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際會展文化節暨中國會展年會是我國規格最高、影響最大、參與最廣的會展業理論探討盛會。本屆展會以“激情·創意與會展文化”為主題,有來自澳門、長春、上海、寧波、成都等全國40個城市的近500名會展專業人士參加。
在這屆年會上,近年來會展經濟異軍突起的義烏收獲頗豐:義烏市獲得“2007年度中國(服務設施)最佳會展城市獎”;中國義烏國際小商品博覽會獲得“2007年度中國(參展效果)最佳展覽會獎”;金華市委常委、義烏市委書記吳蔚榮獲得“改革開放30年中國會展業特別貢獻獎”;義烏市副市長武雅斌獲得“2007年度中國會展十大新聞人物獎”;中國小商品城會展中心獲得“2008-2009年度最受會展人關注的展館獎”。
在金光閃閃的獎杯背后,人們不禁要問:以小商品聞名全球的商城義烏究竟靠什么撐起了新興的會展經濟?蓬勃發展的會展經濟究竟對義烏又起到了什么樣的“反哺”作用?義烏的會展經濟能否持續打造出一張又一張諸如義博會的金名片?
浙中腹地崛起中國第三大國際展會
作為國內第一大國際展會,廣交會歷來被視為外貿形勢的風向標。在去年的廣交會上,不少外貿企業的展位前門可羅雀,參展商驚呼遭遇“滑鐵盧”。但隨后在義烏舉行的義博會并沒有延續廣交會的冷清。已經悄然躋身國內前三大國際展會之列的義博會,以其獨有的魅力吸引了大批國內外采購商。在外貿形勢普遍不景氣的背景下,義博會緣何逆勢而上,保持一貫的活力?業內人士認為,這與義烏特有的區域經濟不無關系。
義烏的優勢在于,經政府引導形成的產業優勢,大批特色產業優勢企業,聚集形成浙江中部地區的經濟高地。服裝、襪業、飾品、拉鏈、毛紡、工藝品、制筆、印刷等各種優勢產業,成為義博會發展的基礎。
義烏得益于產業集聚帶來的市場群的力量:許多產業優勢派生出的專業市場集聚在一起,形成規模巨大的市場群,并輔以強大的服務和物流系統。這樣,每個市場可以分攤政府因投資市場帶來的各種公共設施成本。正是這種產業集聚優勢,使得義博會的采購成為源頭采購,減少了流通環節,成本比較低,義博會得以源源不斷地以較低成本為國內外客商提供優質的產品和服務。這是對客商最大的吸引力。
此外,義博會成功舉辦的背后,是一條條與國內外市場相連的貿易大通道。吸引國外買家,國際采購商數量大、參會目的明確、下單率高是義博會最成功之舉。義博會始終抓住外商組織工作這根主弦,因此,每年來義博會的外商目的都很明確。義博會強大的貿易輻射功能與國內外市場相呼應,使義烏在國內國際都有相當知名度。
同時,義烏會展業以義博會為龍頭,帶動文博會、消博會、五金會、化洗會等多個國際性專業展會共同發展,每個展會都是專業市場的風向標,以展促貿,推動義烏會展業和貿易互動發展。
市場展會良性互動,會展經濟“反哺”效應初現
在義烏梅湖會展中心附近和北城新區幸福水庫旁,一個總投資18億元,建筑面積29.6萬余平方米的新國際會展中心正在緊張施工。“這是今年義烏兩大重點工程之一,它建成后,義烏室內展位將擴大到7000個。”該工程一位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這項工程力爭在明年義博會前建成并投入使用。”
有業內人士認為,義烏斥巨資再建一個如此龐大的會展場館,是為了適應逐年遞增的義博會參展商需要。然而,義烏市會展管理辦公室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這僅僅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近年來,義烏嘗到了“以展促貿、以會展帶動區域經濟“的甜頭。建設新國際會展中心的最終目的,是讓會展業更好地“反哺”義烏經濟。
“市而優則展,義烏的展會發端于義烏的小商品市場,而展會對市場的發展又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義烏市會展管理辦公室的施俊勇說,每年的義博會有30%~40%的參展嘉賓是首次來義烏,他們的到來無疑為義烏市場提供了巨大商機。一份義博會的評估報告也顯示,有75%的商戶認為義博會對小商品市場交易產生了促進作用,這充分說明了義博會“反哺”市場作用顯現。
與此同時,義博會也直接或間接地催生了義烏一批品牌的創立。1995年第一屆義博會成功舉辦后的一年中,中國小商品城中名優產品總經銷、總代理商數量,由此前的300多家激增至2000多家,此后,伴隨著義烏展會規模、效果的不斷擴大和提升,義烏市場的規格、品位也得到了大幅提高,先后誕生了“夢娜”、“浪莎”等一大批中國馳名商標。2004年,義博會首次將品牌概念引入展會,更優化了參展商品結構和參展主體的品質。2007年義烏工商局注冊分局的統計數據也顯示,義烏注冊商標總數已達一萬多個。
內外兼修辦展會,推動外向型經濟發展
“展會與義烏市場形成的國際商貿業,推動了義烏經濟外向度的提高。”施俊勇說,不少義烏商人通過博覽會結識外商,并借此將自己的產品賣到了世界各地。他說,不少外商也是通過義博會認識了義烏,并把義烏當成了在華采購商品的首選之地。義博會的統計數據顯示,從2002年至2007年,義博會國外買家數量和美元成交額呈逐年增加態勢。其中,國外買家已從56.68萬人增加170.11萬人;美元成交額從2.58億元增加到9.8億元。這無疑成了義烏市場的出口貿易增長巨大的推動力。
目前,已有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288家國外企業在義烏設立常駐代表機構。商品已經出口到212個國家和地區,市場外向度高達60%以上。義烏擁有規模宏大、設施齊全的國際物流中心及5個專業貨運市場,開通250多個大中城市貨運業務、5條鐵路專列、20余條航線,有國內外貨運經營單位6000多家,全球20強海運集團有8家在義烏設立辦事處。義烏海關日出口標準集裝箱高達2500個。在國際化浪潮下,國際小商品生產企業與供應商大量涌入義烏。義烏國際商貿城共有300余家境外企業入駐。年出口商品達40多萬個標準集裝箱,成為全國最大的內陸海關。日均20萬的客流量,構成龐大的買家群體;浙江乃至全國輕工業制造基地同義烏10萬多家日用品生產企業的經銷商,構成了龐大的賣家群體。
隨著義烏會展業的不斷發展,義烏外商投資企業也不斷增加。據市工商局注冊分局的最新統計數據,截至今年6月底,義烏新增外商投資企業及分支機構累計已達600家左右。
產業聯動見效益,會展業帶動三產發展
會展業不僅給義烏的市場和制造企業帶來了直觀的經濟效益,從產業帶動效益上講,它也推動了義烏商貿、旅游、住宿、餐飲等多種產業的共同發展。酒店業便在義烏會展經濟的輻射范圍之內。記者在采訪中發現,義烏一些酒店也正是依托會展經濟而逐步發展起來的。義烏錦都酒店曾經多次接待過義烏一些大型展會的重要嘉賓,該酒店總經理助理周淮文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依托義烏不斷壯大的會展業,“錦都”形成了以會展接待業務為主的經營特色,并將其做精做優,最終在義烏群雄逐鹿的酒店業中爭得了一席之地。
在今年的第十屆義烏住宅產業博覽會上,義烏一家名為“展翔”的廣告設計公司為義烏一家參展的房地產企業設計制作了展位。這家公司的相關負責人稱,他們公司平時替一些商戶設計、裝修商鋪,收入并不多。但“永不落幕”的義烏展會,給他們提供了不少商機。他們公司目前以展位的設計制作為主營業務,會展經濟對公司效益的推動作用顯而易見。
2005年義烏舉辦“義烏會展財富論壇暨2004年中國會展產業年度評選頒獎盛典”,一些來自香港、澳門地區的會展界精英參觀了義烏國際商貿城后也感嘆:“以前只是耳聞,今天親見,義博會對義烏城市發展的貢獻著實不小。”
“可見,隨著會展業的發展,義烏服務業的整體水平也在不斷提升。”一位業內人士如此評價。義烏市統計局發布的相關信息顯示,到2007年底,義烏市服務業增加值由1978年的7233萬元增加到215.14億元,占GDP的比重由21.2%提高到51.2%,三大產業已實現了由“一二三”向“三二一”的戰略性產業結構調整。
大好形勢下的冷思考,專業性展會仍須做精做強
盡管義烏會展業對義烏經濟的“反哺”效應日益明顯,但是業內人士同時表示,義烏的小型專業性展會仍存在一些問題。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財經觀察者向記者透露,義烏部分小型會展存在急功近利、招商不到位、經濟效益不明顯的現象。
記者在走訪今年義烏家居產業博覽會和義烏汽車用品配件博覽會時也發現,一些外地參展商對這些展會存在一些微詞。臺州艾特密封件制造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員直言不諱:“今年義烏的汽車配件用品展會沒有給他們帶來多少效益,訂單自不必說,由于參展嘉賓較少,他們展示產品的目的也沒有完全達到。”
有業內人士將今年部分小型展會經濟效益不明顯的責任歸結為國際國內宏觀經濟形勢的變化,但是也有業內人士指出,專業性展會不僅起到了推動產業發展的作用,也起到了展現城市相關產業實力和形象的作用。此類展會的組委會應根據經濟氣候,為展會定好位,并因勢利導、調整展會的營銷策略,實現展會應有的價值。否則,這些展會的作用將適得其反。
他們認為,眼下全國專業性展會業迅速發展、同質化競爭日趨明顯,一些產業基礎薄弱、輻射效應并不明顯的展會可能會在市場競爭環境中遭到淘汰。而一些在義烏甚至金華地區具有強大產業基礎,但并未做精做強的專業性展會,則應積極借鑒廣州、德國等國內外地區舉辦專業性展會的經驗,克服自身不足,率先在所屬行業內擴大影響力并站穩腳跟。只有這樣,展會才有望在日后充分發揮其帶動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