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近幾年中國會展業的發展,與以往辦展思路不同的是,最近一段時間,我國各級地方政府辦展趨勢下在從“綜合型”展會向“專業化”展會轉變。如山西省9月舉辦的中國(太原)國際煤炭與能源新產業博覽會、云南省10月舉辦的中國云南普洱茶國際博覽交易會、青海省11月舉辦的中國(青海)國際清真食品用品展覽會,以及吉林省將于2008年4月舉辦的首屆中國長春制造業博覽會等等。這一現象引發業界諸多思考:綜合型展會(如投資洽談會)為何不再受政府追捧?對于中國會展業來說,這一辦展趨勢說明什么,預示著什么?專業展如何成為品牌展會?就此,特別邀請業內專家細致分析、精確解讀,為廣大讀者、從業者以及中國會展業的發展提供一種思路。
主持人:
張麗----中國會展雜志編輯
特邀嘉賓:(按姓氏筆劃排名)
張松才—--寧波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寧波市會展工作辦公室主任
劉紅鋼----成都市貿促會副會長、成都會展業發展辦公室副主任
劉松萍----廣州大學教授、廣州市會展產業研究所所長
主持人:在會展業被各省市級政府關注的前幾年,各地首辦的展會都以“某某投次貿易洽談會”為“賣點”來推動當地經濟發展。但從最近各地的情況來看,無論是會展業發達地區,還是會展業剛剛起步的省份,新辦展會都在走專業化這路。三位認為通過這一現象可以說明哪些問題?請分析說明。
張松才:我認為這是會展行業辦展走向理性發展的必然之路。在會展業剛剛起步的時候,政府辦展更注重現場效果,場面是否紅火,參展商與專業觀眾是否“熱情”。特別是辦這種綜合性的經貿洽談會,很能夠為當地造勢。但經貿洽談會也有它的弊端,如展期時間短,交易活動無法延伸(洽談活動只能在短短的兩三天內進行);行業細分不明顯,只要涉及到商業洽談的項目都可以參會〔造成參展商不夠專業,觀眾也不夠專業〕等等。所以,政府辦展會走專業化之路是會展業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
劉紅鋼:近幾年來,各城市會展業發展速度相當快,由于社會產生分工細化之后,各城市辦會、辦展不再是大而全的思路,而是自然地從一開始的綜合洽談會轉向專業化,企業和商家們需要一種專屬領域的平臺來互相交流,商家們在專業化層次上需要政府提供這樣的平臺。從政府服務于會展、服務于商家的角度講,應該走專業化之路,一是滿足企業和商家的需要,二是體現政府引導,企業運作的辦會辦展思路。
劉松萍:展覽走專業化之路是國際會展發展的趨勢,專業展覽才能符合企業參展目標要求,達到展覽目的。會終究是一個市場行為,要符合參展企業的需要,才能持續發展,同時,專業展可對當地產業起促進作用,在經濟轉型時期尤其重要。
主持人:對處于會展業起步,發展階段的地區來說,辦專業展與綜合型展會的區別體現在哪些方面?
劉松萍:一是促進特色產業升級的需要,展會為區內產業服務,通過優勢產業孕育富有特色的行業會展,又通過行業品牌會展的形成為本行業的騰飛提供契機,最終形成特色產業與會展之間的良性互動關系。二是依托初具規模的展覽會。三是與資源結合。四是與市場結合。五是信息越不對稱的領域越容易成功。
張松才∶專業展有它獨特的個性。行業更細化,參展商及專業觀眾更對口。特別是會展業發展水平處于二三級的省市,依據當地特色辦出更專業的行業展會,是壯大產業發展、促進當地經濟進步的有效方式之一。在行業選擇上,應該依據自身優勢與特色,辦區別于大眾的、能為當地及整個行業發展帶來機遇的展會。
劉紅鋼∶無論是哪個城市,起步階段都要舉辦一些綜合型展會,綜合展能吸引人氣,拉動市場營銷。當綜合展培育出想要達到的效果之后,找到一定支撐點,就要通過逐步舉辦專業展來替代,讓政府、企業得到雙贏。從這方面講,專業展一旦培育成功,其“壽命”通常都比綜合展長。以我們的經驗,成都市除西部博覽會這種綜合展較有影響和規模外,目前看來,還是汽車展、家具展這種專業展會,規模和影響力更大,更受參展商、經銷商歡迎。
主持人:選擇一個行業辦品牌會,從而拉動當地經濟發展——這是很多省市政府辦展的基本想法。但是選擇什么樣的行業?辦哪種規模的展會?是值得思考的問題。對此,請談談各位的觀點與建議。
劉紅鋼:以我們的辦展經驗來看,首先,培育品牌展會,要緊緊圍繞政府重點打造和培育的重點產業,要符合地方經濟發展方向,要依托現有的產業特色,有產業集群。近年來,成都市政府提出展會要服務于產業,從本地自辦展來說,目前成都市有家具和女鞋兩個較大的產業集群,這兩個產業完全有能力從設計到生產再到外銷一條龍的系列產業支撐,因此,已擁有較大規模和影響,已成功舉辦八屆的成都國際家具工業展覽會以及正在培育的女鞋展將是我市重點打造的品牌展會。相信成都完全有能力通過舉辦這些規模大、影響大的專業展來充分帶動地方經濟發展。
從外來展來看,糖酒會是個切實的例子,在成都舉辦的糖酒會有如此影響,其根本原因就是:四川是農業大省,食品加工業相當發達,酒類企業在全國數一數二,有足夠的產業基礎。企業在展會上嘗到甜頭,就愿意參展并擴大其展位數和面積,使整個展會影響和規模不斷擴大,已經形成良性循環的效果。
主持人:從各媒體報道相關展會的新聞來看,省市級政府對于首次舉辦的專業展會的宣傳力度是非常大的。有的甚至夸張到令展商都產生置疑。從投入與產出比來看,各位嘉賓認為如此大費周張的宣傳工作對展會本身是否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張松才:我個人認為,對于首次舉辦的展會,強化宣傳是有必要的。畢竟,展會是信息經濟、眼球經濟,需要招商、招展。但從本質來看,辦展還是要按照會展自身的規律來辦,以市場取向和專業取向的要求來辦。并且,成熟的展會,應該取消大肆宣傳的方式,而應該開展有針對性的策劃宣傳,這樣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目前我們寧波的很多展會連開幕式都取消了,這也是節約辦展、務實辦展的方式之一。
劉紅鋼∶展會宣傳要根據展會情況而定,我認為,在做宣傳策劃之前,要分為會議論壇、節慶活動、專業展覽三大部分。
首先,會議論壇就需要在邀請專業領域里的領軍人物上下功夫9在論壇上發表其獨到的觀點,引起重視,比如成都市已舉辦了五屆的中國國際軟件合作洽談會,我們就會把邀請演講嘉賓作為重點。再比如2006年我們承辦的中國-歐盟投資貿易合作洽談會,雖然會期沒有直觀的成果,但是4884場下一對一的洽談和30%以上的洽談成功率,給企業帶來的間接效應確是無法估量的。如果是舉辦節慶活動,就要通過大眾媒體的廣泛宣傳,通過平面、電視、網絡、廣播、戶外媒體全方位的宣傳,擴大其對外影響。對于專業展覽,重點要放在專業推廣、招商方面。當達到一定數量和規模,突破區域型展會之后,再通過大眾媒體全面地宣傳。
總之,宣傳工作是否成功,需要根據展會情況精妙地制定宣傳策劃方案,使投人的宣傳費用和其他宣傳成本在展會上得到最直接的體現,達到最好的效果。
劉松萍∶從投入與產出比來看,大費周張的宣傳工作對展會本身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不同的媒體與新聞協作系統上進行展覽的宣傳,費用有很大的差別。一是低成本廣告投放與服務創新才是展覽組織者需關注的重點,靈活應變不同的媒體組合策略,才是宣傳推廣的關鍵。二是選擇媒體主要看媒體的對象是否是展覽企業的目標參展企業。如果是消費品的展出,可以選擇大眾傳媒,包括大眾報刊、電視、電臺、集中地的招貼、旗幟等。如果是專業性質的貿易展出,就在綜合媒體上刊登廣告,要選擇使用生產和流通領域里針對觀眾的專業媒體。包括專業報刊、內部刊物、展覽刊物等。三是加大對專業買家的邀請,另外可多建立戰略伙伴加大海外的推廣宣傳。四是在宣傳策劃上加大網站宣傳和軟新聞工作。
主持人:曾經有不省當初辦得場面紅火、影響廣泛的展會在市場競爭中被淘汰出局(當然這當中的原因有很多)。要想避免被淘汰出局,對于新創辦的專業展會來說,應該從哪些方面加以強化?
劉松萍:我認為一是從參展商方面加以強化。有大量的專業買家,有高品質的專業買家,因應不同市場的經濟環境,招攬買家的策略及所投放的資源會做出相應調整;二是從專業買家角度,展覽的規模、展品種類和品質,另外就是增值服務;三是市場策劃及宣傳;四是行業的認可和權威性,行業帶動性〔潮流引導,科技推進〕;五是展覽的聲譽;六是鮮明的主題(時代感,獨創性)七是加強國際化程度;八是實效性:新政策的發布〔權威性〕,新規則的討論〔前瞻性〕,以及新標準的提出(規范化)。
劉紅鋼∶一是要有創新,新創辦的專業展會一定要結合該地區特色。二是要制定完善且適合的發展戰略部署,包括步驟、目標、任務、措施等。三是要逐步摸索出適合該展會發展道路的卓有成效的宣傳推廣方式。
主持人:現在都在倡導節約辦展,對于首次舉辦的展會,是否應該弱化或取消開幕式?為什么?政府辦專業展如何走節約化這路?
劉紅鋼:政府倡導節約辦展是大勢所需,思路是好的。不管什么展會,一定要控制請客、講排場等不必要的開支。政府可要求企業樹立節約觀念,不講排場,不講面子,將經費用在實際工作上,比如展具、展臺的循環利用等。關于開幕式,不能一概而論地為了節約而取消,該舉辦開幕式的展會還是有必要辦,只是在形式上要杜絕鋪張浪費,達到預期效果即可。
劉松萍∶不一定取消開幕式,因為開幕式也是一個宣傳手段,但可以弱化,力量放在對行業權威人士的邀請上。政府辦專業展走節約化之路,一是使用專業人才或機構,減少中間環節;二是擴大銷售收入;三是充分利用贊助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