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當地媒體報道,此次搜查,有部分手機、MP3產品被當場收繳。這就意味著,被搜查的51家公司無法按原計劃參展。而此次搜查事件的影響已經遠遠超出了CeBIT展會本身,且余波仍在震蕩。
國際大展成中國廠商雷區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今年以來,中國企業先后在德國的科隆和漢諾威展會上遭遇了被搜查事件。
3月12日,在第30屆德國科隆國際五金展及DIY技術展覽會(以下簡稱科隆五金展)上,中國企業再次觸及了知識產權保護的敏感神經。據媒體報道,在此次科隆五金展上,中國企業被控案例多達16起。被控產品包括電動工具、水準儀、木工工具和小五金等。盡管中國展團在該展會上取得了歷年來最好的成交收益,但與此同時,此次展會也是我國企業產品被控侵權最多、引起糾紛最為嚴重的一次。
值得關注的是,這次科隆五金展上,中國企業遭遇的被指控方式包括外國廠家雇用警察、律師直接到被控參展攤位,廠商通過展會當局、中國組委會一起去找有關攤位,通過法院行文送達攤位等。其中,發生在展會開幕當天下午由侵權糾紛發展到與德方警察發生沖突是最嚴重的涉及知識產權的事件。雖然在我國駐德國使館的大力協助下,此次沖突很快得到了解決,但造成了不利影響。
應該說,CeBIT展會是今年以來,中國廠商第3次在國際大展上遭遇搜查門事件。
繼家電后消費電子成重災區
早在2001年,南昌齊洛瓦公司參加科隆家電展時,由于使用的商標超過意大利齊洛瓦公司授權的期限,被起訴侵權,該公司在精心布置的展品在展會開幕之前就全部被當地警察沒收,損失相當慘重。此后,中國家電企業參加科隆家電展時,仍然心有余悸。隨著中國家電行業的逐步成熟,以及科隆家電展組委會的不斷努力,這類事件逐漸在減少。
隨之而來的是,由于消費電子行業的快速發展,參加國際大展遭搜查事件頻頻發生,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勢。2007年3月,在CeBIT展會上,包括愛國者、紐曼、深圳邁樂數碼等在內的一批國內MP3企業,就曾因涉嫌非法使用意大利公司Sisvel的專利而被查抄。
據德國警方稱,近年來不斷有專利所有者檢舉指控參展商在CeBIT展會上的侵權行為,且檢舉風潮大有愈演愈烈之勢。在此情況下,德國警方最終決定在本次展會上進行大規模搜查取證。
同樣是在德國,全球最大的閃存生產商SanDisk也因涉嫌非法使用Sisvel的專利,在去年舉辦的德國柏林國際消費類電子展覽會(IFA)上受到搜查。有業界人士認為,這場持續幾年的知識產權博弈的背后即是對2006年收入高達1617億美元、正以每年近20%的速度膨脹的全球消費電子產品市場利益的爭奪。
重視出國參展的有關規定
事實上,隨著近幾年國際幾大展覽巨頭進駐中國市場,有關出國參展如何避免侵權現象發生,已經成為巨頭們招商中的首要任務。2007年8月20日,科隆國際展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科隆國際)與其中國組團單位代表在北京簽署了《關于合作保護知識產權的諒解備忘錄》。根據雙方事前達成的共識,各組團單位除完成其組團參展的責任外,還有義務維護展覽主辦機構的利益。
按照科隆國際展覽有限公司代理首席執行官赫伯特·邁納的說法:此次與中國24家組團單位簽署知識產權備忘錄,是向有效阻止展會期間的侵權行為邁出的重要一步。
據記者了解,科隆國際與中國組團機構簽署知識產權備忘錄,是目前境外展覽主辦機構中的第一家。對此,中國貿促會展覽部副部長沙克仲在早前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此舉表明科隆已經將知識產權保護工作具體化了,同時也表明科隆國際與中國合作伙伴都具有知識產權保護的意識。
記者從有關方面獲悉,早在今年CeBIT開展前,一份由德國漢諾威警察局簽署的通知,就已經通過展會的主辦方下發到參展企業。這份通知專門用中文發出。據記者了解,由當地警察局以中文發出的通知還是第一次。
但問題是,有的企業在CeBIT展會上并沒有侵權,所謂的侵權涉及到的是一個行業專利的國界問題。
參展企業要學會自我保護
事實上,在關注多起中國企業出國參展遭遇被搜查事件時不難發現,有的時候,在產權糾紛發生時,一些外商僅憑口述或沒有法律約束的文件對我方人員進行指控、索要錢財,而絕大多數中方人員不能講清楚自己是否侵權,找不到相應的辦法回擊,十分被動。
針對這一現象,沙克仲強調指出,中國企業到境外參展,遇到的問題很多,有時候很難界定哪一方是侵權行為,或者哪一方被侵權了。如果中國企業真有侵權行為,該如何應對?這些都需要專業律師提供專業的服務;如果,中國企業并沒有侵權行為,卻被誤告了,或者被清理出場,這時就更需要專業的法律人士幫助中國企業維護自身權益。
華旗數碼總裁馮軍接受媒體采訪時指出,中國力量在崛起的同時,既要反思自身海外競爭策略,避免同質化,解決專利問題,也須在必要時正面應戰,避免被動挨打。
令人深思的是,在此次CeBIT展會上,一些企業在繳納保證金后,可以繼續參展,但是否存在侵權行為,目前德國有關方面尚未做出最后結論。而此次搜查門事件已經極大地影響了中國企業在國際上的聲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