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二十五年的跋涉,廈門經濟特區已從一個海港成長為一座國際化都市。
“9·8”投洽會已走向最負國際盛名的投資盛宴;國際合唱比賽、國際鋼琴比賽等盛事使得廈門在全世界藝術愛好者心目中的地位越來越重;國際馬拉松賽事不斷擴容,廈門在馬拉松版圖上的重要性已不亞于北京……
這些,還只是已成為現實的,不遠的將來我們還將看到國際會議中心、領事館區、國際游艇碼頭、國際音樂廳、國際奧林匹克網球中心……因這一切,廈門的“國際化”越來越名副其實。
然而,就是這么一個大踏步走在國際化道路上的城市,就是這么一個3年前就獲得“聯合國人居獎”的城市,雖然擁有一個國際化的人居環境,卻始終沒有一個國際品質的社區。
幸好,這一切即將成為過去,只因了會展北片區,只因了海峽國際社區的出現。
一件令人遺憾的事,作為“聯合國人居獎”的獲得者,廈門擁有國際化的人居環境,竟然沒有一個國際化的社區。
一件令人興奮的事,在經濟、文藝、體育等方面都被深深打上國際化烙印的廈門,一座國際化的社區即將面世,填補其國際化人居的空白。
這個“國際化”了一座城的社區,就是海峽國際社區,誕生在廈門最國際化的區域——會展北片區。
國際資本在會展北激蕩
1984年,一位祖籍晉江的香港商人向廈門市政府建議:利用特區的開放優勢,興建展覽城,舉辦國際展覽會,將廈門建成德國的漢諾威。一年后,廈門首個國際展覽會開展,會展業給廈門帶來巨大的綜合效益。
2000年9月,廈門國際會展中心在海景最好的環島路上建成并投入使用,這一為滿足飛速發展的廈門會展業所需而成的建筑,讓廈門真正在國際會展競爭格局中找到了屬于自己的角色。于是,一個地區的展會,成為國際投資資本的盛宴,越來越多的國際資本、項目通過廈門的展會平臺喜結良緣。
去年9月,可承接更高規格國際大型活動、會議的廈門國際會議中心在會展中心北面動工,廈門“會展城”定位更加鞏固。其中,會展北片區功不可沒,國際會展中心,可繼續帶領廈門走出國際化道路,而國際會議中心,則更能奠定廈門海峽西岸核心城市地位。
國際會展中心和國際會議中心在地形上組成了一個“L”型,而且其正好和海峽國際社區的“L”型相吻合,一起組成了一個密不可分的塊狀區域。這是廈門走向世界的起點,也是整座城市最為國際化的區域,更是一個會展和人居相結合的區域。
領事館區在會展北落戶
2006年,第四屆國際合唱比賽在廈門開幕,上百名外交官齊唱《友誼地久天長》,這一動人場景至今仍讓廈門人感動不已。實際上,這只是一個縮影,廈門舉辦各種重大活動,都會積極邀請各國駐華使節參加,“9·8”投洽會上,英、法、加、荷、澳等國政府和企業代表團都由駐華大使、總領事領隊出席;從2003年開始的廈門國際馬拉松賽,亦有多國駐華大使、總領事應邀前來參加。
廈門這一“領事之城”的稱謂可往前追溯一百五六十年。鴉片戰爭后,五口通商,西方列強蜂擁進入鼓浪嶼,至1949年,彈丸小島上竟聚集了14個國家的領事館,而新中國成立后,帶屈辱標簽的“萬國領事館”紛紛撤出鼓浪嶼。直至近半個世紀后的1995年,菲律賓廈門總領事館的設立才重新打開了廈門領事館之路,之后新加坡、泰國廈門總領事館先后入駐,廈門的領事之路順風順水,在10年中就來了3個。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國,擁有兩個以上外國領事館的城市只有八個,而在非省會城市中,僅有廈門和青島。
一個城市在向國際大都市沖刺時,領事館的選址無疑是對區域商務功能檔次的一種認證,更能影響本國跨國公司總部的進駐,領事館群落的分布,也直接反映了商務區是否具備了國際辦公功能。2006年12月,廈門會展北片區領事館區正式奠基,用地面積為26800平方米,計劃建設8棟別墅式領事館舍和配套設施——因為與閩南地區經濟交往密切的東南亞國家,華人眾多,在廈設領事館的興趣濃厚,至少能容納8個領事館的館區才有足夠的升級空間。
毫無疑問,新領事館區將更有利于提高會展北片區的CBD地位,同樣,對普通市民來說,領事館聚集地往往是一個“貴氣”十足、名流出沒、奢華而又安全的神秘區域,呈“L”型擁抱領事館區的海峽國際社區,不僅坐擁領事館區的光環,也分享了她的胸懷和視野。
經濟樞紐在會展北成形
僅僅是在四年之前,發展總部經濟對廈門來說還只是一個設想,如今,廈門開始成為大型跨國公司、國內企業和集團運營中心的聚集之地和拓展之地,世界500強企業已有50多家在廈門落戶。尤為值得一提的是軟件園二期和觀音山商務營運中心,這兩個項目,使得廈門成了真正意義上的總部之城。
2006年6月18日,微軟“安家”廈門軟件園二期,將福建省第一個技術中心設在了廈門。其品牌效應引來了一大群IT企業,去年“9·8”投洽會上,包括IBM、思科、西基等在內的國內外著名IT巨頭紛紛簽約廈門。公開信息顯示,截至去年年底,已有214家企業摩拳擦掌準備進入園區,165家簽訂了購房協議,11家企業已正式進駐。
和軟件園二期一樣,作為海峽西岸最大的商務中心區,觀音山國際商務營運中心也正在會展北片區崛起。根據公開的資料,該商務營運中心,合計規劃用地96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約220萬平方米,計劃建設65幢商務大樓的國際商務營運區及配套生活區、山體公園區等四個功能區。
盡管目前該營運中心還在建設,但諸如七匹狼、九牧王、鴻星爾克、安踏、虎都、特步等名企業,已在觀音山國際商務營運中心企業自建區確定選址,其中七匹狼、九牧王、安踏等企業已進入方案設計階段。
環顧軟件園二期和觀音山商務營運中心四周,可以夠得上“貴族血統”的,僅有海峽國際社區,該社區與這一CBD僅一步之遙。可以想象,軟件園二期、觀音山商務營運中心等,將在幾年內為這里帶來大量的高端人群和高知階層,讓這一區域的居住特色更為凸顯,成為廈門看世界、世界看廈門的一個窗口。
高雅藝術在會展北綻放
近年來,國內不少城市都在打文化牌、提出建設“文化大市”的戰略規劃,惟獨廈門,于2001年提出了建設“藝術之城”,“這是一個戰略選擇”,正如廈門市文化局的領導所言,其重要意義已經越發凸顯。
2006年7月,鷺島廈門成為世界各地2萬多名音樂愛好者的朝圣之地,因第四屆奧林匹克國際合唱比賽在這兒舉行。這可是在PK掉名城威尼斯、悉尼和布拉格之后才贏來的機會啊。比賽的成功,讓國際文化交流基金會主席、第四屆世界合唱比賽組委會主任岡特·鐵馳非常滿意,他很快做出決定,將世界合唱藝術中心建在廈門。
柴可夫斯基國際青少年音樂比賽,又稱“小柴”。2002年,“小柴”獨獨選中了廈門,這是建國以來,第一次在中國舉辦的真正意義上的國際音樂大賽。為什么是廈門?因為廈門擁有自己的愛樂樂團。
作為中國鋼琴演奏藝術的最高賽事,今年起,中國國際鋼琴比賽永久落戶廈門;第六屆全國舞蹈比賽,吸引了全國一流舞者,廈門小白鷺民間舞團,在群體舞中奪冠,文化部決定,要把廈門打造成舞蹈基地。
然而,筆者注意到,盡管這些全國性乃至全球性大型藝術賽事紛紛落戶廈門,但廈門卻至今沒有國際性的音樂廳和藝術劇院。幸好,國際音樂廳(500座)和現代藝術劇院(1200座)將在會展北片區崛起,填補廈門在藝術硬件設施方面的空白,讓廈門的藝術之城形象更直接,也更具體。
海峽國際社區,是離這兩座音樂殿堂最近的住宅項目,其業主將能夠朝夕聞“道”,與藝術相伴。更何況,在海峽國際社區之內,還有一個長達一公里、堪比白鷺洲的國際雕塑公園,來自法國、意大利、南斯拉夫的三位著名雕塑家,將以國內罕見的場景雕塑手法展現海洋主題文化,為海峽國際社區增彩。
陽光運動在會展北享受
廈門打造國際級運動的步伐,從未如此快捷和高效,2002年12月3日,一條普通市民關于在廈門舉辦國際馬拉松賽的建議,竟迅速地被落實成一項“產業式”運動,第一屆廈門國際馬拉松賽于2003年3月30日開幕。經多年經營,廈門馬拉松已成為中國著名賽事品牌,2007年廈門國際馬拉松,吸引了來自49個國家和地區的24622位選手參賽,廈門從此有了“馬拉松之城”的美譽,而環島路也被稱為“世界上最美麗的馬拉松賽道”。
而要打造一個運動之城,僅靠被視為傳統“大眾運動”的馬拉松賽事當然遠遠不夠,當一個城市成長蛻變得足夠都市化、國際化后,當越來越多的城市精英開始學會享受生活時,精英運動的盛行便成為必然。廈門,在這兩者的結合上,同樣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私家游艇是國外富豪的私寵,在國內并未為新富階層所熟識,然而,建成后很可能是中國乃至亞洲最大的一個游艇碼頭項目就已經開始動工,引風氣之先,這一切與廈門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以及閩南富豪群體驚人的經濟優勢是分不開的。
就在這個游艇碼頭項目旁邊,國際奧林匹克網球中心也將拔地而起,國際網聯已將此作為競賽場館,將引進世界網球頂級賽事。該項目占地12.5萬平方米、總投資4億元、規劃中有1座可舉辦最高等級國際賽事的5000人座中心賽場。
海峽國際社區的業主,向左走,就是奧網中心,說不定有一天納達爾和費德勒就在家門口進行巔峰對決;向右走,是廈門馬拉松的起點和終點會展中心,可見證冠軍的誕生;往前看,是國際游艇碼頭。在陽光下擁抱自然的那些,就是閩南的財富精英——還有比這更高檔的配套嗎?
國際人居在會展北啟航
2004年,廈門人笑了。美麗的鷺島再次戴上耀眼的光環。全球人居領域最高規格獎,2004年度“聯合國人居獎”花落鷺島。這意味著,廈門在爭創全國首批文明城市、加快構筑海峽西岸經濟區重要中心城市進程中又邁出了重要一步。
在近幾年發布的《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中,廈門市競爭力一直排在全國前列。1996年以來,廈門市在城市衛生、園林綠化、環境保護、城市交通管理等方面獲得一系列國家評定的、最高等級的榮譽稱號。除了“聯合國人居獎”,還摘得了全國首批文明城市、“中國人居環境獎”、“國際花園城市”第一名桂冠。
然而正是在這樣一座“國際人居城市”,卻至今沒有一個國際化的社區,這不免令人遺憾。早在去年,就有人預測,這樣的國際化社區,將很可能在會展北片區出現。“該區域未來的發展趨勢,尤其是國際游艇碼頭這樣的超豪華休閑娛樂設施,面對的客群將非富即貴。這一片區最大的特色是配套的高端化發展趨勢和越建越豪華的住宅。”
不妨做個游戲,在地圖上將國際會議中心、國際會展中心,國際游艇碼頭、奧林匹克網球場,國際音樂廳、現代藝術劇院等項目標上圓點,我們會發現,他們形成了一個半圓,其圓心就是海峽國際社區所在地,同時,我們還能看到,在這一系列商務、藝術、運動等方面的“國際”配套包圍圈之中,并無其他住宅項目,這一優勢使得海峽國際社區一出生就風華正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