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項目數量多,增長粗放,在廣東全省展覽業快速發展下,而展覽價格缺乏有效監管機制,展覽主體普遍慘淡經營。近日,深圳市商業聯合會林慧拿出的幾份相關調查結論“嚇”了廣東會展界人士一跳。
林慧直指,她的調查發現,廣東展館建設資源嚴重浪費,廣東省內目前展館已達56個。廣州、東莞等地近年來都蓋了不少展館,深圳國際會展中心面積達28萬平方米,而與規模過度擴張對比,這些展館的平均每平方米收入正在逐年下降,面臨“吃不飽”的局面。
林慧建議,廣東省政府應從宏觀層面加強會展業的規劃,地方新建展館必須服從全省展覽產業規劃。
廣東省旅游局局長鄭通建議:“應該將會展業納入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現在展館建設傾向于把展館搞成標志性建筑,中看但不中用,這個思路不利于展覽業可持續發展。”他認為,千萬不要把展館搞成標志性建筑,這樣運營成本很高,自然“吃不飽”。據他了解,國際上很多著名大型展覽中心設計都很實用、簡潔。
他還建議,展館設計應該考慮與周邊酒店的設施配套環節,“比如首爾的會展中心就有條內部通道與周邊酒店接駁。”
林慧拿最近中國貿促會對全國展覽業服務質量滿意度的一份調查出來說話。根據調查,各方面對全國展覽業的滿意度呈現下降趨勢,2007年從56%下降到53%,又低了3個百分點。
“展覽項目數量多,增長粗放,在廣東全省展覽業快速發展下,而展覽價格缺乏有效監管機制,展覽主體普遍慘淡經營,辦展水平和采購商約請方面都因此大大縮水。”林慧分析。
林慧指出,重復辦展愈演愈烈,有些一個地市或相鄰地市同一年里雷同的展會竟然多達八個。她建議,要規范省內同一行業的雷同展會,整合資源,打“廣東牌”,在廣交會、深交會外再多培育幾個名展,比如培育十大展會。
林慧認為,造成以上情況的最主要原因還是展覽業競爭無序,“魚龍混雜,全社會都可以辦展,沒有門檻也沒有統籌”,惡性競爭導致兩敗俱傷,甚至傷害了“廣東會展業”這塊金字招牌。
“我建議廣東馬上開始制訂《廣東省展覽業管理條例》,”她說,我國至今還沒有一部規范的法律法規和行政規章“管一管”這種現象。她說,一部法至少可以讓一個產業從法制化入手真正實現有序的市場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