,許鋒對于當下展覽行業的性質給予分析,當下展覽行業的重頭戲在于交易,而交易很快就不會通過展覽這一渠道達成目的。新興科技的出現,AR/VR等技術的存在將實現產品的感知和體驗,而交易的信任問題,在未來也將會通過技術手段得到解決,從而建立雙方的貿易關系,這些都會導致未來的展覽消失。關于交流和交心,當展覽不再為了達成交易時,未來的活動形式將會類似“Party”或者“嘉年華”。
而王亦磊則提出質疑,展覽的存在不是只有交易,交易的功能會在未來的展覽中重要性降低,但取而代之的將是交流和交心。展覽和會議中還有比較重要的兩個功能,即學習和社交功能。未來的展覽或是會議,只要具備這樣的功能,就依舊具備存在的價值。
二者依舊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在現場的觀眾也同樣按捺不住,想要上前討教。大家的想法和疑惑幾乎達成一致,即我們到底該怎樣去定義展覽?展覽是否是為了交易?當交易弱化的展覽是否還繼續被成為展覽?這可能是會展人應該考慮的問題!
通過此次論壇交流,無論是分享嘉賓還是現場聽眾都紛紛表達了自己對于活動的觀察與未來發展的觀點。傳統會展人不僅要跳出傳統會展圈清楚意識到哪些改變正在發生并影響著會展行業的發展,更需要思考的是如何通過改變觸發改變,推動會展業的變革創新,從而使得行業發展更加符合新時代新經濟的發展需求。誠然,論壇已圓滿落幕,但通過交流碰撞出的思想火花仍將持續燃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