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節慶活動是促進經濟發展和城市知名度提升的“火焰”,它不僅給當地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而且促進旅游發展、促進對外文化交流、促進文體事業繁榮。正因為節慶對樹立城市形象,拉動城市經濟有極大作用,所以目前國內各地無不花樣百出,努力打造自己的品牌節慶。其中不乏成功的例子,如青島的啤酒節、濰坊的風箏節都是成功的典范,現在這兩個節都已是全國乃至全世界知名的節慶活動了。這些融文化交流、經貿合作、旅游觀光為一體的節慶活動對當地經濟都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但節慶活動辦得不好,則會成為勞民傷財,吞噬地方公共財政的海水。許多地方的節慶活動,今年辦了,明年就不知其蹤了,短命的節日比比皆是。
節慶資金使用效果缺乏有效監管和評估據不完全統計,目前中國各地區、各民族、各類型節慶活動約有21個類別、5000余個。“文化搭臺,經濟唱戲”成為婦孺皆知的賺錢公式,但泛濫的節慶搭上雷同而粗制的內容,已經讓大眾厭倦。
我們的節慶已從傳統的民族節日、法定節日、西洋舶來節日向省市、區縣甚至鄉鎮一級的節慶遞進。這些節慶大部分是讓想本地迅速“走向世界”以便于更好招商引資而“人造”的節。因為招商引資已經成為一些地方政府考核官員政績的重要標志。越是欠發達的地方,招商引資就越困難,就越是寄希望于節慶活動,勞民傷財也在所不惜,其中既有虛榮的因素,也有無奈的成份。“這主要是因為政府財政支出還存在很大的隨意性”,中國社會科學院財貿經濟研究所
中國貿促會展覽部副部長沙克仲認為,這其實是一個公共政策的問題。政府根據什么要對節慶活動進行投資,這些公共政策制定得是否有些隨意,財政資金投入到節慶活動的哪些方面有沒有透明度,有沒有人監管,誰來做決定,包括有些地方建展館,或者投入辦一些大的展會都會出現這些問題,這是公共政策和政府管理的問題,超過了節慶本身的范疇。
節慶活動應市場化運作
搞節慶活動是地方政府繁榮區域經濟的一種重要手段,節慶活動搞好了,在收獲經濟效益的同時,還能獲得最大的社會效益。許多地方政府甚至成立了專門的機構,將它作為一個新興產業來抓,并為此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結果卻出現投入多,回報少的現象。對此,沙克仲的觀點是,任何一個活動,包括會展、節慶活動都是有風險的,投入多但是最后沒有達到預期的成效,可能就辦不下去了,這很正常。如果這是市場行為的話,也沒什么可奇怪的。在他看來,政府應該給一些政策,還有環境、基礎設施方面的支持,直接主辦這些活動可能風險就比較大,投入和產出就有可能不成比例,畢竟政府與企業是不一樣的,企業拿出自己的錢總是要掂量掂量,不會輕易就做出決定。
杭州市會展協會節慶活動管理處處長金中偉則十分明確地說,搞一次節慶活動應該能帶動當地的人流、物流、技術流、資金流,或者帶動一些地方產業的發展。他說,節慶活動應該體現出科學發展觀,既要受到老百姓的歡迎,又要能給老百姓帶來實惠,還能夠彰顯和諧社會的成果和各方面的發展。如果做成表面工程,沒有給老百姓帶來實惠,不能促進當地經濟的發展,無法收到應有的效益,流于形式,必然無法生存下去,像這類的活動不宜提倡。
節慶活動如果是市場化運作,而且能夠結合當地特色和老百姓喜歡的一些活動,就不會存在勞民傷財的問題了。金中偉舉例說,杭州今年提出打造生活品質之城,他們圍繞這個主題,包裝健康生活、休閑生活、舒適生活、藝術生活、美麗生活、創業生活。作為休閑城市,搞一些創意產業博覽會、休閑產業博覽會、絲綢時尚節等等,這都是具有當地本土特色的,其他地方搞不起來的東西。杭州的IT產業比較有基礎,他們就在電腦領域搞一些節慶活動,緊密結合自己本土的區位要素和產業層次來辦,形成一種經貿互動,把自身的價值挖掘出來。如果光靠財政的錢去運作,用老百姓的稅金來運作,情況就不一樣了。
結合地域特色發展節慶文化
一個節慶能否做到成功,關鍵在于它能否做到雙贏,即做到組織者與參與者雙贏。雙贏應該體現在兩方面,一是社會效益,二是經濟效益。組織者在開始要投一點錢,但最終應該獲得回報。
作為2006年度中國十大節慶理論人物,
辦好節慶活動,首先要創新思路,同是2006年度中國十大節慶理論人物的金中偉說,要結合本土特色。比如杭州的竹資源十分豐富,并已初步形成竹筍、竹建材、竹家具等系列產品,竹產業年產值達25億元,竹業收入已經成為山區農民的重要收入,成為推進生態市建設、發展優勢特色產業、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資源,在建設“生活品質之城”中發揮了獨特作用,占據一席之地。所以,他們在今年舉辦了首屆“中國·杭州竹筍節”,獲得巨大成功。其次,要堅持市場運作和當地的經濟發展相結合。像杭州經濟比較發達,政府就可以出資辦節,企業的參與性也比較高;如果當地的經濟基礎不是很好,投資很大的節慶活動就不是很劃算了。所以他們現在的管理也是分層次管理,組委會主要是抓大的,具體事宜則由企業設計具體方案進行市場化運作。其三,要促進當地會展經濟的發展,給當地企業帶來商機。第四,要堅持以人為本,要有鮮明的特色。五要開放辦會,在策劃階段就要廣泛征求意見,還要吸引外地企業也能來這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