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凌晨4點,《環球時報》網站以《全球最大信息技術展突然停辦》為題,報道德意志展覽股份公司宣布于2019年停辦德國漢諾威國際信息及通訊技術博覽會(CEBIT)。一早醒來,從手機上看到這條新聞,心中不禁一顫,隨即轉發,并發表評論:“此信息重要,不改變就會死!”
展會的衰落與興盛
CEBIT是德語“辦公及信息中心”首字母的縮寫。國內通常翻譯為“信息及通訊技術”。
曾幾何時,CEBIT紅遍全球,信息及通訊業者趨之若鶩。中國展覽主辦方以其為標桿,赴德學習者絡繹不絕。
近五來,在美國微軟、韓國三星等大企業的帶動下,CEBIT的參展商持續減少。2018年展會僅吸引2800家參展商和12萬名參觀者。參觀者數量較2017年竟減少9萬人。德意志展覽公司首席執行官約亨?克科勒爾坦承,“參展公司的數量不斷減少”是停辦展覽的主要原因。
參展商數量為何冷淡CEBIT?輿論普遍認為是“轉型太慢”,即CEBIT沒能及時適應互聯網時代的市場變化,展覽主題守舊,展示內容老化,致使客戶減少,興趣降低。近年來,應德國政府邀請,中國政府及相關行業協會積極組織中國企業參加CEBIT,2014、2015年分別有600多家赴德參展(2014年,CEBIT的參展企業超過5000家)。然而,這種官方措施未能挽救CEBIT的頹勢。
與此對照,美國拉斯維加斯的消費電子展、西班牙巴塞羅那的世界移動通信大會、德國柏林的消費電子展等同主題展會卻欣欣向榮。其中,拉斯維加斯的消費電子展(CES)紅火非常。全球電子技術的知名企業與創研機構匯聚一堂,智能手機、無人飛機、無人駕駛汽車技術、AI技術等全球最新電子產品琳瑯滿目,爭奇斗艷!中國業者為其吸引,大批參展參觀者在元旦之后成群結隊飛赴拉斯維加斯,成為中外新聞的熱點。德國媒體認為,這些展會貼近市場變化,令CEBIT相形見絀。
由此可見,CEBIT的停辦并非信息行業的需求衰退,而是其與行業發展的新需求脫節所致。
德意志展覽公司在宣布停辦CEBIT的同時,表示正在研究數字市場的發展,以確定舉辦新的數字經濟展會。
中國市場也在變化
CEBIT不是知名展會衰敗的孤例。據悉,歐洲著名的時裝展Bread and butter也停辦了。而行業大咖宣布退出知名展會的新聞則常見媒體。如,全球上最大的鐘表企業——斯沃琪集團(Swatchgroup)宣布退出世界上最大的鐘表珠寶展——巴塞爾鐘表珠寶展。又如,菲亞特、雪鐵龍、沃而沃、阿爾法羅密歐、英菲尼迪、三菱、日產等就九大汽車制造商聯袂退出2017年法蘭克福汽車展;奧迪、寶馬、奔馳公司宣布退出底特律汽車展;大眾宣布退出巴黎汽車展……。大眾公司高管甚至宣稱:傳統汽車展越來越沒有優勢,已經面臨死亡。
對于上述事件,中國展覽主辦方不應置身事外,無動于衷!一葉知秋,乃為常識。
在此期間,國內相當一部分展會規模萎縮或增長放緩的狀況浮出水面。其中,房地產展會已銷聲匿跡;汽車展的萎縮已在二線城市蔓延;一些制造業展會招商困難日益明顯。
與此同時,新的展會應運而生,活力盎然。由居然之家、中國國際展覽集團、中國室內裝飾協會和北京家居行業協會聯合主辦、北京中展居然國際展覽公司承辦的“北京國際家居展暨中國生活節”,是針對北京展覽市場,高層次整合資源、適應消費升級需求的新辦項目。2017年首屆舉辦,展覽面積就達到12萬平方米,觀眾超過13萬人次。
積極應變方能立于不敗之地
近與跨國展覽公司某高層交流,就國內展覽項目適應市場變化的問題形成以下看法:
1、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時代已經過去,傳統展會(指老項目)依靠市場產生的慣性力量拉動增長的時代基本結束。
2、新的市場環境逼迫傳統展會轉型升級,其基本方法是:根據參展商或參觀商需求增加新內容、新主題和新服務。
3、凡已舉辦三屆以上的展會,都需要主動增加活力,包括擴充展覽范圍、豐富服務手段。
4、針對新需求開發新項目,要力爭高層次整合資源,高粘性服務行業,高標準服務客商。
5、主辦方的決策者要敏銳把握市場變化,包括關注競爭對手應變市場的舉措,見賢思齊,舉一反三。
6、銷售人員要具備通過參展商和參觀商獲知市場需求變化信息的能力。主辦方應要求銷售人員常年跟蹤10-20個重要參觀商,了解他們對于展會應變的意見。主辦方須及時匯總這些意見,再進行調研,以確定展會項目的調整。
7、營銷業務應在深度服務客商上下功夫,把服務展會和服務行業有機結合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