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華東進出口商品交易會(簡稱華交會)、中國•天津投資貿易洽談會(簡稱津洽會),以及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簡稱廣交會)一向被稱為我國外貿的風向標和晴雨表。記者調研發現,我國自2002年以來每年超過20%的出口高增長周期可能行將結束,一些勞動密集型、產品附加值較低的中小外貿企業面臨嚴峻挑戰。
三大會展傳遞的“紅色信號”警醒國人,但種種跡象也顯示,人民幣加速升值和國際市場需求的急劇波動,正促使我國外貿企業加速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的步伐。
外貿企業面臨嚴峻挑戰
參加廣交會的全球最大微波爐生產商——格蘭仕微波爐電器有限公司一位銷售經理說,僅因為人民幣因素,家電的出口成本就上升了5%,公司在廣交會開幕前已經向海外采購商發出了明確的提價信息。
上海紡織(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沈耀慶反映,僅與半年前相比,人民幣升值就將企業出口成本抬升了10%,利潤下降四成左右,企業對人民幣升值的承受能力已趨近極限。
與此同時,參加華交會的浙江省紡織品進出口集團副總裁周建雄表示,人民幣升值令企業進退兩難:過去半年多來,由于對人民幣升值步伐估計不足,企業結匯時出現虧損;調高價格后又導致訂單流失,今年以來公司出口同比下降達7.8%。
在本屆華交會上,絕大多數出口企業為應對人民幣加速升值這一不確定因素,大多以“6.9:1”的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對外報價,以減少3至5個月后的收匯風險。許多中小企業認為,如果人民幣升至6.7以上,“生意就無法做下去了,企業只有關門。”
結構調整是必由之路
在受人民幣升值影響較大的家電行業里,康佳的海外市場銷售人員卻信心滿懷:“我們今年的出口會繼續增加。”原因是他們今年“推出了很多新產品、新設計,很受海外客戶歡迎”。
還有不少企業通過加速自有品牌和自主知識產權建設保持市場份額。電信設備生產商德力西國際市場開發部經理于和表示,該公司高壓電纜的出口將增長40%至50%。他說,即便電子信息產業受匯率升值沖擊較大,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品牌的企業利潤率仍然較高。
高檔機械手表是歐洲的傳統強項。天津海鷗集團曾經是我國第一款國產機械手表的創造者,代表了天津輕工業發展的輝煌歷史。近年來,雖然我國機械手表行業整體不景氣,但天津海鷗集團通過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機芯,在出口上實現了“第二次起飛”。本屆津洽會上,天津海鷗集團自主研發的“三問表”、陀飛輪表、萬年歷表吸引了不少國外客商。
除了加大自主創新,部分勞動密集型企業獨辟蹊徑,以“中國特色”取勝,走獨具特色的民族化之路。津洽會上一家公司生產的江南山水畫純手工折扇,外形和工藝帶有典型的中國特色,今年公司的出口訂單較去年仍有一定數量的上升。
國家權威部門預測,盡管一季度出口形勢不樂觀,但當前外貿還在正常區間運行,符合政策預期,預計今年進出口仍將保持15%左右的增速,外貿形勢仍在可控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