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紡織行業面臨困境的2008年,于8月26日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開幕的第十四屆中國國際家用紡織品及輔料博覽會(以下簡稱家紡展)引起業內極大的關注。
特別是,在目前紡織行業十分困難的時候,家紡展規模從去年的8.8萬平方米增加至10.35萬平方米。其中,國際館面積增長3倍,海外展區面積擴大1倍,首次參展的土耳其展團有25家企業參展,展出面積達584平方米;巴基斯坦有14家企業參展,展出面積達181平方米;我國臺灣和香港地區也分別有16家和11家企業參展。
對此,中國貿促會紡織行業分會副會長、中國家紡協會副會長楊兆華表示,本屆展會在行業面對嚴峻挑戰的背景下,不能從簡單的規模擴張來考慮展會的發展,而是要通過多方面的努力,為行業搭建良好的貿易平臺。為此,本次展會在邀請參展商和采購商方面抬高了門檻,進一步擴大國內外采購商的人氣,使家紡展朝內外貿雙強平臺邁進。
不可否認,在能源原材料漲價、勞動力成本上升、環保壓力增大等諸多困難下,我國的家紡業開始分化。
外貿形勢逆轉
專家指出,今年可謂是紡織行業多災多難的一年。國內外各種貿易政策的出臺不停地挑戰我國紡織企業原本脆弱的神經。業內專家提醒,目前我國紡織行業的出口依存度在30%以上。據相關部門測算,紡織行業整體的利潤率平均僅保持在5%左右。
事實上,部分中小型出口企業也因受到部分海外客戶破產而面臨生存危機。浙江金隆家紡服飾有限公司的有關人員表示,金隆家紡的產品95%銷往歐洲。出口市場的變化對金隆家紡影響不大,只對企業結匯有影響,但比較幸運的是,金隆家紡沒有碰到破產的國外客戶。
蕭山昌華布藝有限公司的負責人介紹說,目前,國際和國內市場的價格空間基本平衡。根據昌華主要目標市場的銷售價格顯示,歐洲的市場格比中東高出10%,而國內的價格又比中東高出30%。這位負責人表示,歐洲市場對中國的手工藝產品非常感興趣。
裕隆實業股份的有關負責人則表示,今年裕隆的出口量下降了,原因是原材料價格上漲等綜合因素所致。這位負責人認為,中國紡織品出口要到明年下半年才能有所好轉。
據2008年一季度經濟運行數據顯示,紡織全行業收入和盈利增速相比2007年均明顯下滑,特別是盈利增速下降的幅度大大超過收入增幅,顯示了在通脹和宏觀調控背景下,成本費用上升帶來的壓力日益明顯。行業固定資產投資受行業景氣預期下降呈現增速下降,出口增速在內憂外患之下出現疲態,內需依然保持持續快速增長。
轉戰國內市場
在出口出現下滑的形勢后,一些外貿出口企業紛紛轉戰國內市場,但這一趨勢加劇了國內市場的競爭。據家紡展組委會的有關負責人介紹,今年上半年,面對日趨嚴峻的外部環境,我國家紡企業利潤率僅為4.36%,比去年同期下降0.33個百分點。就目前情況看,今年下半年家紡業生存環境仍不容樂觀。
據悉,去年我國家紡業總產值7500億元人民幣中,近2成產品供出口,其余在國內銷售。這一比重,比服裝出口占全國服裝總產值的41%低得多。也就是說,高達80%的家紡產品在國內市場上廝殺,已經非常激烈,如今一些企業提高國內銷售比例,這將使已趨于飽和的內貿市場火拼加劇。
不僅國內出口企業轉戰國內市場,就是一些國際品牌也紛紛把渠道延伸到中國市場。新創國際企業有限公司執行董事鄭少華表示,未來非常看好中國的中高端市場,繼ESPRIT品牌進入中國市場之后,下半年將繼續在中國市場推出新的產品,以實施其多品牌經營策略。
他指出,盡管目前中國紡織行業發展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但在本屆家紡展上,中國參展商的投入都有不同力度的加大,同時采購商的質量也有提高,這表明,中國市場需求依然強勁。
據雅芳婷家紡(惠州)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王錫蘭介紹,經過2至3年的過渡和調整,目前雅芳婷以國外市場為主改為以國內市場為主。她強調,國內市場平均利潤在5%-8%,今年上半年國內市場銷售增長40%。因此,不會放棄國內市場。
惟有創新
面對家紡行業的現狀,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副會長、中國家紡協會會長楊東表示,當前紡織行業的發展確實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但越是悲觀的時候,越需要積極樂觀地引導,像點燃奧運火炬一樣,借助展會去點燃行業的希望。
他強調,家紡行業只有走創新之路、走差異化的特色之路才能應對目前的挑戰。他希望家紡企業能在消費者的生活領域、裝飾環境、銷售服務等方面有新的創意,通過創意創造新市場,創造新需求,并以此樹立行業克服困難的信心。
華爾泰國際紡織有限公司董事長徐博華介紹說,華爾泰產品研發目標市場是美國和歐洲,可以為不同的客戶量身訂做,性價比比較好。由于減少了外加工,今年上半年的產量有所減少,但企業的利潤并沒有下降。上半年,華爾泰銷售額增長了30%,凈利潤增長了20%。華爾泰在保證銷售額的同時,努力做強設計,增加產品附加值。據其介紹,華爾泰每年都要帶設計師到國外進行考察,參展、參觀國外的知名展會,感受國際市場家紡的流行趨勢。
中國紡織工業協會會長杜鈺洲指出:“面對困難,創意、創新將為紡織行業雪中送炭。困難只是前進中的困難,紡織行業將通過中國企業的創造力,加快產業提升和結構調整,最終克服這些困難。”